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2.
山区茶园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凯荣  龚惠群 《茶叶》1994,20(1):13-17
本文根据对湖南省海拔300~850m的山区茶园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区名优茶鲜叶原料的品质特征和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肥力特性;指出土壤氮和磷含量及其有效性是分别影响山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为优质高产茶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平和县茶叶示范场,自然条件优越,属低海拔地区,四面环山,茶园均为原农建团开垦。至1992年止共有茶园面积320亩,投产茶园210亩,种植的品种有黄、毛蟹、本山、八仙、铁观音等。黄是该场的当家品种,其高产优质试验园种植于1981年春季,面积92亩,占全场投产面积的43.8%。据试验记载统计,黄高产优质试验片茶园产量、产值均稳步上升,其中1992年的平均单产已达365.5公斤,亩产量和产值是其他茶园的3.9信和5.25倍,效益显著。在现阶段茶叶生产处于不很景气时期,特别有必要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茶园的栽培技术。现根据本人多年在该场培育…  相似文献   

4.
江苏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分析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为掌握江苏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8个主要产茶区、县的代表性茶园的238个土壤样品进行基本农化性状的测定,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的样品数为85个,占比37%;符合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pH条件的样品数有81个,占比34%,微量元素丰缺不一,有效硼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5.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汪松能 《中国茶叶》2010,32(5):30-31
一、夯实茶园基础 高产茶园取决于4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土壤理化性状,二是土壤肥力,三是栽培管理措施,四是茶树品种。只有打好茶园基础,茶叶丰产、优质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闽南水仙茶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环境绿化,改善茶树的生存空间;加强茶园土壤管理,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存基础;科学追肥,促进茶叶高产优质;合理修剪,延长高产优质经济年限;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措施,提升茶叶品质品位;适时采摘,提高优质茶产出率.  相似文献   

8.
茶园施肥是获得茶叶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目前在一些乌龙茶区流传一条错误的观点——高产难优质,优质不高产,极大地阻碍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为此,我所从1963年开始作茶园施肥试验,以研究施肥对采制乌龙茶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9,(8):12-13
有机茶园怎样种好绿肥? 国家注册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舒爱民副研究员答(下同):有机茶园种植绿肥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绿肥高产优质,又要促进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高产茶园的栽培技术指标及经济效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面积高产茶园的树冠结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茶园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我们自1981年至1984年,在摸索如何获得大面积茶园高产优质的同时,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一、高产茶园的基本情况在原来700多亩高产茶园的基础上,从1981年起扩大为1011.7亩,分17个大片(27个地片),其中鸠坑种占91.3%,福鼎和迎霜品种占8.7%。这些茶树先后在五  相似文献   

11.
海欧农场是广东省发展无公害茶园时间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效益较好的大农场。现拥有密植无公害投产茶园四千多亩,年总产干茶近千吨,单产高达二百多千克,十分畅销,该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农业管理经营措施和制茶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为大面积无公害茶园增产、提质增收确立了保证。本文从农业、工业两方面具体论述了无公害茶园创高产优质的做法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全所茶园获得茶叶高产、稳产、优质的效果制定茶园土壤的改良和培肥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所茶园土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区生态经济茶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木兰  朱启忠 《茶叶》1996,22(4):8-11
本文系“思茅山区经济与生态综合开发研究课题”的部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了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基础建立的生态经济茶园,开发良种生态名优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发展茶叶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无性系良种茶苗栽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6,28(3):34-35
大力垦辟茶园,发展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重要措施。安徽省绩溪县扬溪镇从1994年开始陆续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早生良种茶同约350亩,茶树长势良好,效益开始湿露。笔者总结多年来新茶园栽茶的实践经验,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在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新茶园垦辟技术、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名优特茶加工技术、茶机研制与推广、茶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等11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展望21世纪茶叶科技发展方向,对依靠科技振兴闽茶,进一步探索新世纪福建茶业发展之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霞浦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 g·kg-1,其中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达87.7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3 mg·kg-1、6.0 mg· kg-1、83 mg·kg-1,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比例分别为97.74%、6.33%、18.10%,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7.
对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狮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坡地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4.04~5.32,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7g/kg,大部分低于高产优质茶园20.0g/kg的要求;土壤速效氮的含量普遍偏高,平均舍量为178.6mg/kg,所有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高于高产优质茶园速效氮的要求(100.0mg/kg);土壤速效磷的平均含量为10.1mg/kg,56.25%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磷10.0mg/kg的要求;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114.8mg/kg,87.5%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钾80.0mg/kg的要求。根据分析结果,浉河区澌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的坡地茶园,今后施肥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荼业涉及种植业、加工业和商业。茶作是发展茶业的基础。21世纪的浙江茶业发展应杨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茶业之路。作为茶业基础的茶作应着重抓好:(1)调整茶树品种结构,普及茶树良种;(2)调整茶园树龄结构,提高茶树素质;(3)优化茶园管理,提高茶园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封园后茶园的栽培管理大量的生产实践与试验研究表明,封园后茶园的栽培管理是夺取翌年茶叶高产优质,特别是春茶高产优质的关键。这是因为春茶是依靠头年秋梢上着生的越冬芽提供的,而越冬芽的生长,又有赖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及其吸收养分的多少;但这种养分的主要来源,是靠头年秋冬季及翌年早春通过根系吸收逐步积累起求的。因此,封园后的茶园管理不但不能结束,而且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为了要从茶树上采收品质优良的芽叶,茶园既要高产,又要优质这是讲求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栽培学的中心问题。铁观音茶树人们都觉得它是优质低产的品种,然而在我县的培育中已出现高产优质的实例。现将我县达埔乡溪源村茶场种植的铁观音茶园,从1980—1984年春的产量、品质情况与主要技术措施简介于下: 达埔乡溪源茶场,位于我县中部,大吕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