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盐引一号1989年由盐城市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交与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作亲本材料,1990年经大麦黄花叶病圃鉴定,并在1992年盐城市大麦区试中因表现突出推选参加省区试。1993~1995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并予以通过。1996年通过省大麦生产试验,现已审定定名。1产量表现1.1产量:1994年和1995年省大麦区试平均亩产336.35kg和369.7kg,分别比对照苏引麦二号增产5.11%和3.75%均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353.02kg,比对照苏引表二号增产4.39%。1996年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1.41kg,其中在淮海农场试点亩产达510kg,比对照苏引麦二…  相似文献   

2.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经过二年的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08.85kg/667m^2,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3.1%,连续2年居第一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6,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4.
浙皮4号(原名89—17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83年春用沪麦8号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选育,于1989年育成,为二棱皮大麦品种,1996年5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列为优良大麦推广品种。据省种子公司统计,该品种1996年收获面积10万亩以上。1主要特征特性(1)属春性,成熟早,比浙农大3号迟熟1.3天.适于麦稻稻一年三熟制搭配种植。(2)丰产性好。1993年、1994年两年中省大麦区试,亩产分别为266.25、209.4kg,比对照渐农大3号分别增产12.27%、4.7%。1995年省大麦生产试验,亩产258.gkg,…  相似文献   

5.
1选育经过黑啤二号(原代号黑交90-1)系黑河农科所1985年以Harr为母本与父本白玉四号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5个世代的选择,于1990年决选的优良稳定品系。1993~1994年参加品比试验,1995~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生产试验,1998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黑啤二号。2产量表现该品种1993~1994年2年所内品比试验手均亩产229.7kg比对照红日啤麦1号增产9.9%。1994年3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亩产248.gkg,比红日啤麦1号增产力.1%。1995~1996年2年全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亩产248.外g,比红日啤麦…  相似文献   

6.
鄂杂棉16F1(龙杂棉2号)是湖北省荆州市金龙发种业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预备试验,2004-2005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06001。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2003年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276.05kg,居预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7.92%;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87.3kg,也位居该组区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11.68%;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皮棉平均每公顷1528.2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7.
乐啤一号系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1986年用盐75-21作父本,与自育四棱皮麦中间材料H0475作母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1992年育成,代号为92鉴H85。1993、1994年所内品比表现优异,经1995、1996年2年四)11省市地农科所大麦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和1997年省内外不同生态区多点生产试验,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乐啤一号。至产量表现1.11995年联合区域试验,在Jll西、Jll南、)旧【等3大生态区均表现增产,亩产变幅250.8~335.Zkg,平均亩产285.gkgf比对照浙农大3号(下同)增产9.1%;1996年亩产变幅…  相似文献   

8.
华大麦8号是湖北省2009年8月审定命名的高蛋白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2009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0.35 kg/667 m^2,比湖北对照品种鄂大麦9号增产8.01%,籽粒蛋白质含量15.8%,主要品质指标超过国家优质饲用大麦标准,且表现为早熟、多抗。本文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讨论了该品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湘皮1号是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以沪麦4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二棱春性皮大麦品种。1991年3月由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湘皮1号(原名系84-2)于1987~1990年参加湖南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6.5kg,比对照矮早三增产5.83%~  相似文献   

10.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11.
“88-91”是江苏江淮种子公司1988年用CT-16饲料大麦进行Co60辐照处理,经1990、1991年连续系统选择而稳定下来的一个大麦新品系,1994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70kg,比“201”增产门.60%,大面积平均亩产542kg1995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86kg,比西引二号增产15.65%,大面积亩产532kg,1996年盐城市区试5个点平均亩产447.Zkg,比西引二号(CK1)增产5.92%,比苏引麦2号(CK2)增产14.34%,大面积平均亩产516,5kg。亚特征特性“88一叽”为六棱皮大麦,半冬性,全生育期207天左右,在里下河及沿海地区10月15~20日播种,一般在5月20~25…  相似文献   

12.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13.
浙皮7号经2001年度和2002年度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672.75kg和3906.0kg,比对照种浙农大3号分别增产15.47%和9.23%,均增产极显著。二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62d,与浙农大3号相仿,有效穗数中等,大穗大粒,株高83.6cm,每穗实粒数25.7粒,千粒重47.1g,茎秆粗壮,抗倒性强,青秆黄熟。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  相似文献   

14.
1选育经过通引一号大麦,原名“88-57”,系我所1988年从日本引进的大麦材料中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1991年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表现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生长清秀,分率性强,有效德多,成熟期早,丰产性好。1992、1993年参加南通市大麦品比试验;1994、1995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品比试验,区试均已通过。1996年通过了江苏省种子公司委托南通市种子公司组织的大麦生产试验,1997年2月经南通市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定名为“通引一号大麦”。2产量表现1991年所内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亩产368.46kg,比对照如东三号增产IO.56%;1992、1993年…  相似文献   

15.
鄂大麦 6号是我所以日本的皮穗波为母本 ,浙江嘉兴所的 80 - 1 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代号 2 456 1 )。 1 997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品质优 ,高产 ,适应性强 ,在湖北、河南、湖南等省推广种植 ,累计推广面积达 8万hm2 ,创社会经济效益 9845 74万元。 2 0 0 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 特征和特性该品种属半冬偏春二棱麦 ,一般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2 52kg ,在湖北省区试中襄樊点单产达 8946kg ,比对照鄂皮 2号增2 2 4% ,充分显示出它的生产潜力。鄂大麦6号最大特点是植株矮 ( 85cm) ,千粒重高 ( 42~ 50 3g) ,分…  相似文献   

16.
汕优3550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珍汕97A与恢复系3550(青四矮16/IR54杂交选育而成)组配育成的华南晚籼型组合。1987年晚稻参加省区试弱感光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65kg,比汕优30选(对照组合)增产15.24%,增产达极显著值。1988年晚稻第二次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82.55kg,比对照1汕优30选增产10.55%,比对照2汕优桂44增产9.64%,增产达极显著值,1990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型晚稻中迟熟组合,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本…  相似文献   

17.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冬大麦区啤酒大麦品种区试,在7省1市9个点上进行,二年结果,以82—1(浙农大选育)居首位,平均亩产259.3公斤,比对照早熟3号增产10.7%,有的省份已经过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麦新品种浙原18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用伽玛射线辐照(朝日19/G11)杂交当代种子的方法育成。1991年秋引进我市,经二年区试和二年大区生产示范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259.55kg和225kg,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9.2%和8.7%。王家井镇种粮大户俞德的攻关田2.8亩,平均亩产高达对7kg。1995年冬种面积扩大到万余亩,并将成为我市的主栽品种。据各地试种,该品种表现耐肥抗倒,生长清秀,分美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皮薄色淡,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是一个较受农户欢迎的大麦新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浙原18为二棱…  相似文献   

20.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