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检验分布型方法测定了小麦蚜虫和蚜茧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时的最适抽样数并计算了防治指标为5头/株时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2.
禾谷黍缢管蚜种群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黍缢管蚜在小麦抽穗到灌浆期田间呈聚集分布。应用Ⅰwao x-x回归法和Southwood公共Kc值法求得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导出在不同置信度t、不同蚜口密度X(头/株)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 当采用Ⅰwao及WilIson等(1983)提出的序贯抽样法时,得到该蚜虫的两个序贯抽样模型。 结合Ⅰwao和willson的二模型,获得该蚜虫的Ⅰwao-Willson复合序贯抽样法,从而在某些情况下,大大地减少了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菜缢管蚜是甘蓝型油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对菜苗越冬和产量影响很大。本文利用三种分布型的频次拟合测定,扩散型指数及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和Taylor指数等方法研究菜缢管蚜在油菜苗期的田间分布型,得出其分布属聚集分布;同时利用蚜株率估算平均每株蚜量和百株受害叶片数,简化抽样。这对提高测报效率和准确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宁波市水稻田福寿螺种群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福寿螺在水稻田中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福寿螺的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6194+1.2123 m;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的复序贯抽样技术为: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9.7689n)~(1/2),下限T0′′(n)=3 n-1.96(9.7689n)~(1/2),截止线T(n)=2.6194/(D02-0.2123/n)(t=1.96,D0=0.15),最大抽样样本数为n=62。  相似文献   

5.
采用扩散系数和聚集指数指标法对向日葵褐斑病(Septoria helianthi)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害在田间的分布为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利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2/D2[(α+1)/X+(β-1)],确定了向日葵褐斑病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采用6种方法研究了矢尖蚧雌成蚧在柑桔树内的空间格局.6组资料中有5组符合负二项分布.雌成蚧的分布属聚集格局,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其大小随虫口密度的提高而加大.根据Iwao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不同精度水平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为: n=35.57/m+75.40(D=0.2) n=15.81/m+33.51(D=0.3)  相似文献   

7.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 8/m+0.869 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 3/m+0.618 3)/D2,景洪普通野生稻N=(2.456 6/m+1.187 3)/D2;并根据最适抽样数公式确定既定精度抽样停止线。  相似文献   

8.
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236 02/m+1.279 54],T0(n)=3.6 n±8.988 8 n1/2,最大样本数为n=234。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与2种回归模型,研究栗角斑蚜在锥栗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栗角斑蚜在锥栗林中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其种群聚集受环境因素影响,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同时,确定了栗角斑蚜在不同种群密度与不同精度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为锥栗林栗角斑蚜的种群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钱宏  陈轶 《特产研究》2005,27(1):37-39
应用空间分布型统计参数Iwao m^*-m模型中α、β及若干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菊蚜在春季、秋季的空间格局,并对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菊蚜空间格局为聚集型,依此提出了估算菊蚜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传统样木定位方法(方位及距离定位法和座标定位法)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样木定位新方法──三角定位法,即利用三角形三边定位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三角定位具有作业容易、精度高、工作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教学试验采集数据,运用计算与比较样本方差、样本均值等方法研究了寝室风气、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等因素对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样本量估计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根据预备调查的样本大小来确定保险系数的样本量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自控式高压蒸汽消解器”研究了测定土壤、肥料、粮食、蔬菜、食品中全磷时样品的最佳消解条件和方法。消解后样品的全磷,用钼锑抗光度法测定,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与凯氏瓶敞口消解法媲美,但试剂用量和消解时间只需敞口法的1/3~1/5,且无实验室环境污染,可作为有机生物样品的常规消解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部分地区9类食品的卫生状况作了调查,共调查样品1141份,合格数841份,卫生合格率73.71%。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样本量对云南松生物量积累、分配的影响,以20个云南松家系(共615株)幼苗为试验材料,随机抽取部分数据,分析样本量对云南松幼苗鲜重、干重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确定各性状结果所需的最低样本量。结果表明,不同样本量中各组分生物量的积累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家系样本量和单株样本量间存在不同显著性,生物量计算值随样本量的增加而逐渐稳定,在测定的家系数量小于12个,或者测量的单株数小于360株时,各梯度生物量值有波动,标准误和变异系数较大,随家系样本量或单株样本数量的增加,准确度逐渐增加。因此,对本研究的测定群体而言,要获得较为准确的生物量计算值,测定的云南松家系数量应大于12个,或者测量单株数要大于360株。本研究为云南松生物量的计算提供一定参考,结果及研究方法对类似测定群体的生物量计算所需样本量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壤样品风干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在土壤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生化状况.分别对玉米地和大豆地不同生长时期的风干土壤样品和新鲜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风干土壤样品与新鲜土壤样品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差异不显著.因此土壤样品风干后进行土壤酶活性分析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8.
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了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牙签直接涂抹、在合适的溶剂中超声分散后用铜片和铜网捞取的方法,得到较好的粉末样品扫描电镜图像;微生物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经戊二醛固定,乙醇脱水和冷冻干燥等处理过程;植物样品根据含水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干燥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动物样品采用双固定和临界点干燥的方法进行处理;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扫描电镜图片。  相似文献   

19.
固样方法对茶叶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叶、萎凋叶、做青叶和发醇叶进行了微波和蒸青固样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样的多酚类化合物保留量均高于蒸青样,氨基酸保留量则相反,可生糖的保留量微波样高于蒸青样,叶绿素的保留量微波样亦稍高于蒸青样,咖啡碱的保留量微波样与蒸青样间差异较小,发醇叶茶黄素(TFs)的保留量微波样稍高于蒸青样,发醇叶茶红素(TRs)的保留量微波样高于蒸青样,发醇叶茶褐(TB)的保留量二者间无差异。同时,固样的品质表明:萎凋叶和做青叶微波样品质优于蒸青样;发醇叶品质则相反,蒸青样优于微波样。并就微波样对化学成份和品质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旋转式多比例分样方法的可行性,探究旋转式多比例分样方法对作物籽粒的分样效果,以谷子、绿豆、大豆和玉米籽粒材料制备成混合样品,在不同转速(0~30.0 r/min)处理和不同进样时间(60、90、120 s)内比较旋转式多比例分样方法获得1/2、1/4、1/8和1/16子样的代表性和缩分比误差。结果表明,在转速0~30.0 r/min和进样时间60~120 s的情况下,旋转式多比例分样方法获得子样的分样误差和均无显著差异,且均不高于四分法(CK)。但是,除不旋转(0 r/min)处理的1/8四盒和1/16单盒及30 r/min处理的1/16单盒子样的缩分比误差显著高于对照外,旋转处理(转速≥7.5 r/min)的单盒、双盒或四盒子样的缩分比误差不高于四分法对照。因此,在进行样品前处理的分样工作中应用旋转式多比例分样方法是可行的,应设置转速≥7.5 r/min,取相对2个扇盒或十字相对4个扇盒形成的子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