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人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  相似文献   

2.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3.
东白茶     
浙江省东阳县东白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诸太傅初渡江,尝入东……敕左右多与茗汁”。(据考证诸系南北朝人,长期隐居东白山不仕)唐·陆羽《荼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湖北荆州茶为当时名茶之一种)。唐·李肇《国外讣》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绪紫笋等十五种名茶列为唐代名茶。《浙江通志》中《东阳山水记》载:“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以上资料说明,在唐代东白茶就闻名于世。明·《隆庆续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明朝岁进新芽茶肆觔”。足见明代已列入负品。  相似文献   

4.
陕西产茶历史悠久,据《茶经》(八之出)载,唐时即属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也成为我国西北茶区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宝库。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的亚热带区域内。据1981—1983年调查表明:全省共  相似文献   

5.
<正>双井绿为修水县恢复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隋、唐时期,修水属洪州,毛文锡于公元935年前后著的《茶谱》中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这说明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了。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佑(1034~1038)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  相似文献   

6.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生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密茶”的记载。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中有“茶已三献”的记载。从史料上分析,“白族三道茶”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习俗。最先是烤茶,就是晒青毛茶放在砂罐中…  相似文献   

7.
正明雪(公元1584年-公元1641年):明代后期曹洞宗僧,历主云门、弁山、百丈等寺。字瑞白,号人寿,别号入就,俗姓杨,安徽桐城人。世称瑞白明雪禅师或入就瑞白禅师。《过云龙山》:竹舆度山坡,岩深锁薜萝。拨开荒草迳,点出古崖阿。旧屋添新象,老僧益壮多。相看供蕨茗,谈妙喜闲过。《赵州茶》:遥想当年赵州茶,逢人祗献一瓯茶。如能当下亲承得,明月清风意自赊。《双茶点翠》:双茶耸翠立庭前,占断春光年复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市位于北纬34°33′—34°46′,东经119°13′—119°30′。地处我国沿海的中部,总面积5,882平方公里,境内云台山脉峰连成岭,东北至西南走向绵亘达150多公里。云台山青峰顶上的玉女峰,海拔625.2米,为江苏最高点。据地质考证,云台山属太古代晚期或元古代早期,距今约18亿年。连云港市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棕壤  相似文献   

9.
青城雪芽     
一、青城名茶的历史青城山海拔二千多米。共有三十六峰。“纵横八百里,高七十二里。”古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有一条清澈甘甜的味江河水潺潺而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种植茶树。据公元780年《茶经》记载:“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茶”。明代杨的沙坪茶歌中有“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的诗句。唐代陆羽还亲自品尝了青城茶。把青城茶与九陇茶并列前茅。  相似文献   

10.
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茶的鲜叶有治病的功效,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利用茶叶也最早,据历史资料,商朝(约公元前16—11世纪)鲜叶晒干作贡品,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茶作祭品,春秋(公元前770—476年)茶作饭菜。战国(公元前475—221年)茶作药物,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茶为主要商品之一,西晋(公元265—316年)茶的鲜叶作羹饮,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鲜叶加工作饼茶,唐朝(公元618—907年)发明蒸青团茶,宋朝(公元960—1279年)发明蒸青  相似文献   

11.
茶药起源     
最早最先提及“茶”字,是战国时期杂家著作的《神农本草》。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呜,根据历代流传故事及学说,结合各人研究心得,写山各种伟大的历史文献。据历史记载《神农本草》是扁鹊(姓秦)弟子子义(或作子仪)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御谷(Penniset um typhoideumRi sh)和谷子都是禾本科黍族,但不同属。谷子是狗尾草属(Set aria),而御谷是狼尾草属(Pennisetum)。御谷是一种古老作物,起源于非洲。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起源于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我国,御谷的栽培历史很久。据文献资料记载,我国周代已有种植。在我国东北发现的唐朝的墓穴中有御谷米,故把这种作物称为“唐人米”。御谷的籽  相似文献   

13.
泾县白茶树     
皖南泾县,是个老茶区,产茶历史早,据泾县《县志》记载,在唐宋时(公元618—960年)就产有白云茶。近几年,在本县境内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容、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巳陆续发现有白茶树。今年春茶期间,我们几次到汀溪乡查看了两棵白茶树,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大坑村小坑村民组吕长青家屋前茶园地里,有自茶一棵,树高130厘米,树幅80厘米。据当地茶农介绍,前几年这棵自茶的叶色比今年白。今年萌发的新枝叶色浅黄带白,叶脉稍绿。制出的千尖茶样品呈绿黄色,冲泡后绿色逐渐消失,叶底呈黄白色,汤色  相似文献   

14.
黟山石墨系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黟县石墨岭一带。据清同治七年(1868年)《黟县志》记载,石墨茶的产生距今至少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该茶的品质特征是: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外形紧细弯曲带钩。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清沏,叶底鲜活匀齐。  相似文献   

15.
花果山云雾茶产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品质特点:“条索紧圆”形似眉状,锋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一九八○年被列为江苏省三大名茶之一。花果山云雾茶的栽培,销售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十世纪前,封建王朝就在这里榨取茶叶专利。云雾茶主要产区宿城,在明代就设立了征收茶税的机构。据史书记载,每州地区的“山海之利,以盐茶为大端。”《宋史·食货志》记载说:“海州儿榷茶之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雍静 《贵州茶叶》2005,33(1):19-21
苦丁茶又称苦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考证,古代文献所指的皋芦(或瓜芦)就是现今的苦丁茶。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宵不眠。”说明我国民间习惯饮用苦丁茶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四川地区用木樨科植物序梗女贞的叶,  相似文献   

17.
本庄公社地处我县西北部,北纬27°31′—27°38′,东径107°52′—107°59′。水稻是该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的60.4%。水稻一般分布在海拔560—800米之间,以种植一季中稻(晚、中熟品种)为  相似文献   

18.
庐江县年产干茶二万担左右,占巢湖地区总量的80%以上。然而,多年来由于传统的采制旧习,致使茶叶产量、质量提高不快,抑制了我县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山区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推动大宗茶叶品质的提高。一九八五年以来,我们选择了汤池区果树乡二姑尖山为基地,进行了名茶研制。一、庐江县茶叶生产历史庐江县的种茶历史悠久,远可追溯到东汉年代,据唐代陆羽《茶经》中引《桐君录》(书中记载了东汉时代的一些产茶地和茶树品种)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太平广记引广异记云:“唐天宝中(公元741—755年),有刘清真者,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宫廷或王室以茶作祭品,近年主要流传这样两种说法:一是据《南齐书·武帝本纪》,称始于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另为据《礼记》,称王室以茶“供丧事之用”,是始于三千年前的“周成王”时。两说究竟何者为对呢?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前者比较贴近历史事...  相似文献   

20.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叶专著,但此书成书于何年,至今,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都认为是在公元756——780年之间,跨度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是否能把《茶经》成书年间的伸缩幅度减少一些,并进而确定其具体的成书年间呢?笔者在研读《茶经》及查阅史志资料中受到启迪,认为是有可能的。《茶经·八之出》载:“……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在此,只要查一查史书,弄清“浙西(浙江西道)的设置时间,就能帮助解决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