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米紅葉病的研究Ⅱ.小米紅葉病的寄主范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次的报告曾报道了在我国的主要小米产区所发生的小米紅叶病,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害;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麦二岔蚜(Toxoptera graminum Rond)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均能传病,其中特別以玉米蚜最为重要,因为这种蚜虫,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时常在大田內的小米上面普遍的发生,同时它的传病效能极高。  相似文献   

2.
 比較大規模的传病試驗的結果証知小米红叶病病毒不借种子传播,很难或者不能用机械式方法传染。  相似文献   

3.
 在田間隔离昆虫传染的条件,于小米不同生长期所进行的人工分期接种試驗,証明接种期愈早对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愈大,并发現根系受紅叶病毒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桃红叶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桃树红叶病具有以叶片季节性红化为主的综合症状,80年代以来广泛发生,局部地区病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卢礼生  刘定忠  凌兵  魏鹏元  欧阳照 《江西植保》2004,27(4):180-180,179
棉红叶枯病又称红叶茎枯病、凋枯病、赤旗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一种重要病害。此病在我市棉花上屈偶发性,年度间发生不平衡,自2001年以来,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病时间前移,病情逐年加重。2001年为零星发生,病株率一般6%-12%,2002-2003年逐步扩展,2004年发病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  相似文献   

6.
滨州地区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6万hm2 左右。近年来 ,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 ,棉铃虫的抗性不断上升 ,人们开始普遍种植抗虫棉品种 ,本区主要为菏棉 1号和中棉所 2 9号。由于受气候及抗虫棉自身的影响 ,本区 1 999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据调查 ,病田率 50 %左右 ,病株率 4 0 %左右 ,严重地块 90 %以上 ,造成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 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 ,是棉花生长期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红叶茎枯病在本区 7月 1 0日始见病株 ,花铃期为为害盛期 ,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实践中,棉茎枯病与红叶枯病常混为一谈,因而在防治时往往导致失误。当然,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俩都有突发性,酿成暴发性的灾害;但是除症状外,病原菌、发病条件、发病时期都截然不同,因而在防治上要因病制宜。1症状的区别棉茎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较嫩的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湖北省发生的草莓红叶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对草莓红叶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在棉花蕾期开始表现症状,盛发多出现在铃期。棉花生育中期,叶片发病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扩展,叶肉褪绿,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脉间发生黄色斑块,叶质增厚变脆。进入生育后期,病叶先变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片干枯脱落。7月7日对本县部分棉区调查,病田率6%,发病田平均病株率14.5%,最高达50%。以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的棉田发生最重。此病当前多处于始发阶段。由于本县有60%的土地常年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缺钾较严重,缺素症发生田块占80%,平均病株率60.3%;6月30日至7月5日连续6天降雨,气…  相似文献   

10.
籍秀琴 《植物保护》1963,1(2):65-66
在干旱持续的年份,棉田常发生一种危害很大的病害,即棉红叶枯病,群众叫“死花柴”,湖北报导为“雕枯病”。1951年曾在东北大发生,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生。 过去对此病缺乏认识,发病初期多不注意,及至严重时才发现,常误认是一种暴发性的传染性病害;也有因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而误认为是黄枯萎病的。实际上,这种病的症状和黄枯萎病显然不同。 棉红叶枯病一般在棉花开花初期就开始发生了,至盛花、结铃期普遍严重。其症状:开始时,上部叶片先变黄色,然后逐渐变红,并向下叶发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气象预报,华北地区今年天气仍会出现干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棉花红叶病有可能大量发生,本文提供的资料,值得各地参考,注意提早预防,可以减轻此病为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运城市盐湖区棉花红叶枯病暴发流行,发生面积9400hm2。所有棉田在1个月之内普遍发病,半数以上的棉田病株率50%~70%,严重的田块达100%,棉株叶片脱落成光秆,仅剩几个棉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花红叶枯病又称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黄叶枯病。据观察,发病初期棉株中、下部叶片由绿变黄,继而变红或紫红,叶背、叶脉及其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变厚,皱缩发脆,病害在棉株上自下而上,由内向外扩展;后期病叶发生不规则的红褐色或褐色斑枯,呈灼焦状,叶缘上卷,叶片干枯脱落成光…  相似文献   

13.
棉花品种和土壤营养对红叶茎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对棉花苗期与采收后的棉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监测下,对转Bt抗虫棉和常规棉红叶茎枯病的感病程度进行4次调查,结果抗虫棉的发病程度均高于普通棉,抗虫棉的发病率为47.95%~94.84%,病情指数达12.95~43.01;普通棉发病率为32.12%~90.92%,病情指数为9.09~31.26。2004年在以上棉田进行氮磷钾不同量的营养配比试验,结果红叶茎枯病发病程度与土壤营养配比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本研究开展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 d,病情指数平均减少72.9%,棉花生物学产量平均提高123.8%;去蕾和推迟打顶均可降低棉花铃叶比,减轻病情,以去全蕾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叶面喷施甲哌鎓可提高棉花铃叶比,利于病害发生。因此,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主要病因;开花期以前棉花代谢源(叶)的生长量决定着病害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15.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棉花黄叶茎枯病、凋枯病,是棉花生育中、后期重要生理病害。镇平县过去虽有发生,但发生范围小,发生程度较轻。2001年由于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综合因素引起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大流行。据统计,全县棉花种植面积6700hm2,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面积达6000hm2,平均病株率23.4%,重病田病株率80%以上,9月上旬已出现大量叶片脱落,造成棉花铃小,衣分低,纤维短,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减产率达到20%。1流行原因1)土壤肥力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本县土质多为砂姜黑土、黄黏土,土壤…  相似文献   

16.
吴士平 《植物医生》2009,22(2):18-18
抗虫棉仅仅是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棉铃虫以外的其他棉花害虫和病害也会在抗虫棉上发生,尤其是棉叶螨和红叶枯病发生较重,必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对小米蚜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乐山地区小麦蚜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对于异包瓢虫食蚜力的测定,过去已有不少报导,但几乎都未考虑蚜虫不同密度对瓢虫食蚜力的影响。为此,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小米蚜Rhopalosiphum prunifoliae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试图为进行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我们在研究粟红叶病时,曾与禾谷类作物的其他病毒作了比较。根据寄主范围和传染方法等特性,它与大麦黄矮病、甘蔗花叶病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9.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是一种缺钾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大同湖农场常年发生较重,特别是近几年来杂交抗虫棉面积的推广应用,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作者于2005年在大同湖农场调查,红叶茎枯病一般引起产量损失在20%,高的每666.7m^2减产籽棉达90kg,已成为影响我场棉花产量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桃树的一种新病害——桃树红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桃树"红叶病"据了解早在1964年前后在北京市的个别桃园个别植株的局部枝上已有发生,病因不明,群众称之为"红叶病"。近年危害加剧,已引起生产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