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3种苦丁茶与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绿色紧实,味苦回甘,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等方法测定,五棱苦丁茶不含儿茶素,生物碱,与广西五棱苦丁茶比较,贵州五棱苦丁茶的化学成分特点是:水浸出物,氨基酸总量略高,多酚类,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为产者的9.3和1.85倍)。  相似文献   

3.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度和回甘生津度5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古树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49.65%、48.80%、48.66%;茶多酚平均值分别是24.77%、22.44%、22.36%;咖啡碱平均值分别为3.63%、3.42%、3.72%;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5.55、5.12、5.43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4%、5.06%、5.49%,酚氨比平均值分别为5.3、4.45、4.08。【结论】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得各茶区的古树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勐海茶区的古树茶滋味浓厚,口腔饱满度高,稍有涩味,回甘生津度明显;勐腊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醇柔,滑顺,茶汤浓稠,苦涩度低;双江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鲜醇、甘甜,涩味明显,回甘生津快。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产地白茶的品质特征,对贵州黔南、山东日照、云南西双版纳、四川雅安、安徽黄山、湖北恩施、福建南平等7个不同产区生产的白茶样品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白茶品质风味各有特点,以云南西双版纳的茶样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最高;茶叶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云南西双版纳、四川雅安、福建南平等地所产茶样的主要品质化学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Ⅰ.原料配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开发苦丁茶饮料提供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的原料组合,采用以感官审评为主,结合测定茶汤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方法,对加工苦丁茶饮料的原料配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苦丁茶、绞股蓝、乌龙茶的质量比10:10:80配制,以1:120的茶水比进行浸提,有利于改善苦丁茶的感官品质及其饮料加工、贮藏中的保鲜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贵州苦丁茶的适生小地形,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法,研究了山脊、山谷上部、山谷下部和洼地4种小地形对贵州苦丁茶的产量、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谷下部和洼地苦丁茶产量高,品质好,最适合苦丁茶的生长;山谷上部苦丁茶产量和品质稍逊于山谷下部和洼地,较适合种植苦丁茶;山脊苦丁茶品质一般,产量最低,不适宜种植苦丁茶.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代用茶饮料,因其特殊的药理作用和饮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一带的小叶苦丁茶,不仅具有醒脑提神、清热解毒、降压减肥、清火明目、健胃消积等多种药用功效,并且具有香气独特、滋味醇和、进口微苦、回甘爽口的独特品质而被我国民间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清凉饮料。  相似文献   

8.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相似文献   

9.
参味型大叶种苦丁茶系由我局科技人员从英德市现有苦丁茶资源中单株选育而成的良种。在国家农业部支持下建立了其繁育示范基地 ,经多年试验、示范证明 ,其适应性、抗逆性、适制性和高产性、高质性、高效性、低耗性等均比现有栽培品种更佳 ,为目前全国最优良苦丁茶品种 ,已推广至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区 ,种植面积已超过 2 0 0公顷。1 形态特征1 1 植株顶端优势强 ,主干明显 ,树体高大 ,枝条不规则轮生 ,小枝粗壮 ,无茸毛 ,嫩枝具锐棱 ,老枝近圆形 ;嫩梢紫红或紫绿色。生长迅速 ,1年生树…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Ilex iatifolia Thunb),属于野生冬青科常绿乔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朝以来,苦丁茶的声誉日增,究其原因,其功能包括品质上“味最苦甘”,“最能化物”。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对苦丁茶的药效阐述是:“味苦性凉、解油腻羊牛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苦丁茶叶中含有咖啡碱、鞣酸、蛋白质、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安吉白茶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不同时期安吉白茶制成的信阳毛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等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安吉白茶信阳毛尖茶的氨基酸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茶多酚、叶绿素含量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安吉白茶信阳毛尖茶的鲜爽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滋味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叶绿素b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干茶色泽和汤色也呈逐渐变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枸骨(3.866%)霍山冬青(3.064%)华中枸骨(2.775%)苦丁茶冬青(2.74%)五棱冬青(2.648%)。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护色工艺处理对八月瓜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作出优质的八月瓜茶,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湖南省和贵州省收集人工种植和野生八月瓜品种,采用2种护色处理工艺,测定果茶中的水浸出物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总量。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的八月瓜果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要高于清水浸泡处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之相反;野生八月瓜果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种植八月瓜果茶,咖啡机碱含量与之相反。综合分析表明,野生八月瓜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工艺制作的果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特性和适制性,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大苗山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培育出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进行测定,计算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适制性分析,最后筛选出具有优良种质潜力的茶树品(株)系。【结果】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5~2.07,平均为1.88,变异系数为17.37%~97.70%,平均为36.7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基于品质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对65个茶树新品(株)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14.5处,可将分为六大类群,第Ⅰ、Ⅱ、Ⅲ和Ⅴ类群包含45、9、7和2个品(株)系,第Ⅳ类群和Ⅵ类群分别包含1个品(株)系。对65个茶树品(株)系的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呈显著正相关的有12对,呈显著负相关的有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34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4对。对15个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0%。在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中,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株)系有55个,红绿兼制的有10个,其中具有优良种质潜力的茶树新品(株)系共有16个。【结论】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多样性丰富,存在明显遗传变异,具有培育优良茶树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自温岭的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温岭的3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分别是萝芙木Rauvolfiaverticillata(Lour.)Baill.,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Aubl.)K.Schum.和南牡蒿ArtemisiaeriopodaBunge。其中阔叶丰花草可能是引种时带入,为浙江新的外来入侵植物;萝芙木可能系逸生,来源不明。参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绿茶感官滋味特征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探究智能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化学物质,为建立贵州绿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5个茶叶主产区(遵义、铜仁、贵阳、黔南和六盘水)39个绿茶样品,经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审评和化学组分检测,结合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结果】醇度和鲜爽度是贵州绿茶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贵州绿茶智能感官在鲜味和涩味上均有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2.85~18.21和13.15~26.77;苦味响应度较低,为3.98~8.44。不同产区贵州绿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小,其中水浸出物、总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15%~46.63%、5.49%~6.46%和25.56%~27.63%,咖啡碱和绿原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5.85~41.63 mg/g和1.96~2.53 mg/g。构建了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Y(苦)=-0.3041+0.4189X6+0.2182X22+0.0015X1X3-0.0016X1X4-0.0885X2X6+0.6868X2X7-0.0434X6X7;Y(涩)=21.9559-0.4562X6+0.2728X22-0.0196X1X6+0.1206X1X7+0.0192X3X6-0.0308X4X7;Y(鲜)=13.3301+0.1096X22-0.0037X1X6+0.0058X3X6-0.0013X4X6[X1、X2、X3、X4、X6和X7分别表示茶氨酸、谷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绿原酸];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在0.8100以上,决定系数在0.6600以上,参考模型滋味强度鲜味为9.62~23.10、苦味为0.69~10.99、涩味为2.95~40.51。【结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适中茶多酚形成贵州绿茶浓、醇、爽的滋味特征,根据3个模型能拼配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的最高强度和最低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体,第3类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3个群体。  相似文献   

19.
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对来自贵州4个县域的用传统铁锅杀青、慢火烘干工艺加工的豹皮樟老鹰茶成品进行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江口老鹰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不符合规定.息烽样品的各生化成分含量也都较高,总黄酮含量仅次于江口样品,且茶多酚和水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