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莒县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莒县国家基准气候站1969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3年相关滑动平均资料分析了莒县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年极端温度、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莒县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嘉祥县42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传强  杨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0-12612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20世纪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6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温以0.272℃/10年的速率上升,明显向变暖趋势发展;年均降雨量总体上以18.153 mm/10年的速率上升;研究区处于高纬度带,对全球变暖较敏感,海洋气团活动的增强导致降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娄雪冬  康冰  胡理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09-7613,7648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荣成市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荣成市40年来年代平均气温上升了1.1℃;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次之,夏季最弱;荣成市40年来每月都有升温,2月升温速率较快,7月升温速率较缓。近40年来荣成市年平均降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春季降水增多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夏季,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40年来荣成市平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所表现出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最弱。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湘玲  吕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82-4585
选择1961~2009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年上述要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温度、降水和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特征。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2010~2014年的年降水、气温及可利用降水量进行预测,发现今后5年该流域温度将继续升高,而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将出现减少的趋势。因此,为保证水资源能满足该绿洲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合理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存在着季节差异;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年份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55-14757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1967—2014年若尔盖高原3个气象台站 (若尔盖站、红原站、玛曲站) 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全年及四季若尔盖高原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结合Mann Kendall方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 若尔盖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整体气候继续朝暖干化方向发展。若尔盖高原气温各季节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以冬季上升幅度最大;降水量除秋季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其他季节呈略增加趋势,但降水整体趋势为减少;各季节蒸发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季蒸发量上升趋势最大。若尔盖高原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从此后上升趋势明显;高原降水分别在1975年和1985年发生了2次突变,第2次突变后降水增加趋势变慢并在1991年后开始减少;蒸发量在1994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湘中地区双季早晚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以该地区1960—2019年的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内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近60 a早晚稻生长期内各生育时期的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变化趋势,探讨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双季早晚稻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变化以及避开不利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早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土地利用变化对明晰和诊断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白洋淀1987-2007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洋淀土地利用类型以苇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45.66%~52.62%,17.92%~29.82%和11.31%~18.52%;1987~1999 年间耕地向苇地和水域转变,转移概率分别为12.84%和7.2%;1999-2007 年间水域转化为耕地和林地,转移概率分别为12.76%和6.37%,苇地转化为耕地和建筑用地,转移概率分别为3.03%和2.31%;1987-2007 年间干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分别减少24.06 km2和19.92 km2,耕地、建筑用地和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20.98 km2、9.94 km2和9.67 km2,变化趋势主要是由干草地和水域向耕地、建筑用地和苇地的转变;除干草地与BOD5的相关系数为-0.711,P=0.048 外,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该研究为在流域尺度下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白洋淀水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并为制定该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uture anthropogenic carbon emissions is currently impeded by uncertainties in our knowledge of 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to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oubling.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3 kelvin (K) as the best estimate, 2 to 4.5 K as the 66% probability range, and nonzero probabilities for much higher values, the latter implying a small chance of high-impact climate changes that would be difficult to avoid. Here, combining extensive sea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with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we estimate a lower median (2.3 K) and reduced uncertainty (1.7 to 2.6 K as the 66% probability range, which can be widened using alternate assumptions or data subsets). Assuming that paleoclimatic constraints apply to the future, as predicted by our model, these results imply a lower probability of imminent extreme climatic chang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相似文献   

15.
利用都兰地区1961~2018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都兰地区近58a来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都兰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升温率为0.3℃?10a-1,降水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17.8mm?10a-1。都兰地区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9.9g?m-2?10a-1、30.8g?m-2?10a-1,2011年以来较60年代相比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分别增加90.0g?m-2?a-1、126.3g?m-2?a-1。都兰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7.2g?m-2?10a-1, 2011年以来较60年代相比气候生产潜力增加138.6g?m-2?a-1,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量更敏感,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我的我样性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物种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丢失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对遏制全球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re two principl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human-induced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e plays a duet role in climate change. It ha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to the atmosphere. It is also one of the sectors most vulnerable to the risks and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first indentified the mitigative and adaptative options and potential in agriculture, then addressed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nd its benefits for agriculture. Finally, it discussed the implications to Chinese agriculture in dealing with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监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近53年来,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以2.2 d·10 a-1的速率显著推迟(P<0.01),推迟最为明显的地区位于河南西部山区;平均终霜日期以2.3 d·10 a-1的速率显著提前(P<0.01),中、南部平原地区提前最为明显;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季节性气温变化十分敏感,秋季气温每升高1 ℃,初霜日期推迟6.5 d;2-4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 ℃,终霜日提前3.5 d,相比较而言,初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尹萍 《北京农业》2012,(30):116-1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温度变化一直在不断地上升,这给一些草原区的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经过对草原区45 a的气候的分析和牧草量的多少,找出了现代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实践证明草原气候的暖干化比较明显,温度也在增加、降水量在不断减少。影响着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大小,以降水量、温度对牧场气候生产建立一个实验,对温度和降水进行综合分析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时,牧草气候的生产潜力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20.
树木年轮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娜  刘常富  濮佳明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35-137,141
树木年轮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针对国内外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树木年轮的宽度、密度、同位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同时系统概述了树木年轮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出应扩宽研究区域和加强阔叶树种的树木年轮学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中在重建古气候,森林结构和功能动态、群落演替、林业管理及减灾防灾等等方面的应用、在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时应考虑多重因子的共同作用等建议,为我国的树木年轮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