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峦大杉扦插生根及生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峦大杉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插穗类型、激素种类、激素质量分数、插穗长度、采穗部位、穗条年龄、留叶数量和扦插基质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插穗扦插后84d产生不定根。峦大杉为皮部生根类型的树种。(2)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的不具顶芽的1级侧枝为插穗,在100mg.kg^-1的ABT生根粉中浸泡4h,插穗长度12cm,扦插前去掉下半部2/3针叶,黄心土为扦插基质的扦插繁殖技术,有利于插穗的生根及生长,是扦插繁殖峦大杉的最优组合。表7参6  相似文献   

2.
台湾峦大杉扦插育苗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台湾引进的峦大杉与杉木进行扦插繁育比较,结果表明:随着ABT处理浓度的升高,峦大杉的成活率先升后降,在80 mg.L-1时成活率最高;不同NAA处理浓度的峦大杉成活率均比杉木高,在120 mg.L-1时二者成活率的差距最大,随着NAA处理浓度的升高,峦大杉的成活率先升后降,而杉木的成活率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峦大杉适宜在砖红壤中栽培,较适宜在红壤中栽培。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Bertalanffy生长方程基本性质基础上,运用单向差分最小二乘法、双向差分最小二乘法、中心差分最小二乘法对其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应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生长进行拟合,验证参数估计有效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单向差分最小二乘法、双向差分最小二乘法、中心差分最小二乘法对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估计,有效、适用;应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峦大杉生长拟合优度,验证了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不仅适用于海洋生物,同样适用于拟合峦大杉的生长规律;由3种参数估计法对应的统计量(R2)表明,中心差分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模型拟合度,优于单向差分最小二乘法、双向差分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4.
红桧台湾扁柏峦大杉在遂昌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红桧,台湾扁柏和峦大杉2年生苗在遂昌造林,成活率达93%-97%,造林当年树高生长量分别为45、23和26cm。初步说明3树种在该区造林能够适生和速生。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在不同条件下扦插生根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1)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2)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稿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 ≥ 47.5 cm,D ≥ 0.63 cm;Ⅱ级苗27.0 cm ≤ H<47.5 cm, 0.36 cm ≤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引种的24年生峦大杉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峦大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344g/cm3、弦向全干干缩率6.020%、弦向湿胀性6.440%、吸水性237.810%、顺纹抗压强度6.004MPa、抗弯弹性模量7250.810MPa、抗弯强度59.840MPa、顺纹抗拉强度62.800MPa;峦大杉的材质与杉木相近,应用方面可参考杉木,在木构件加工时,其安全系数可使用杉木的量值。  相似文献   

8.
以当年生峦大杉幼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定苗密度试验。采用定株观测,并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生长动态的方法,分析其对苗木生长动态、苗木综合表现和生长节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定苗密度影响苗高、地径生长效应随处理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过程。定苗密度对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效应不同,高密度对苗高有着促进效应,但对地径有抑制效应。定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苗高、地径以及1级苗、合格苗产量和苗木综合表现,综合表现随定苗密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用Logistic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定苗密度显著影响苗高和地径的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终期、线性生长期、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等生长节律。高定苗密度减小苗高、地径线性生长终期,缩短了线性生长期;低定苗密度显著降低苗高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但显著提高地径线性生长量;CK显著降低了地径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依据定苗密度的不同,调整速生期的养分供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31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峦大杉和杉木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指标显著高于杉木;树种间分级木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峦大杉分化略大;峦大杉胸高形数显著高于杉木,枝下高比例显著低于杉木,但树种间的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应用改进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两个树种的干形曲线与干形形状,峦大杉比杉木有着更小的削度、更优的干形和更好的干材品质;峦大杉的平均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和竞争指数等显著大于杉木,但峦大杉的树冠圆满度显著小于杉木,树冠更狭长。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中山杉扦插基质,选用草炭、园土、珍珠岩、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不同基质,进行中山杉嫩枝扦插试验。通过统计扦插苗成苗率、根系生长量、根数、根鲜重、根干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草炭∶珍珠岩为1∶1的基质是中山杉嫩枝最佳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11.
在11 月上半月(立冬前后), 选择水稻收割后适宜育苗的水田作圃地, 不加翻耕, 按1.4 ~ 1.6 m 苗床宽划沟除茬, 细整苗床, 施足底肥, 选用优质杉木种子播种育苗。此法育苗比翻耕法育苗平均省工81.0 个hm-2 , 省成本1 620.00 元hm-2 , 圃地利用率提高6.0 %, 土壤抗旱能力增加1.0 倍, 合格苗产苗量增加37.4 万株hm-2 , Ⅰ级苗和Ⅱ级苗分别增加10.8 %和26.8 %, Ⅲ级苗和等外苗分别减少11.1 %和28.3 %。杉木免耕法育苗省工省成本, 可明显提高苗木等级。表3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种子园几类无性系的株型,光合特性和呼吸酶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作了观察;对花芽形成,开花结实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包括碳氮比,大分子物质(DNA、RNA、蛋白质和脂类)和呼吸代谢中间产物(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揭示出杉木有性过程的生理活动与某些遗传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991 年至1994 年, 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进行了杉木球果生命表的研究。杉木球果在生长发育期间, 因霜冻、病害和虫害等的影响, 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23 %。结果表明,致使球果损失的关键因子是灰霉病, 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13 %;其次是杉木扁长蝽和瘿蚊,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8 %。表2 参5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压机上加装自行设计制造的木材侧向压缩成型设备进行了小径速生杉木材的直接整形试验。对整形后杉木材进行了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测试分析, 得出一种较理想的整形工艺:整形温度为160 ℃, 整形速度为10 mmmin-1 , 体积压缩率为60 %。表3 参5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营造的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1 350株 hm- 2的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0. 545 t hm- 2 , 比毛竹纯林多3. 049 thm- 2; 地上部分总持水量( 25. 424 t hm- 2 )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3. 143 t hm- 2 , 3. 309 t hm- 2 ; 土壤( 0~ 40 cm层)贮水量达611. 2 t hm- 2 ,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他混交林都大; 初渗值达60. 86 mm min- 1 ,稳渗值达24. 32 mmmin- 1 ,分别是杉木纯林2. 8倍和2. 3倍,毛竹纯林的2. 5倍和1. 6倍。  相似文献   

16.
杉木萌芽更新的繁殖基础是休眠芽, 其数量对更新成败关系极大。通过对立木树干基部取样测定, 基本查清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衫木休眠芽的数量随林分立地条件而变化, 立地愈优良, 休眠芽数量愈少, 中心产区少于边缘产区; 在同一林分中, 大径级立木休眠芽的数量少于小径级的; 随林分年龄增加休眠芽数量增加, 至中龄林阶段时达最多, 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 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的主导因于为林分年龄和立地条件。作者还对更新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站自然林、杉木连栽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DNA-sequencing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细菌优势种群为α-、β-、γ-proteobacteria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ioides(CFB)类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亚门的种属。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且随连栽代数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杉木人工林土壤中与Pedobacter cryoconitis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消失,出现与Xanthomonas sp.和Rhodanobacter sp.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细菌相反,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并不断连栽时,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自然林土壤中优势真菌种群在杉木三代林中消失。杉木与火力楠或桤木混交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与自然林类似。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仅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杉木林土壤质量变化对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种群有较大影响,细菌Burkholderia sp.、Pedobacter sp.、Xanthomonas sp.和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Mycosphaerella cannabis可能是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种群。  相似文献   

18.
陈婉婷  陈冉红  李娇阳  何冬梅  帅鹏      李明      马祥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8
磷酸转运蛋白PHT1家族是介导植物磷素吸收与转运分配的重要基因家族。从第3代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中克隆获得1个杉木磷转运蛋白ClPht1;2,并对不同程度磷胁迫下ClPht1;2的时空表达进行分析,为了解杉木磷转运蛋白基因结构和功能表达奠定基础。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ClPht1;2核心序列为基础,以杉木洋061无性系根系cDNA克隆为模板,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目的基因的全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杉木洋061无性系在不同组织中ClPht1;2的表达,以及磷饥饿诱导3、10、25 d下ClPht1;2在根中的表达量变化。克隆得到1个杉木PHT1家族基因ClPht1;2(GeneBank登录号:MK450598)。ClPht1;2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柳杉磷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3%,与马尾松、油茶、毛果杨等植物磷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相似性均>72%。ClPht1;2基因序列编码区长1 565 bp,编码511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60.024 ku,为疏水蛋白,不具有信号肽,潜在磷酸化位点42个。ClPht1;2所编码蛋白质由12个跨膜结构组成,其中11个为确定跨膜域,多肽链中α螺旋占42.65%,无规则卷曲占42.11%,延伸链占15.25%。ClPht1;2在杉木洋061无性系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与正常磷供应相比,根系ClPht1;2的表达水平在低磷胁迫10 d时显著增加,到25 d时下降至正常磷供应时的表达水平;ClPht1;2在无磷胁迫处理3 d时表达量降低,在10 d时表达量显著提高,在25 d时表达量又低于正常供磷水平。ClPht1;2基因具有PHT1基因家族特征结构,在杉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杉木根中的表达受低磷胁迫诱导,在叶中的表达量受低磷胁迫诱导不明显,可能为杉木体内低亲和的磷转运蛋白,参与杉木地上部和根中磷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