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肥一体化是将微灌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利用微灌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对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需肥规律进行需求设计,在一定的时期将水分和肥料按比例配成肥液直接提供给作物,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施肥时间及用工量的投入、改善土壤微环境的特点,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水肥一体化是将微灌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利用微灌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对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需肥规律进行需求设计,在一定的时期将水分和肥料按比例配成肥液直接提供给作物,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水肥一体化具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相关文献,从农田水肥耦合的定义、水分及养分相互作用的机理、水肥耦合效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肥对作物产量的耦合效应、水肥耦合对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水肥耦合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对农田水肥耦合机理与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评判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的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并提出了作物的肥水需要量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西部主要作物水肥效应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证券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并提出了作物的肥水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14-2015年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进行,采用三因子三水平的不完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水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促进速效钾的迁移和作物的吸收,有利于土壤速效磷的提高,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水磷肥。水分与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适宜的水分和肥料配施才能使作物达到高产。同时,不同水肥配比对小麦株高、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各种组合中,以施氮量225 kg·hm~(-2)配合90 kg·hm~(-2)磷肥以及60 mm灌水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水肥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叫灌溉施肥技术,是借助微灌系统,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需求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收等特点。按照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的要求,我中心引进石河子成长肥业有限公司、北京富特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荣和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种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开展不同施肥方案筛选试验,为进一步规范沙坡区设施蔬  相似文献   

8.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1水肥一体化技术通常使用的水溶肥料1.1单质及二元肥。例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钙、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工业级二铵和  相似文献   

9.
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 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有利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点,不仅能大幅降低肥料用量,减少养分如氮素的淋失损失,增强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还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提高土壤孔隙度,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溶肥发展处于非常活跃时期,水溶肥开发趋向于高溶解度、高含量、液态化、全营养的方向发展。综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对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结果】 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面临问题:(1)缺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时段等为依据个性化订制肥料的发展;(2)水溶肥理化性状与作物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不匹配;(3)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应该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装备的便利条件,加强作物营养管理的科学运筹,加强磷钾肥以追施方式施用技术发展,大力推广加注式比例式施肥技术,以提高施肥的精确性。【结论】 加强科学运筹作物营养管理,实施作物生长期动态调控营养管理,推广磷肥以追施的方式施用,使用智能变量施肥管理系统,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降低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7,(5)
<正>1.技术概况(1)概念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管道灌溉系统输送至作物根部或叶片表面,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节肥农业技术。(2)流程针对不同作物制定水分、养分和肥料等灌溉施肥制度,通过各种设施设备,进入田间不同的输配水管网,适时定量地供给作物水肥(详见水肥一体化技术示意图)。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保水剂在新海16号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了正常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保水剂及保水剂与尿素配施在长绒棉新海16号施用效果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使用量的增加棉田0~20 cm土壤含水量也有增大的趋势;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使用保水剂对棉花都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在亏缺灌溉时保水剂的增产效果好于正常灌溉;正常灌溉和亏缺灌溉都以施用保水剂60 mg/hm2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高,但以亏缺灌溉条件下获得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2.
水肥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水肥空间组合对冬小麦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对指导旱地施肥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全生育期遮雨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采用分层隔水土柱试验法研究与田间土层分布相同土柱不同土层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叶面积、株高、分蘖数、生物量、根冠比和收获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90 cm土层湿润)下,抽穗期小麦旗叶面积、株高分别降低7.03%和3.77%;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收获指数也不同程度降低,但根冠比增加。从肥料处理看,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处理,小麦叶面积、株高、有效分蘖数和总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单施氮和CK,这与供试土壤各土层严重缺磷,而氮素供应相对丰富有关。从不同土层施肥看,在两种水分处理下,单施氮时,以均匀施入0~90 cm土层小麦叶面积、株高、有效分蘖数、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施入0~30 cm土层最低;单施磷和氮磷配施时,0~90 cm与0~30 cm土层施肥间总叶面积、旗叶面积、株高、有效分蘖数以及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30~60 cm和60~90 cm土层相应施肥处理。【结论】由于土壤供氮充分,将氮肥集中施于0~30 cm土层对生物量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均匀施入0~90 cm土层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上层干旱胁迫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两种水分处理下氮磷配施,特别是在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下,保证0~30 cm土层较充分的养分供应对改善形态指标和增加生物量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旱地养分和水分应同层供应较好的观点,应予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旱地水肥交互效应与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盆栽控制条件下对水肥效应,交互作用与耦合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2种水肥效应耦合模型建模方法,并证明2种模型预报功能相一致,为在田间条件下建立水肥耦合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效应以及肥料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鲜草增产量最高达21.1 t/hm2,增产率为158.6%;施用磷肥增产量为10.8 t/hm2,增产率为81.1%;而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磷、中钾水平最适宜氮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钾水平最适宜磷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磷水平最适宜钾肥肥效的发挥。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种植紫云英的肥料适宜用量为N 60.2 kg/hm2、P2O549.4 kg/hm2和K2O 64.2 kg/hm2。  相似文献   

1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明显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区和缺肥区。增施N、P、K肥的增产效果都达到显著水平,比常规施肥增产15.92%,对产量影响顺序为钾〉氮〉磷。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17.
黄土旱塬小麦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 a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丰水年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M〉NM〉NP〉PM〉M〉N〉P〉CK,肥料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并维持相对稳产;NP、NM、PM、NPM的交互作用明显,连应值均为正;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水分利用率,氮磷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64.9%,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03.5%,氮磷单施不如肥料配施;氮磷配施不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用于防治水土流失成为水土保持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在这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为避免盲目应用保水剂,选取国内外教20种保水剂,通过试验测定了它们的吸水特性,从而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选取更适宜的产品做出了依据。实验结果表明:ABD型保水剂吸水速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为:ABD4型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氮磷营养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3个水分水平下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无论施肥与否,小麦根系均表现出体积减小,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长度缩短,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减小,根系活力下降的趋势,尤其在严重水分胁迫下,这种表现就更加突出。施磷可以提高和增大根体积、根干重、根长度、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而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施氮可导致根干重和根体积的明显下降,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施氮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肥料,特别是磷肥,可以明显增强作物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