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有计划大面积种植桉树人工林以来,桉树人工林总面积得到迅速扩展。2007年底,我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为200公顷。其中,粗皮桉、赤桉等木材材质较优良,且心材颜色呈红棕色及红色,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珍贵木材使用。但由于桉树人工林木材具有易变形开裂、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九龙甸水源区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特性的测定,以云南松天然林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水源区3种林分土壤容重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成年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幼年桉树人工林次之,云南松天然林最小;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少于云南松天然林;云南松天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好,成年桉树人工林最差,种植桉树人工林使得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加快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约经营,避免掠夺式开发利用,要加强桉树优良品种的引种繁育研究和对桉树人工速生林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40.06%~47.71%,枯落物含碳率为35.81%~44.71%.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 1.26%,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7、124.8、68.5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为122.54、54.8、32.29 t/hm2,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67.8%、43.91%、49.0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马尾松>桉树>杉木.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21%、3.73%、5.1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4.06、67.33、41.22 t/hm2,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8.6%,杉木占44.7%,桉树为41.37%.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且每年新增的桉树人工林面积也较大。由于种植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可观,驱使林农将许多涵养水源较好的乡土树种林分甚至次生阔叶林改造种植桉树人工林,导致人为的林地活动过于频繁,致使乱采乱伐森林资源、破坏林地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桉树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其生物多样性功能明显衰减,土壤理性化改变,林分蓄水能力较差等。本文就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发展方向及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1.桉树病虫害的发生1.1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落后桉树速生丰产林的规模化种植与其经营管理成效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桉树人工林管理经营方式都较为粗放,在人工林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营林密度、育苗技术、林地选择、整地方式、基肥配施、种苗选择等方面的管理运营不科学、不合理等,导致人工林种植中存在许多管理上的疏漏,加剧了病虫害多发的频度。例如,在桉树人工林追肥过程中,如果不能科学的把握林地土壤状况,仅仅依靠传  相似文献   

7.
农韧恒 《吉林农业》2012,(2):170-171
桉树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桉树人工林的大量栽种,导致了土壤肥力日渐衰退的问题,因此开展关于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当地桉树种植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桉树对于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旨在为森林土壤肥力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华县桉树人工林地位及其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五华县桉树人工林发展迅速,为林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发展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桉树人工林林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等。应坚持科学营造桉树人工林,促进桉树人工林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巴西桉树人工林经营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澳大利亚和巴西2个国家的桉树,特别是桉树人工林经营状况。澳大利亚具有丰富的桉树天然林资源;巴西是世界上桉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水平最高的国家。重视优良遗传材料的选育,采取高度集约化的栽培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林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是澳大利亚和巴西在桉树人工林经营方面的主要特色,对我国发展桉树人工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智坚 《吉林农业》2012,(2):178+177
桉树是我国南方最速生的人工林树种,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且具有很高的经济回报率.2010年广西的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为2300万亩,位于全国第一.昭平县“十一五”期间营造速丰林桉树35万亩,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和2个国营林场.2000年以来,昭平县就开始种植速生桉,是昭平县重要的造林树种,已成为昭平县林浆纸业原料基地之一.但是,伴随着大面积桉树纯林的营造,桉树病虫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据调查统计,2001-2010年全县桉树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60万元.桉树种植区病虫害爆发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市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2~12.6 g/kg,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桉树人工林最小.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6.25、30.09和17.05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8.56%、44.70%和41.36%,成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体,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67.33 t/hm2)>马尾松人工林(54.06 t/hm2)>桉树人工林(41.22 t/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杉木中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于成熟林,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三年生的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二年生和四年生的;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高于马尾松中龄林和成熟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以为广西长远发展桉树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桉树人工林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很重要。本文对两种相反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今后应加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动态及机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其林地生产力及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方平  高岚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205-208
桉树人工林经营对提高国内木材供给和降低对外木材依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4方面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得出,影响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桉树的品系,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桉树种植的密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潘贤高 《吉林农业》2013,(3):181-182
浅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概念和人工林的特征,从稳定性缺乏保障且性系选育的力度有待提升,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缺乏系统管理且发展上存社会争议,桉树人工林存在地力下降和水土保持体系建设短缺问题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以确保稳定性,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并培肥地力、完善水土保持体系,正确引导避免争议且确保可持续经营措施落实到位这三个方面重点分析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日广 《吉林农业》2011,(7):199-200
桉树是世界公认的速生追林树种,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史上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在短周期原料林建设、林-板及林-浆-纸-体化等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许多争论,对发展桉树的看法褒贬不一,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争论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以为广西长远发展桉树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广西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筛选出能够促进桉树发展的主要技术指标。[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广西8个代表性地区的桉树人工林经营发展现状,采用文献查找借阅、实证研究、定量化研究与定性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桉树人工林单项生态服务价值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净化空气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固碳释氧价。生态健康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广西各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健康价值平均为16.51万元/(hm2·a)。[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发展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广西七坡林场短轮伐期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探讨砍伐和炼山等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影响。[结果]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28.02、155.90 t/hm2,氮储量分别为9 673.24、8 798.33kg/hm2。②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分别是植被层碳储量的2.86、2.66倍,氮储量分别是植被层氮储量的31.17、41.59倍,表明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库仍主要集中在土壤层。③3年、5年生桉树干材获取对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碳(氮)损失比例分别为17.11%(0.83%)、19.05(0.92%)。[结论]桉树干材获取等桉树短轮伐经营行为可能使其生态系统碳损失较大,氮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20.
连栽桉树人工林及其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安刚  温远光  李武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70-14371,14376
介绍了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初步综述了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以及群落结构复杂性和植物功能群的研究进展,并对连栽桉树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