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味子主要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省。是名贵的滋补性中药材,在国内外药材贸易市场中供不应求。五味子的加工品集药疗与保健为一体,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近年来,由于野生五味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逐年减少,果实产量低,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要。人工大量栽培五味子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属于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同时,也是小兴安岭林区的重点中药材之一。由于近年来对野生五味子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造成了野生五味子被大量掠青,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品质量和数量明显下降,野生资源呈现出枯竭的态势。因此,发展人工全光下栽培五味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市场需求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药食兼用树种,主产东北三省山区,其中辽宁所产五味子以产量大、质量佳而著称,国内外市场畅销.北五味子全身是宝,其果实是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还含挥发油约3%,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和单糖类.种子含脂肪油33%、挥发油1.6%、五味子素、五味子醇、Vc、Ve等.果实还可制做五味子酒、五味子茶、五味子蜜、五味子饮料等一系列保健食品.其枝蔓、根茎和花、叶都具有强烈香气,可制做调味剂和化妆品.另外五味子幼芽嫩叶食疗价值很高,是餐桌上的美味山野菜.北五味子可谓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野生经济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辽宁东部山区,包括宽甸、抚顺、桓仁、本溪、新宾等地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保护野生北五味子资源、提高本地区经济效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以东北三省出产的品质为最佳,被广泛的用于制药、酿酒、保健饮料、化妆品等生产,而且都是以野生五味子为原味。目前,野生五味子由于不合理及掠夺式的采集,资源日益枯竭,产量锐减,而依兰县人工栽培的五味子还没完全进入盛果期,市场供不应求,开发前景相当可观。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属于半山区,气候、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是珍贵药用植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近年来出口量不断增加。果汁逐年被开发为保健食品及饮料,有很大经济实用价值。 五味子以野生为主,喜生于山沟、溪流两岸的小乔木及灌木丛中,靠攀援它树生长。由于人们的掠夺式采集,致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低劣、产量逐年下降,给林业资源造成很大损失。为了发展五味子,满足人们生活和医药的需要和增加出口创汇,五味于实生苗栽培势在必行。 五味子为单性花,雌雄同株,少异株。雌雄花的形成、结果年龄长短,主要与其所攀援树木的高矮、土壤营养条件、郁闭度(光照条件)有直接关系。为了更好发掘这一药用资源,改野生为栽培,用人为方法给其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从加强经营管理中要效益,满足  相似文献   

6.
纪萍  张锡崇 《林业科技》1993,18(4):34-35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滕本植物,药用其干燥的果实,是一种酸、辛、甘、苦、咸五味俱全,一物多能的常用中药材.五味子主产东北、河北等地。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人工种植又因五味子种子自然繁殖发芽率很低,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为此,我们对五味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花性分化诱导期及其雌花分化促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Tnrcz)Baill]是分布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果实作为名贵常用中药材具有修久的历史,在酿酒、制汁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导致野生资源破坏的日益严重,五味子的人工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的采集与加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味子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因产地不同.又有南北五味子之分,以北方五味子为上乘。我国北方对其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人工栽培利用几乎还是一个空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及生产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北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得到重视及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彭小兰  董永廉 《林业科技》1989,(2):16-18,57
五味子(Schizanalra Chinensis Baill)为多年生、落叶、右旋的木质藤本植物,果肉甘酸、核中辛苦、具有咸味,据《本草纲目》记载: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人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神农木草经》、《药性本草》将其作为益气补肾上品。近年来,五味子野生资源用途广大,用量剧增,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出现供需矛盾。因此,扩大药源,进行人工栽培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王森  张建国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6-127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作简要概述,并试对我国五味子的资源培育、野生驯化、人工栽培、产业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朴风太  李德林 《林业科技》1992,17(6):17-17,25
为了更好的开发山区中草药材资源,为社会、为人类服务。1988年,在牡丹江市北安林场丰收经营区,选择了野生五味子分布比较均匀的60亩试验地,进行了人工培育的试验研究,3年来,已取得了可喜成果。 1 试验地自然概况五味子试验地位于牡丹江市区北6Km的丘陵山地,属张广才岭系脉,座北朝南,为八达河丰收西北沟两岸。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五味子混生在柞、桦等杂木林内,灌木有胡枝子、棒子等,草木以禾本科为主。  相似文献   

12.
赵丹 《绿色大世界》2012,(3):141-142
从生物学特性、栽培选址、栽植、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五味子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为五味子在辽西地区林地种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五味子人工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北五味子整形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地道药材。作为药用、保健品、饮料及食品原料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已被国家列为濒危药用植物加以保护,是国家医药总局在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开展大面积产业化栽培已成为发展林区特色经济、满足市场要求、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北五味子人工栽培高产稳产,近年来我们对北五味子整形修剪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1定植方式、架式和时期定植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中旬落叶以后,以春栽为好。栽前…  相似文献   

15.
五味子(shisand rachinensisc Turcz)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是著名的中药材,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五味子以果实入药,桨果肉质,球形,深红色,可治肺、咳喘、泄痢、盗汗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五味子开发利用引起重视,开始了育苗、栽培等各项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作简要概述,并对我国五味子的资源培育、野生驯化、人工栽培、产业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是东北三省重要的地道药材。目前开展了北五味子的大面积人工栽培,随着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越来越提倡进行森林五味子人工复合经营,特别是对原有野生资源的改培,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8.
南五味子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从培育壮苗、科学栽植、栽后抚育管理和野生南五味子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南五味子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北五味子走茎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Schist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因果实具有“五味”而得名。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及华北地区,主产于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山区。北五味子性酸温,以干果入药;还是延年益寿、保健食品的主要配料,并能制作茶叶及香料。近年的研究证明,北五味子的叶和茎皮与果实具有同等有效成分,并具有同样的多种用途。所以它是1种多功能的很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随着用途增多,用量剧加,这些年来,除供国内市场需要外,还大量出口换汇,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但从目前看,其产品来源主要还是靠野生资源的采集。因此,扩大资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经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已获成功,使野生为家栽成为可能。其繁殖方法除有性繁殖外,无性繁殖也是1种行之有效,见效较快的途径。无性繁殖方法中除扦插、压条等外,利用野生资源进行走茎繁殖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就此简要介绍如下:1 人工园地的选设,整地及施基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北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园地选择、播种育苗、栽植管理、采收和粗加工等人工栽培关键技术做出详尽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北五味子产业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