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扩灌区划分为5个责任分区,运用水蚀径流场和风蚀小区等方法对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固海扩灌区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总面积为409.5 hm2,林草成活率达87%以上,区域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扬沙日数减少至5.9 d,沙暴日数减少至0.5 d,相对湿度提高到47.2%,年蒸发量降低到1 835 mm,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7 862.90 hm2;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均达到了2级以上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45,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8%,林草覆盖率为15.09%。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重要建筑物的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对类似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黄河上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介绍与探讨,为宁夏其它扬水泵站自动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以红寺堡灌区的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在分析不同工程部位的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划分了扬黄灌溉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类型区。在此基础上对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各监测分区施工过程中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因开发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配套灌区.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通过分析在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系统工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调整工程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为扶贫扬黄灌区建设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扶贫扬黄灌区一期工程土壤颗粒组成、质地、比重、容重、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吸湿系数与凋萎系统、土壤吸水速度与渗透系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上各指标均达到了项目建设前的预期目标,能够有效改善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实现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前期规划设计、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重要建筑物的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综合性农业开发项目中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对类似建设项目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配套灌区。目前已开发灌溉面积1 6万hm2 ,搬迁移民11万人。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是一项举世关 相似文献
11.
12.
姚安县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上游云南紫色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系统类型增加,较稳定和趋于正向进展演替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面积扩大,人为重点修复生态系统类型的立体垂直结构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土壤侵蚀减弱,森林覆被率提高,修复效果明显.干扰荒草地、人工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措施的土壤流失量3年内分别减少46.9%-50.1%,49.6%-59.3%,29.5%-66.4%和65.1%-76.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肃省白银市靖远电厂3期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每年径流泥沙、施工区不同部位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治理状况、河道含沙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以覆土绿化坡面的产流量和侵蚀量作对照,未覆土绿化坡面、有林地坡面、弃耕梯台地坡面的保水率分别为35.14%、56.14%和79.35%,保土率分别为61.43%、77.12%和84.79%;2006—2011年弃渣场侵蚀量分别为6725.1、4946.8、3677.9、2522.8、1651.7t和1047.3t,石料场侵蚀量分别为1010.0、1093.0、955.1、921.2、635.1t和407.7t,施工公路侵蚀量分别为12250.1、5316.3、2885.1、2089.7、1161.1t和756.6t,枢纽建筑物侵蚀量分别为1184.8、844.0、1132.9、691.1、79.5t和47.4t;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方面,到2011年,工程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4.86%,土壤侵蚀模数由2006年的2288.26 t/(km2·a)降低到2011年的429.17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由2006年的4.58降低到2011年的0.86;植被覆盖率由2006年的1.95%提高到2011年的22.13%;2006—2011年河道泥沙年平均含量分别为0.980、0.740、3.091、1.185、0.170kg/m3和0.086kg/m3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在我国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及评价,在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中随时开展,以便不断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协调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进度,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给建设单位及时提供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从根源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及措施,协调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国标法建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对谷家泉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进行评价预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该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方便快捷,准确可靠,能客观真实反映治理成果,为调整治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常规国标法建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对谷家泉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进行评价预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该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方便快捷,准确可靠,能客观真实反映治理成果,为调整治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