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劳动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六部委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培训。今年计划完成示范性培训任务250万人,其中四川16万人。2、通过订单培训形式,面向社会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3、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培训单位要保证受训农民转移就业。4、培训的重点是家政、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用工量大的行业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志愿的农民,由国家财政适当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岗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在重点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求就业岗位等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3.
“阳光工程”始于2004年,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给农机化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  相似文献   

4.
刘国新 《新疆农机化》2006,(1):57-57,59
“阳光工程”项目是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出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战略部署,是国家财政部支持开展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004年,按照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昌吉市农机化技术学校申请了“阳光工程”项目,经昌吉市劳动局“阳光工程”项目办检查验收,被定为昌吉市农机专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经两年来的运作,在“生源”数量和培训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1农机部门申请“阳光工程”理由与思路“阳光工程”的重点是通过培训实现农村…  相似文献   

5.
《农机具之友》2004,(2):5-5
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  相似文献   

6.
2008年,龙海市农机站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以提高农民转产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阳光工程"培训。市农机站  相似文献   

7.
“阳光工程”是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于2004年联合启动实施的,以国家财政补贴(人平补贴100元)方式,鼓励青壮年农民参加转岗就业技能培训,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转移就业竞争力,增加工资性收入,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为了尽可能地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培训、减轻农民到培训学校路费、食宿费等方面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享受到“阳光工程”的政策待遇,湖北省黄石市农机安全监理所与黄石市昌华职业学校携手合作,从实际出发,抢抓打工农民回家过年和农闲季节的时机,精…  相似文献   

8.
阳光工程农机技术培训基地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平县阳光工程农机技术培训基地,经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认定,年培训能力400人,转移就业人员400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就黄平县阳光工程农机技术培训基地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按照农业部第六部委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黄平县农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了电化教学、音像等硬件设备,配备了技术培训教师,经过认真的评估,批准了该项目的申请,确定黄平县农机中心为黄平县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以“立足农业、  相似文献   

10.
“阳光工程”培训是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在全国农村推行的一种农民增收的措施,旨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认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使其能学到在城镇谋取职业的一技之长,从而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工作。“阳光工程”是一项农民快速致富工程,通过短期培训,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针对我区农机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5年,我区农机系统将以各级农机学校为培训基地,开展以机电技术为主的职业岗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并计划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30000人。  相似文献   

12.
大化瑶族自治县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着手,建立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05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10人,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机》2004,(4):7-7
20 0 4年 6月 1 0日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启动仪式上 ,副省长付双建透露 ,今年我省将拿出 1 5 0 0万元专项资金培训 1 0 0万名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以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 ,实行订单培训 ,对特别困难家庭有就业要求的劳动力实施培训就业援助 ,通过就业援助保证每户贫困家庭中有 1人实现稳定就业 ,达到 1户脱贫的目标。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 ,同时开展引导性培训基本权益保护 ,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和创业培训 ,技能培训时间一般为 1 5~ 90天。据了解 ,我…  相似文献   

14.
"阳光工程"培训是由政府财政支持,专门对农民进行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增强就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农机技术培训是"阳光工程"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农机技术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农业部将为农民办理21件实事。 1.培养新型农民 在3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实行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每村确定40名农民作为基本学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机构进村开展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天,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对350万农民开展转岗转业培训:以贫困地区、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培养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贯彻《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拟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阳光工程”是国家农业部、劳动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一项重要工程,被誉为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丽水市莲都区农机化技术学校在2005年8月被区阳光办确认为莲都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7.
阳光工程技术培训有地放矢地选择培训项目,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综合效益和农民意愿方面,探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选择原则,根据锦州地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经验,提出选择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校2009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业创业培训基地,自从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任务以来,始终坚持“不求经济效益,只求为农民传授技术,解决农民就业,办实事”的目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精选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并长期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回顾这几年的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农民投入资金的不断加大,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特别是党中央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的阳光工程技术培训。确实使参训农民学到了一技之长,及时找到了工作。但是个别地区也存在阳光工程技术培训招生困难,农民“叫好,不叫坐”的现象。现就当前阳光工程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宏观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措施,让“阳光工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