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优势植被的6个样区采集的健康苦豆子中,分离得到153株内生放线菌.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放线菌数量以根部最多,其次为种子,叶部最少;淡灰钙土中苦豆子内生放线菌数量比风沙土中多.鉴定结果表明:苦豆子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属(Stredtomvc)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较多;通过皿内对峙培养,对153株苦豆子内生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拮抗菌株数占总菌株数的90.2%,个别菌株抑菌带宽度达到20mm以上.  相似文献   

2.
宁夏苦豆子中产苦参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E5这3株能够产生苦参碱的内生真菌,均属于Simplicillium属真菌,其菌丝中苦参碱的含量分别为20.4、17.4和37.6 μg•g-1。【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该3株产苦参碱内生真菌均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相似文献   

3.
曹鹏  朱永兴  韦革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98-13099
[目的]筛选从宁夏苦豆子中分离出的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对峙生长法将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宁夏当地作物的病原真菌做拮抗试验。[结果]分离自宁夏各地的苦豆子内生菌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有差异,并且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80株内生菌,其中10株内生细菌对5种宁夏当地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并且抗逆性较高。[结论]该试验从宁夏各地的野生苦豆子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内生菌,并筛选出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对于合理开发苦豆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无菌操作技术从苦豆子的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种子)分离纯化出38株内生细菌,以本地作物的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辣椒枯萎、黄瓜炭疽等)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进行皿内拮抗试验,对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性状进行测试,研究苦豆子内生细菌的表型多样性。从中筛选出具有生物拮抗活性的菌株,为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服务。实验结果表明:有9株内生细菌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0%以上;这9株菌中,芽孢杆菌属有7株,黄单胞菌属、维氏硝化杆菌各1株。  相似文献   

5.
苦豆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采集苦豆子,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豆子内生细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29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这些菌株在苦豆子植株内均可定殖,属于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苦豆子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有所不同,同一植株根部比茎部种类多。经初步鉴定均为半知菌。拮抗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内生菌菌株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无孢菌KG20对小麦赤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5%,并产生明显抑菌带。无孢菌KG20菌株培养滤液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培养滤液对6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79.23%。  相似文献   

7.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颉颃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次氯酸钠)=3%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细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从20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茄子枯萎病菌有较强颉颃活性的菌株12株.经初步鉴定,5菌株为芽孢杆菌属,3菌株为链球菌属,2菌株为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奈瑟氏球菌属各1株.  相似文献   

8.
番茄内生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出253个内生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拮抗作用强而且性能稳定的菌株NO.37.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O.37为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  相似文献   

9.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健康苦豆子植株中分离到214株内生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筛选到4株内生真菌产喹诺里西啶碱.用3种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亚大茎点霉属(Macrophoming)、卵形孢霉属(Oospora)、镰孢霉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相似文献   

11.
以产于新疆豆科碟形花亚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幼苗为材料,用改进的一步抽提法提取了总RNA,再以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为引物,经过磁性球珠法,分离出mRNA,反转录酶催化合成cD NA。与EcoRIAdaptor连接,再经SeptacrylS 400分级,磷酸化后将双链cDNA克隆于λgt11载体中,经体外包装和感染Y1090菌株,成功构建了效价为0.9×106pfu·ml-1苦豆子幼苗cDNA文库。随机挑选5个重组噬斑,PCR法检查出重组克隆的插入片段平均大于1000bp,说明cDNA文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植物源杀虫剂苦豆碱对菜田溴氰菊酯敏感及抗性蚜虫遗传品系群落结构的影响 ,并测定了其对第一优势种菜缢管蚜的杀伤毒力。以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了其击倒作用 ,以点滴法测定了其触杀作用。田间1%喷雾 ,10d后苦豆碱对敏感及抗性蚜虫品系的校正防效均可达到 70 %,溴氰菊酯对敏感蚜虫品系的校正防效可达 70 %,而对抗性品系的校正防效仅为 5 0 6 %。结果显示 ,苦豆碱对菜缢管蚜有极强的毒杀作用 ,同时喷药前后菜田蚜虫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提取苦豆子生物碱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对苦豆子中生物碱提取量的影响,以其确定苦豆子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30℃,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40%,此时提取得到苦豆子的量为0.104mmol/g。  相似文献   

14.
银杏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替代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银杏Gingkgo biloba L.的根、茎和叶中分离7株内生真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3株内生真菌可产生槲皮素和山萘素类黄酮物质,其中内生真菌Enf 7的黄酮产量最高,达到70mg·100g-1干菌丝,可作为生产银杏黄酮的候选菌株.根据真菌的孢子结构、菌丝形态、菌落生长速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RNA基因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碱基差异,确定3株产黄酮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安培菌属的白粉菌寄生菌Anpelomyces humuli、茎点霉属的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和镰孢属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苦豆子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差别、培养基选取和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等因素的作用影响,总结了苦豆子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对苦豆子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