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辽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一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利用野外人工模拟侵蚀降雨试验对辽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影响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依次是降雨侵蚀力(R),雨前土壤含水量(W),作物盖度(C)和地面坡度(S)及其作用机理,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土壤侵蚀预测数学模型,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计算,预测及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南土石质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辽南土石质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试验研究 ,试验按四因子二水平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试验因子选择降雨侵蚀力 (R)、地面坡度 (S)、雨前土壤含水量 (W)和作物盖度 (C)。研究结果表明 ,四因子对坡耕地径流量影响大小依次是R、W、S、C ,对土壤冲刷量影响大小依次是R、W、C、S。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数学模型 ,此模型可在坡耕地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东部山区和西部丘陵区选择了5个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降雨、坡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作物覆盖4因子影响下的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拟试验,并建立了辽东山区和辽西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辽东山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为:y=0.63R 6.600 1000.92W-282.61C 0.05Rθ 6.16RW-42.19;辽西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方程为:y=8.01R 51.82θ 3468.31W-948.20C-258.52。方程式的建立为辽宁各地土壤侵蚀量的确定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模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市3°~15°坡耕地面积为14984km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为探讨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制定治理措施,应用模拟降雨装置,采用复因子试验设计进行研究。试验因子为:降雨侵蚀力R、坡度θ、雨前土壤含水量W、作物覆盖水平C。测试结果表明,4因子对径流的影响依次为R>W>θ>C>Rθ>CW>RW,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依次为:R>θ>C>W>Rθ>RW。根据测试结果,可针对可控因子,科学地制定治理措施,同时为水土保持规划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宁城、和林、东胜三个试验站进行坡面径流泥沙试验,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在一次降雨中各典型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次降雨雨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坡面坡度和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入渗产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入渗产流规律,为该地区雨水径流集蓄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自然降雨入渗产流试验,对小流域坡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的降雨入渗产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农林草地比荒地具有明显的拦蓄地表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比荒地拦蓄地表径流效率增加35.7?.0%,拦蓄泥沙效率增加46.2?.6%;利用Philip入渗理论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入渗产流试验结果处理分析,建立了小流域坡耕地、林地和荒地土壤的入渗产流及其相关因子数学模型;小流域产流系数与降雨小区地形坡度、降雨强度、植被盖度、土壤雨前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等因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柞蚕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东部山区现有柞蚕场面积74.5万hm^2,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发,管理粗放,造成土壤侵蚀加剧,生产力下降。为更好治理柞蚕场,了解掌握其土壤侵蚀程度和规律,结合全省土壤侵蚀研究,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着重对不同降雨、坡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盖度条件下柞蚕场的土壤侵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4因子与土壤侵蚀之关系,为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治理管护措施,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九寨沟林下地表径流及其与地表和土壤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小样方人工模拟降雨,对九寨沟不同植被下不同坡度地表径流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事件下,地表草本盖度、苔藓盖度、凋落物盖度对地表径流量影响程度较大,而土壤初始含水量和腐殖质厚度的影响不大;同一坡度上不同林地类型的地表径流量无明显规律;相同林地类型上,辽东栎林下地表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冷杉林和云杉、辽东栎混交林下地表径流随坡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坡度效应,以便为退耕还林及坡耕地水保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上舍河小流域2000年55场有效降雨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杉木林地)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杉木林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相关显著。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耕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杉木林分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何凡  陈宗伟  王金娟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6):167-171,181
为深入了解路基边坡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位于鄂西南的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公路路基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进行土壤侵蚀观测,对路基边坡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影响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是降雨过程,总体上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量产生的影响较为接近;在坡度较缓的坡面,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强度,而在坡度较陡的坡面,降雨强度的影响大于降雨量;在以时间为变化序列的因素中,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降雨>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坡长相比,土壤侵蚀量对坡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土表面结皮对夏闲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结皮是土壤在降雨作用下团聚体发生物理变化而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坡耕地普遍存在着表土结皮现象。试验表明 ,表土结皮对黄土地区坡耕地 5 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有明显影响 ,打破结皮可使土壤入渗率提高 ,并有效地抑制和减少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耕层土壤含水量随地面坡度的增加而减少 ,土壤结皮可使地面坡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3.
孙希华  闫福江 《土壤》2004,36(5):516-521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影响因子的提取方法和指标模型进行了探讨,把坡度、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土壤可蚀性、岩性、人口环境容量、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8个因子作为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改进型层次分析法确定8个因子的权重,利用ARCGIS和ARCVIEW软件,对青岛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了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坡耕地细沟侵蚀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本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和野外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降雨径流能量(尤其是径流能量)、土壤抗侵蚀性能、坡度、坡长、坡形、土地管理是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关键是削弱降雨能量和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6.
RS和GIS在攀枝花山区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攀枝花山区为例,采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对土壤侵蚀起决定性作用的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沟谷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成土母质因子,将获取的信息借助G IS进行矢量数据的转换、数据编辑、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面积2 335.139 km2,占研究区面积4 611.291km2的50.640%,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覆盖不良的荒坡地和坡耕地上,尤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大部分为强度及强度以上。该项研究为山区土壤侵蚀监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土壤流失方程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流失方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和评价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重要技术工具。利用北京近100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年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以及人工降雨试验资料,并考虑北京石质山区存在大量砾石覆盖地表的特点,将砾石覆盖因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因子考虑在土壤流失方程中。得到北京山区坡面土壤侵蚀方程,并确定了方程中各个因子的计算方法或数值。该方程的建立,可为北京山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而植被能从根本上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安塞县典型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侵蚀针法,结合2012-2015年降雨数据及不同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坡地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年份植被群落土壤侵蚀强度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防治土壤侵蚀的能力不同,具体为自然恢复灌木群落>自然恢复草本群落>人工灌木群落>人工乔木群落.灰色关联度显示,降雨量与坡度是影响植被群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因素,乔灌木群落坡度>降雨量,草本群落降雨量>坡度.自然恢复植被群落枯落物盖度>植被盖度,人工植被群落植被盖度>枯落物盖度;因此,在当前植被条件下,未受到扰动的群落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进行植被自然修复,适时适地引入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尽早促进乔木群落的林下植被发育,保护其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同时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典型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无人机倾斜摄影及实际监测等手段对北京市多个典型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下垫面因素对待建设区土壤侵蚀影响较为明显,侵蚀控制应加强地面绿化和地表硬化;植被盖度和不透水面积比对建成区土壤侵蚀影响较为明显,控制侵蚀的最优措施为地表硬化;建设区的侵蚀模数与坡度、植被盖度、土壤紧实度、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关系密切;控制开挖边坡土壤侵蚀最有效的手段是降低开挖坡度及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堆积边坡土壤侵蚀最有效的手段是降低坡度、压实堆土、增加地表覆盖,防治裸露平台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是增加地表覆盖。  相似文献   

20.
贵州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分析研究了贵州山区主要土训类型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训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认为,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力的内在因素,贵州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训的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有效地减缓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大面积的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现状极差,则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评价山区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主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