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刚 《农村科技》2010,(10):7-7
<正>2009年,142团、148团在滴灌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结果表明:采取棉田倒茬种植小麦再复播大豆,不仅可减少棉花长期连作带来的弊端,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2.
<正>为充分利用麦收后土地及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业经济效益,我县近年采用麦茬复播油葵种植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一、品种选择早熟冬小麦品种与早熟油葵品种配套种植,  相似文献   

3.
麦后地膜覆盖措施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麦垅移栽和点播,增加地膜覆盖措施后,要使棉花生育期缩短2-6d,单株成铃增加2.05-2.25个,铃重增加0.35-0.65g衣分增加2.0%-2.5%,单产提高42.9%-49.7%。  相似文献   

4.
农4师66团地处伊犁河谷西北部,无霜期166天,≥10℃积温3656.7℃,冬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0公顷以上,麦收后以复播大豆和油葵为主,全团每年冬麦茬复播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棉花早熟品种‘湘K27’和‘JX0010’为试验材料,以晚熟品种‘HN127’为对照,分别设置2个种植密度(2000株/(667 m2)、3000株/(667 m2))和2个播期(5月25日、6月5日),于2021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直播棉较晚熟品种SPAD值高;晚熟品种SOD活性总体高于早熟品种,晚播较早播在蕾期到花铃期时能显著提高棉花的SOD活性;从POD活性来看,早熟棉较优;从MDA含量来看,在早播和高种植密度条件下,营养生长期(蕾期)以晚熟品种表现较佳,生殖生长期(花铃期)以早熟品种‘JX0010’最优;品种极显著影响单铃质量、单株铃数和产量,且均表现为早熟品种优于晚熟品种。综合分析,早播有利于提高早熟棉产量,增加种植密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产量,但增产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最优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和鲁6269共4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设置76 cm等行距(R1)、66 cm+10 cm(R2)、92 cm+60 cm(R3) 3种种植模式,研究各种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株高、茎粗、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均表现为R1 R2 R3,茎粗均表现为R3 R1 R2;品种间株高和茎粗均表现为鲁6269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4个品种均以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各处理中,籽棉产量以德棉10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皮棉产量以鲁6269+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纤维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德棉16号和德棉10号表现最优,种植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76 cm等行距(R1)为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解决畜牧业饲草及复播作物品种的选择,提高复播指数,引种试种示范种植一些复播早熟品种,基本上达到了农牧团场对复播玉米所需要的产量指标及经济指标的要求。一、收籽类(80~90天)1.元华116在北方极早熟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4天,需有  相似文献   

8.
麦后复播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麦后复播油葵不同品种、密度和施肥等栽培技术。筛选出高产油葵杂交种G101,该品种分别比汾葵6号、汾葵3号和内葵3号增产8.7%,12.9%和55.2%。随着密度增大,油葵盘径变小,每盘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单盘产量降低。适宜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蕾期追肥比花期追肥增产11.8%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农7师麦收后复播油葵820公顷,最高单产230千克,平均667米2纯收入高达400元。根据目前复播油葵的成熟度及气候状况,在奎屯垦区实现一年两熟可行,复播作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播墒、灌水次数、播期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播墒明显降低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数量,延迟现蕾及结铃时间,减产作用明显.棉花生长期长势良好,产量主要靠一水和二水来完成.播墒低,棉花早期长势偏弱,增加灌水次数增产作用明显.晚播可延长营养生长的时间,增大叶面积指数、延迟现蕾、集中结铃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麦后复播油葵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9团为充分利用麦收后光热资源,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选用早熟小麦、油葵抢时播种,确保复播油葵正常成熟。2010年,我连小麦全部选用新冬22号,采用麦后复播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一、复播温度条件 北疆沿天山一带属于冬小麦1年1熟地区。126团垦区无霜期180天左右,7~10月≥5℃活动积温达2200~2400℃,有效积温1700~1800℃,占全年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的60%左右,临界温度(≥5℃)终止时间为10月21日,光照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可利用光热资源时间100~120天,完全可以满足油葵早中熟品种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选择棉花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棉花种植模式设单作、间作1行绿豆、间作2行绿豆,每种模式的行距均设2个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模式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5 cm+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90 cm+60 cm宽窄行单作种植能显著增加蕾期和花铃期的棉花叶面积以及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光合效率,显著增加单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棉花宽窄行单作处理相比,采用100 cm+50 cm行距、在棉花宽行间作1行绿豆处理的棉花单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下降均不明显,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提高,还可以增加绿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为宽窄行90 cm+60 cm单作或100 cm+50 cm间作1行绿豆。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种不同种植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 ,并做回归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棉株出苗 18~83d ,叶龄随生育天数增加而增长 ,株高、倒四叶宽、果枝叶和果枝数、现蕾和开花结铃数随叶龄的增加而增长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在 14 .2万~ 2 3.1万株·hm-2 的范围内 ,籽棉产量随密度、总铃数增加而提高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对早熟棉花品种单产皮棉 2 2 5 0kg·hm-2 以上、密度 2 2 .5万~ 2 4 .0万株·hm-2 棉田 ,提出以叶龄为核心的动态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栽培及麦后复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的栽培和麦后复播这一种植方法能对当地光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冬小麦栽培的优势和栽培的关键环节以及复播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以后麦后复播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新玉15号、新饲玉10号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进行夏播和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光温特性和产量的对比。结果表明,夏播青贮玉米整个生育期在温光资源占用率上好,产量高。复播青贮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在9月份之后,光热资源减少,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产量低。复播新玉15号干物质产量比夏播减产18.3%,复播新饲玉10号干物质产量比复播减产53.8%。青贮玉米复播和夏播相比,降低最明显的是鲜百粒重、穗干重和株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不同配方复混肥对复播制干辣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并比较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以期为生产复播制干辣椒配方肥提供参考和指导农户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穴盘机制育苗,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不同配方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比较9种不同处理配方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9个处理中,处理1无论是在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方面,还是提高产量、品质方面效果都是最好的,但是成本比任何一个处理都高,和处理2、处理4、处理8比较各种指标没有明显差异,而处理2在提高产量方面虽不及处理1,但氮磷钾配合合理,稳定性好,产量品质方面表现也突出.[结论]合理配合氮磷钾的施入,可以促进制干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氮肥用量为15 kg/667 m2,三料磷肥15 kg/667 m2,钾肥5 kg/667 m2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省大荔县棉花的施肥量进行不同配比试验,初步研究出:肥料配比以"667 m2施纯N=14 kg、P=7 kg、K=6 kg"、"667 m2施纯N=14 kg、P=10 kg、K=6 kg"、"667 m2施纯N=14 kg、P=10 kg、K=9kg"较为合理,产量增加明显,投产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棉花生长调节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以棉太金处理即蕾花期施棉太金1号90 mL/hm2,盛花期施棉太金2号180 mL/hm2,打顶后施棉太金3号270 mL/hm2效果最好。缩节胺多次处理次之,AFD处理排次第3,缩节胺3次处理相对不太理想。由于3种调节剂棉花实际产量比对照增长明显,3种调节剂在生产上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