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顶羽菊提取物对蚜虫和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的杀虫杀螨生物活性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探明顶羽菊提取物的杀虫杀螨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杀螨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浸叶(穗)浸虫法和玻片浸渍法研究了顶羽菊提取物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杀虫杀螨活性.结果表明:顶羽菊乙酸乙酯粗提物之石油醚萃取段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和禾谷缢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防治桑树朱砂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福安  田立道 《江苏蚕业》1993,(3):51-52,45
<正>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江浙等主要蚕区桑园中主要害虫之一。自1977年以来生产上主要用三氯杀螨醇防治此虫。但一种农药对一年发生多代的害虫连续多年使用,必然加速此虫对该药的抗性发展,这在其它害虫防治中早被证实,在有关作物上朱砂叶螨对三氯杀螨醇产生抗性早有报导。生产上近年来不少蚕区反映,和过去相比,用三氯杀螨醇防治朱砂叶螨用药次数需要增多,用药剂量需要加大。此外工业生产三氯杀螨醇的原料是 DDT,各厂家生产出的三氯杀螨醇制剂中含 DDT 杂质量不同,这给蚕业生产中把握该药对家蚕的残毒期增加了难度,同时制剂中含有 DDT,在  相似文献   

3.
朱砂叶螨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以巡  漆定梅 《蚕业科学》1994,20(4):241-242
朱砂叶螨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研究唐以巡,龙叔祯漆定梅,赵辉,周凯英(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部)朱砂叶螨,别名红叶螨,除危害桑外,还危害棉、豆、麦等多种作物,在棉花上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已有报道[1],在桑树上的发生与温度关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不同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感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自然变温(17~25℃)条件下,先后4次用不同品种的桑叶饲养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val)],并对各品种叶的形态、组织结构、生理等进行研究得出:凡叶背脉茸毛多而长,下表皮十海绵组织厚度厚,细胞液渗透压小的桑品种叶如桐乡青等,则饲养的害螨发育慢、经过长、产卵量少,表现出较好的抗螨特性;反之如鸡桑等品种叶上表现出明显的感螨特性.  相似文献   

5.
桑园害虫朱砂叶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多食性主要农业害螨之一,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是近似种,寄主包括桑树在内的100多种植物。该螨可行孤雌生殖,由于被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Wolbachia寄生,种群雌雄比例严重偏斜。该螨个体小、发育快,对化学杀螨(虫)剂极易产生抗药性,故防治困难,而且桑园化学防治又危及家蚕的安全。对朱砂叶螨的分类、形态、行为、生态和防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防治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唐辉  邓欢 《北方蚕业》2012,33(3):39-40
介绍了蒙自地区桑园朱砂叶螨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危害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指出化学防治的效果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双甲脒(Amitraz,Mitac)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比三氯杀螨醇(Dicofol)对照慢,但总毒性比对照强。室内24小时后测得的LC_(50)值分别为38.0ppm和25.1ppm在48小时后测得的LC_(50)分别为8.9ppm和17.2ppm。双甲脒对朱砂叶螨卵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用50ppm浓度即可以全部杀死,效果高于对照。田间防效:用20%双甲脒1500倍(133ppm)喷药后第四天和第八天分别为92.36%和99.01%,高于对照;田间对朱砂叶螨持效期11天左右。对家蚕的残毒期约为10天。  相似文献   

8.
桑园朱砂叶螨生物学及测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砂叶螨是太湖流域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数量多,分布广。其产卵期长达21.5—45天;若取产卵高峰期的卵饲养,年发生为12代。单雌产卵52—134粒,寿命长达22—46天,越冬代成虫长达145天。桑叶螨类的寄主植物计有28科89种,每年为害期主要在8月。根据2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大发生年和雨量关系极为密切,凡月雨量在50毫米以下为发生猖獗年,100毫米以下为中等发生年,100—150毫米为轻微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组建了6个桑品种上的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测定了种群趋势指数(I)、内禀增长能力(r_m)、种群繁殖价(V)等参数,这些参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种群的影响,其中,内禀增长能力是桑品种抗虫性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6个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水平是以嘉陵9号为最强,其次是嘉陵16号、嘉陵新9号、桐乡青、新一之濑,而小冠桑最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观察不同药剂浸卵后对朱砂叶螨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8%丁醚尿、95%苯丁锡、90%炔螨特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卵的毒杀效果较好,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的毒杀效果较差,但是对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葎草饲喂獭兔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葎草Humulus scandens分别饲喂生长獭兔、妊娠母兔以探讨其饲用效果.结果显示:葎草干粉代替全部普通青干草饲喂生长獭兔,日增重增加15.05%,料重比降低11.37%,对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等指标均没有影响.鲜嫩葎草补加部分精料饲喂生长獭兔,1.5-3.5月龄平均日增重20.52 g,最高日增重可达25.6 g;饲喂繁殖母兔,平均产活仔数6.72只,平均出生个体重54.2 g,平均断奶成活率95.2%,平均断奶个体重375 g .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份葎草的营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为葎草合理、适时利用提供参考。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基地采收7—10月份的野生葎草,测定葎草在不同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同时用正交试验法测定葎草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各月份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7、9月份的葎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8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葎草中粗灰分(ASH)、Ca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其他各月份葎草的ASH含量差异不显著,7、9月份的葎草中Ca含量差异不显著;8月份的葎草中粗脂肪(EE)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各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8、9月份的葎草中粗纤维素(CF)含量与各个月份含量差异显著(P<0.05),7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CP含量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粗灰分和Ca含量呈“高—低—低—高”的变化趋势,EE含量以9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CF含量以8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葎草总氨基酸(TTA)含量和TAA/CP均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TEAA/NEAA)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葎草总黄酮的含量从7—9月份呈上升趋势,10月份含量最低。因此,葎草在9、10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总黄酮含量在8、9月份含量较高,建议9月份刈割利用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葎草(Humulus scandens)以乔木支持物、灌木支持物和无支持物3种生长方式,测定雌、雄单株生物量分配、形态特征和繁殖特征等指标,分析支持物对葎草形态可塑性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物对雌株和雄株茎、叶、花穗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支持物对雄株主茎长、主茎直径、单叶面积及花穗长的影响均大于雌株(P0.05),支持物对雌株的分枝率、总茎长、叶片数及花穗数的影响均大于雄株;支持物对雌株总生物量、茎和叶分配比均无影响,对雄株总生物量、茎和叶分配比则有显著影响(P0.05);支持物对雌、雄株的花分配影响较小,雄株的繁殖分配、繁殖效率指数、繁殖指数和繁殖比率均显著大于雌株(P0.05),且支持物对雄株繁殖特性的影响小于雌株,雌株比雄株具有更高的繁殖可塑性。总之,有无支持物及支持物种类对葎草形态可塑性和繁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Jackknife技术,研究了朱砂叶螨在桑树品种育71-1上的种群动态,并用Weibull模型对种群存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1)℃,RH85%,L∶D=16∶8的光照条件下,朱砂叶螨内禀增长率为0.3442±0.0041,净增殖率为40.5015±2.5840,周限增长率为1.4108±0.0058,世代平均周期为10.7598±0.1182,种群倍增时间为2.0135±0.0241,存活率曲线表现为DeeveyⅠ型。  相似文献   

15.
用自助法统计推断炔螨特对桑树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对炔螨特(propargite)防治桑树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效果进行了统计推断。将4个试验点获得的田间防治效果数据进行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后,采用1000次自助法再抽样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3%炔螨特乳油243.33mg/L有效质量浓度处理的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78.37%、86.03%和86.36%,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78.21%~78.52%、85.83%~86.24%和86.16%~86.55%;365.00mg/L处理的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88.14%、91.90%和91.23%,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88.01%~88.27%、91.78%~92.02%和91.09%~91.38%;486.67mg/L处理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92.82%、95.70%和95.11%,相应的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92.72%~92.93%、95.64%~95.76%和95.01%~95.20%。以上述的点估计为测试点,对各浓度处理后的不同天数的防治效果进行游程检测(Monte carlo Sig方法),随机性显著(p>0.05)。通过Tamhane方法、Dunnett T3方法和Games-Howell方法对上述各处理的不同天数后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检测表明:炔螨特对桑园中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在防治后第3天达到高峰(p>0.05),至第7天,243.33mg/L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持平(p<0.0000);而365.00和486.67mg/L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呈下降趋势(p>0.05)。以上统计推断结果显示:73%炔螨特乳油对桑树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推荐使用的有效质量浓度为243.33mg/L。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控制害螨的抗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2.5、5、10、40 mg/L的螨危药液处理雌成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3%、81%、75%、48%;药液对雌成螨和卵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35.005 mg/L和0.690 mg/L,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螨。与对照组相比,随螨危药液处理浓度增高,雌成螨的7 d总产卵量和孵化率呈下降趋势;用10、5、2.5、1.25 mg/L药液处理后朱砂叶螨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i)分别是-0.083、0.142、0.214、0.298,而对照组为0.544,有效中浓度(EC50)值为1.627 mg/L。研究结果表明,用低于推荐使用浓度(40 mg/L)的螨危药液就能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用60%乙醇作溶剂制备千里先抗菌有效部位冻干粉(即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发现,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合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但不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测得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06mg/kg,95%可信限为1867—2607mg/kg。表明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属低毒性物质,并可保留千里光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而排除其中的双稠吡略啶生物碱.进一步提高了千里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嗜群血蜱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研究分为2组,试验组宿主为家兔,嗜群血蜱在兔体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20.6±14.5)d;幼蜱的吸血前期、吸血期、蜕皮前期和蜕皮期分别为(7.1±0.9)、(5.6±1.1)、(11.8±2.0)和(12.5±1.6)d;若蜱的吸血前期、吸血期、蜕皮前期和蜕皮期分别为(5.9±1.1)、(3.9±0.6)、(9.8±2.3)和(12.3±0.4)d;成蜱吸血前期、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死亡期分别为(7.6±1.2)、(4.9±0.6)、(9.2±1.7)、(16.0±3.2)和(5.8±0.5)d;卵的孵化期为(24.2±0.9)d.而对照组以家兔、狗和牛分别作为嗜群血蜱幼蜱、若蜱和成蜱的宿主,完成其生活史需要(130.2±12.8)d,幼蜱的吸血前期、吸血期、蜕皮前期和蜕皮期分别为(7.1±1.2)、(5.8±0.8)、(12.1±2.5)和(12.3±1.7)d;若蜱的吸血前期、吸血期、蜕皮前期和蜕皮期分别为(6.2±0.7)、(4.6±0.3)、(12.4±2.1)和(12.9±0.3)d;成蜱吸血前期、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死亡期分别为(7.6±1.1)、(6.1±0.4)、(10.7±0.8)、(15.7±2.4)和(8.1±0.7)d;卵的孵化期为(23.3±1.6)d.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嗜群血蜱幼蜱和若蜱饱血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而成蜱的饱血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雌蜱产卵量与饱血体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12(P<0.01),试验组生殖效率指数REI为10.48,生殖适合度指数RFI为6.82,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兔是嗜群血蜱较适宜的宿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 S-transferases, GSTs)基因与柑橘全爪螨抗性的关系,通过BLAST搜索,对柑橘全爪螨转录组数据库的GST基因进行鉴定,应用MEGA4.0.1软件对GST基因进行同源与进化分析,进一步采用RPKM法对柑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GST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从柑橘全爪螨转录组中获得了30条GST基因,其中11条基因属于Delta家族,10条属于Mu家族,2条属于Omega家族,6条属于Kappa家族,1条属于Zeta家族。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发现,抗性与敏感品系当中有25条GST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抗性品系中有9条GST基因发生了上调,16条发生了下调,其中上调倍数最高的是GSTd6[log2 Ratio(RS/SS)= 1.0505],由此推断,GST基因的上调可能不是柑橘全爪螨对噻螨酮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