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嘉兴豆制品厂排水沟污泥中分离到 1株产酸性脲酶的菌株 ,命名为 Y2 0 0 2 ,该菌株细胞杆形 ,大小为 0 .41μm×1 .70 μm,无鞭毛、无芽孢、G-。生长最适 p H6.8~ 7.2 ,范围为 4.0~ 8.5 ;最适温度为 3 7℃ ,可生长范围为 1 5~ 42℃ ,在p H4.0~ 5 .5发酵液中产酶稳定 ,酶活可达 0 .2 68U。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 ,鉴定为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2.
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实验室分离的1株产脂肪酶克雷伯氏菌A2(Klebsiella sp.A2)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粗酶性质进行初步的研究,为该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一定基础.该菌的最佳产酶培养基为(m/V):蛋白胨1.0%,MgSO4·7H2O 0.05%,K2HPO4 1.0%,KH2PO4 0.45%,2.0%的菜籽油.发酵条件:pH值6.5~7.5,28 ℃,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d.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佳催化温度和最适催化pH值分别为40 ℃和pH值8.0,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差,在60 ℃保温1 h时丧失50%的活性.Mg2+,Ca2+和K1+能刺激该酶的活性,而低浓度的EDTA和SDS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舟山市双峰盐场中筛选出一株分泌蛋白酶的嗜盐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形貌特征确定其为特氏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trueperi)命名为HalobacillustrueperiB1。经研究,该菌株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5%,表明其为中度嗜盐菌。该蛋白酶在50℃和pH 7.5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力。对发酵培养时间的优化实验表明发酵8 h后B1分泌的蛋白酶活力最大。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脱脂奶粉为最适氮源和碳源;75 g·L~(-1)为最佳发酵盐浓度,对钙镁离子的依赖不明显。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Na HCO_30.06 g,KCl_2.0g,CaCl_2·2H_2O0.48 g,Mg SO_4·7H_2O 1.0 g,FeCl_3 0.001 g,NaCl 75.0 g,脱脂奶粉10.0 g。在初始pH 7.5,温度为40℃条件下发酵8 h。  相似文献   

4.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及鹑鸡肠球菌1株,其中法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鹑鸡肠球菌系兽医上首次检出。报道所分离的20株致病菌均产β-内酰胺酶,其中产ESBLs 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MICs。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某矿渣堆放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核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命名为Z3。抗逆分析表明,Z3是1株嗜碱耐盐的好氧菌。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Z3还原Cr(Ⅵ)的最适温度为36℃,最适p H值为9. 0,对70 mg·L-1Cr(Ⅵ)在24 h的还原率高达92%。Cr(Ⅵ)还原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静息条件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生长状态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从蚕沙中分离碱性果胶酶产生菌,为提高家蚕对桑叶果胶成分的消化吸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蚕沙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果胶酶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落灰白色,边缘整齐,16S rDNA序列与Klebsiella sp.SPC06相似性达99%。研究获得菌株培养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酵母粉,最适生长温度35℃,pH值为8.0,最优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显示,培养15 h进入对数生长期,35 h后进入稳定生长。钙离子为辅助剂时酶活性最高,达48.50 U·mL~(-1),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来源、不同血清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spp.)株(临床分离株7株、环境分离株7株和其他来源3株,11种血清型的17个ATCC标准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动力学与来源、血清型之间的关系,37℃静置培养条件下获得17株菌的生长曲线,并利用Baranyi模型对其拟合,得到每株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最大细胞浓度(ymax)。结果表明:μmax和λ这2个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型为3a和4b的2株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延滞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型为6a和6b的2株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nnocua)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格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grayi)菌株与其他菌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不同来源的李斯特氏菌生长动力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保存的1株粘质沙雷氏菌S68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线、Na NO2和复合诱变,通过透明圈对比和酶活测定,最终获得1株产酶量高于原始菌株4.3倍的粘质沙雷氏菌诱变菌株,产酶量达到4.98μg·h-1。确定该菌株最佳诱变方法为复合诱变,首先进行紫外诱变(高度为30 cm,诱变时间为12 s),再用化学诱变(0.4 mol·L-1Na NO2诱变5 min),经验证该诱变菌株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对虾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出1株淀粉酶高产菌株,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的亚显微形态,生化方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菌株的16S rRNA序列,同时响应面法优化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根据菌株的亚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卢森坦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lucentensis);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8.8、盐度60‰、温度40℃。筛选到的淀粉酶高产菌株,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耐盐碱淀粉酶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蛋白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候选菌株及进一步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从都匀市附近不同水域的20个样品中,采用酪蛋白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胞外蛋白酶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16SrDNA序列比对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鉴定,福林酚法测定其粗蛋白酶液的最佳酶活条件。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到可形成透明圈的产胞外蛋白酶菌株1 000余株,其中透明圈/菌落直径比(HC)均≥6.0,即蛋白酶活性均较高的菌株5株(S1~S5);经形态学观察结合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鉴定,S1和S3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2为粉虱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S4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S5为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粗蛋白酶液最佳酶活的最适温度,S1为50℃,S2、S3和S5为45℃,S4为40℃;最适pH,S2和S4为7.0,S3和S5为7.5,S1为8.0;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S3酶活最高,达44.32U/mL,比市售产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酶活(37.26U/mL)高18.95%。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过氧化氢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从稻田土中筛选到1株高产过氧化氢酶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属于黏质沙雷氏菌,命名为Serratia marcescens FZSF02。通过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型及产过氧化-氢酶条件优化。在培养条件为:1%大豆蛋白胨、0.5%麦芽糖、0.2%NaCl、31℃、180r·min~(-1)、发酵时间48h,菌株产过氧化氢酶总酶活最高达6 380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7.4倍。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8.0。该菌在过氧化氢废水无害化处理和其他工农业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Ashby和Nfb无氮培养基从巨菌草成熟期根部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固氮性能的内生固氮菌GN02,其在分离的菌落中所占比例最高,且酶活性较高.经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与克雷伯氏菌属各菌株同源性关系可达99%,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在含氮源的KP培养基中菌株GN0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无氮源的Ashby培养基.菌株GN02在KP培养基中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7.1℃,pH 5.6,蔗糖25.6 g·L~(-1),在此条件下其D_(600 nm)能达到1.48,比优化前提高了22.31%.响应面优化所得到的培养条件重复性好,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杜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71-2774
为了了解银川市部分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ESBLs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自宁夏地区两家医院的4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克隆测序分析其所产ESBLs的基因型。结果显示45株菌株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4%以上。45株产ESBLs菌株有41株产CTX-M型,其中CTX-M-14最多见,其次为CTX-M-28。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性能良好的新造耕地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se,简称ACCD)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所产生的ACCD菌株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作为唯一氮源分离纯化普鲁兰酶产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试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用GenⅢ鉴定板进行生理生化测定,以及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检测,研究菌株的产酶特性。通过平皿促生试验,研究菌株不同组分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陕北新造耕地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ACCD产生菌,经过多项分类鉴定显示,这些菌株主要分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其中Enterobacter菌株YAnl_w2产酶迅速,在最适温度和p H值条件下ACCD活性达0.54μmol/(mg·h)(以单位质量酶蛋白在单位时间内生成α-丁酮酸的物质的量表示)。促生试验表明,YAnl_w2对麦种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具有促生应用前景。对6株新造耕地分离菌株的多项分类结果鉴定发现,它们均为产ACCD的细菌,其中YAnl_w2菌株ACCD产率、产量较其他来源的酶高,对麦种促生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克氏菌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考克氏菌(Kocuria sp.Mn22),用单交法研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诱导该菌株比水不溶性木聚糖诱导产酶量高;较低浓度的Tween 80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的Tween 80会抑制木聚糖酶的产生;Triton X-100具有抑制作用.对考克氏菌液体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 8.5,Tween 80添加量为0.2%,发酵68 h后,菌株的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48.7 IU/mL.  相似文献   

16.
从慕士塔格峰江布拉克冰川融水中筛选获得一株耐低温蛋白酶细菌菌株P3-1,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其分泌的蛋白酶最适催化温度为25℃,符合低温酶特性.通过单因子筛选及正交试验优化P3-1发酵条件,确定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比为:3.0%葡萄糖、1.5%蛋白胨、0.3%Mg SO4,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p H 7.0,发酵时间42 h.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产酶活力可达82.1 U·m L~(-1),是最初(37.3 U·m L~(-1))的2.2倍.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8.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26株石油降解菌,筛选出表面活性剂产生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石油降解菌群,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群C5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接种量15%(H-1)、15%(H-6)、20%(H-18)、10%(H-19),温度25℃,石油含量2 000 mg/L条件下,7 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78.87%。这说明高效降解菌群C5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应用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从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中筛选适于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菌株,确定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今后作为与厌氧菌原生质体融合的亲本奠定基础。研究发现,供试20株不同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中,只有来自ICR小鼠肠道的M3,M4,M5和M6以及来自猪肠道的Z5对溶菌酶较为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5株溶菌酶敏感菌株以来自ICR小鼠肠道的M6(即弗氏埃希氏菌株Escherichia fergusonii M6)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均最高。进而以菌株M6为试材,研究不同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以及添加不同化学组分等对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确定的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菌龄5h,溶菌酶浓度20mg/mL,脱壁时间45min,渗透压稳定剂为0.7mol/L山梨醇,向再生培养基中同时添加0.8%牛血清蛋白和0.1mol/L N-乙酰氨基葡萄糖,此时原生质体平均制备率与再生率分别为87.80%和85.4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马铃薯瓢虫肠道菌,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复筛,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正交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B-12,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25%麦芽浸粉为碳源、1.5%KNO3为氮源、0.2%的NaCl、0.1%的CMC-Na、接种量6%、培养时间44 h为B-12产酶的适宜条件。优化后发酵液中的内切葡聚糖酶活(CMCA)为111.710 U/mL,较培养44 h后的酶活提高了8.78%;滤纸酶活(FPA)为35.017 U/mL,提高了387.23%;β-葡萄糖苷酶酶活(BGL)为116.799 U/mL,提高了70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