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13,(1):78-79
从2010年以来,按照谢绍明部长总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规划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芦荟产业是个年轻的产业,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我们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对芦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套的东西。第一点就是首先解决芦荟产业的定位。前面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谈到了我国的食品产业,其实在这一点上我国也有争议,相比"食品产业",中国人更喜欢  相似文献   

2.
<正>继2010年第一份芦荟产业报告面世以来,我国芦荟产业逐渐向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产值从2010年的不足百亿飙涨至2013年的300多亿元人民币。为了更好地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经验,摸索发展新路径,经过几年的悉心准备,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再次推出了芦荟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专著——《中国芦荟产业发展报告》(2014)。我国芦荟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在我国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转型阶段,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强。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  相似文献   

3.
<正>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人类认识和使用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是芦荟应用研究和开发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芦荟便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类食品药品当中,到本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芦荟产业已取得较大发展,产值约千亿美元。在我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芦荟的记载。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芦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社会需求量随之增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芦荟产业被原国家科委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引入中国,很快便得到了迅猛蓬勃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的芦荟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亩,占全球芦荟总种植面积的7%,居世界第三位,芦荟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芦荟产业在我国市场发展迅猛,逐渐成为新兴的健康产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芦荟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200%。专家表示,市场的需求加之芦荟本身的保健价值,使得中国芦荟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芦荟"一词是从阿拉伯语"alloeh"演变而来,其原意为"苦而发亮之物"。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有300多种,它们大小不同、形状  相似文献   

5.
为学习芦荟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国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代表团于2012年赴韩国对韩国芦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期间,了解了韩国芦荟产业的发展历程、芦荟种植形式、芦荟产品最新研究成果及市场发展等方面情况,并受到了很大启示:产业成败方向定位是关键,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是基础,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是保障。基于上述启示,对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坚持产业定位,深化战略研究;②规范市场行为,严格市场管理;③加大科研投入,夯实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芦荟(Aloe)是一种民间草药,种类繁多,品种包括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中华芦荟等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早在四千多年前,芦荟就已被人们所了解,长期研究证实,芦荟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保护肝脏等作用,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具有良好的功效。我国芦荟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社会对芦荟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芦荟产品涉及食品、日化、保健、医药等多个领域,芦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芦荟产业属中国一个新兴产业,芦荟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本文论述了我国芦荟产业及国外芦荟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07,(4):38-38
2007年3月19日至20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2007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成都召开。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顾问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李增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主任余健出席了会议,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研讨交流国内外芦荟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态势,加强产业联盟,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10月17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委员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二届‘芦荟与健康——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2013年芦荟年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  相似文献   

10.
<正>芦荟是一种多功能高价值植物。在当前世界芦荟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形势下,创新驱动,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发展我国芦荟健康产业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准确定位,正确引导,科学组织是我国芦荟健康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中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新形势下中国芦荟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我们认为中国芦荟健康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发展新机遇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将芦荟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引入中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在中关村一家公司经商的胡昭贵结识了从事多年芦荟研究的贾季澄教授.他们谈起芦荟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谈到国际芦荟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芦荟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原国家科委顾问、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顾问谢绍明到海南和广东调研我国芦荟产业情况,美国环球健康集团(AGHG)在这两地投资的中国芦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给谢绍明和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009年12月中国芦荟产品认证暨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委员会专门邀请美国环球健康集团台山美环健芦荟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丽秀女士,围绕企业管理主题给与会代表介绍了企业的做法与经验,并组织代表到该企业的台山芦荟种植基地及生产工厂进行了现场参观交流。在此,委员会发表AGHG台山的经验供全国芦荟业界同仁学习分享,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我国芦荟产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05,(9):53-53
为推动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总结原芦荟产业联系会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芦荟产业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更好地发挥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促进芦荟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经研究,决定于2005年10月14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民营科技保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芦荟产  相似文献   

14.
钟英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81-83,93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芦荟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健康产业。文章阐述了我国2007年以前芦荟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了科学发展是新资源食品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并以芦荟产业发展历程为例,说明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制度的创新,助推了芦荟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6,(5):37-37
今年4月21日晚9:20中央电视台CCTV-7《每日农经》栏目,对芦荟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中以小品模拟的方式总结了芦荟产业前几年出现的坑农、害农“的炒芦荟苗”教训;介绍了现在芦荟企业以产品开发与市场销售为前提,有计划的指导农民种植芦荟,使公司和农民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06,(9):38-38
国际芦荟科学协会(IASC)第25届年会暨国际芦荟科学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至1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召开。中国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应邀率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议增补了IAS董事局成员,我国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余健先生,当选为IASC董事局董事。这也是中国芦荟产业首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科技》2009,(11):78-78
各有关单位、会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并有关专家: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为引导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发展,研讨芦荟产业开展认证,总结2009年工作,定于2009年12月18~21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芦荟产品认证研讨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芦荟的种植属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芦荟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的芦荟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经历了一些风雨,但是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在相关部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芦荟产业逐步走向了集种植、加工、终端产品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呈现出了良好的规范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国外芦荟食用法规与市场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芦荟食用按照《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在研究国外有关芦荟食用法规和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对欧盟及有关国家的芦荟食用相关法规与市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芦荟产业的规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芦荟产业发展经验和我国芦荟产业发展前景,制定芦荟产业系列标准对规范生产,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促进我国芦荟产业稳定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