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1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之后又开始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hm2左右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过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HI)提高了小麦产量(GRY)。要进一步提高GRY就必顺通过群体产量(PMY)来实现。提高PMY也应提高非籽粒部分的产量(NGRY)。本研究测定了20个具遗传差异的小麦基因型的群体产量(PMY)变异。并分析了群体产量的构成籽粒产量(GRY)非籽粒部分产量(NGRY)。在两种生产系统下,于1989年和1990年在尼泊尔的Rampur重复进行了田间试验。年度和生产系统对PMY。  相似文献   

3.
4.
豫棉 14号审定后推广应用很快 ,也曾经作了配套栽培试验研究并宣传指导生产 ,但生产实际中各技术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准确。不同乡也有一定差异 ,产量结果表现不同 ,本文不是从社旗 (x1)、新野 (x2 )、内乡 (x3 )、南阳 (x4)四个市农科所示范基地实际调查数据中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生产实际中影响豫棉 14号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主次要关系 ,为指导棉花生产提供反馈信息。1 材料和方法材料来自 1995— 1997年河南社旗、新野、内乡、南阳四家市农科所豫棉 14示范基地实际调查数据汇总。各示范区为中等肥力 ,均有水浇条件 ,播种方式为…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垄作小麦的群体和旗叶光舍速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也大于平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显著改善了群体质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调查表明,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茎秆基部充实度,因而垄作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垄作小麦较平作小麦增产11%左右。  相似文献   

6.
7.
大垄窄行密植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以1.34m大垄种植方式为主,研究不同行数,密度的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三种不同密度的大垄6行分别比大垄4行增产12.5%、10.3%和11.1%,而且不同行数均以每hm^2 30万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雷永昌 《玉米科学》2001,9(Z1):051-052
根据玉米群体产量结构原理及其结构规律认定:构成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穗、粒、重三因素各数据相加的和数越大、三因素间的差数越小的群体产量结构型,能够引导玉米单位百积产量高产更高产.预计21世纪里,以公顷为单位的玉米产量可期望3万kg以上。  相似文献   

9.
“闽泉2 号”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闽泉 2号是泉州市农科所与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协作 ,用高丰 85和大穗型中间材料 730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叶形态理想 ,穗大粒多 ,丰产潜力大 ,抗倒伏 ,抗稻瘟病。于1998、1999年参加省区试 ,2 0 0 0年通过泉州市审定和福州市生产示范鉴定 ,同时在泉州、漳州等地示范种植 1 33多万hm2 。为了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文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对产量贡献大小 ,并据此对高产栽培技术作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998年晚季在全省有代表性地方设立 14个试验点 ,每…  相似文献   

10.
以扬麦14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小麦梭条花叶病对扬麦1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梭条花叶病对11月上旬播种的扬麦14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最小,同时采取必要的栽培措施可以降低小麦梭条花叶病对扬麦14有效穗、实粒数及粒重的影响,说明适当延迟播期是减低危害且能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13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建湖县2003年秋播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早熟玉米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斌  王友德 《玉米科学》2002,10(Z1):073-076
对新玉9号的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玉9号产量水平达到9 837.3 kg/hm2,适宜密度为82 500株/hm2,产量结构为82 500穗/hm2,穗粒数441,千粒重270.4 g,经济系数0.50左右.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总光合势(LAD)201.2万m2·d/hm2,净同化率(NAR)全生育期平均为7.49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19 659.8 kg/hm2,全生育期平均群体生产率为173.94 kg/hm2·d.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对超高产玉米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达6.95,其全生育期内LAI维持在6以上的时间在40d以上;全生育期总LAD(光合势)比普通高产群体高74.85万m2/(d·hm2)。②与普通高产玉米相比,超高产玉米群体内个体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叶片功能期延长,株型更加紧凑。超高产群体冠层截获的PAR(光合有效辐射)比普通高产群体高25μmol/(m2·s),且超高产群体中散射PAR占入射PAR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产群体,群体内光分布较为合理,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的Pn(光合速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高,而Tr(蒸腾速率)较低,植株穗位及穗位上部叶片的Pn和WUE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穗位下部叶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节效应,在施纯氮总量210kg·hm-2条件下,在江苏淮南的扬州和海安两地研究了3种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拔节肥比例能显著增加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籽粒千粒重、容重、硬度、出粉率等磨粉品质以及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黏度和稀懈值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随拔节肥比例上升,乳酸溶剂保持力呈上升趋势,而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蔗糖溶剂保持力变化不明显;随氮肥用量后移,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综合品质和产量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15的适宜氮肥追施比例为5∶1∶4(基肥∶壮蘖肥∶拔节肥)。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 ,锌肥在我镇水稻上应用广泛 ,常年在 1 0t左右 ,为高产发挥了较大作用 ,为了探索锌肥在大麦生产上的运用 ,我镇农技站在大同村、朱童村、孔庄村进行了一系列试验。1 试验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来 ,本人发现我镇大麦苗期也有缺锌症状 ,我镇的制种茬、棉花茬大多为大麦 ,常年面积在 530hm2 左右 ,为了更好地发挥锌肥在大麦上增产作用 ,防止大麦生长所需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而致使产量降低 ,做到科学施用好大麦基肥 ,掌握大麦基肥中磷、锌适宜配比以增加全镇大麦产量。2 田间试验方案试验设计 9个处理 (按折合每公顷 ) :⑴CKP2 O5 为…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索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宁粳3号的高产栽培措施,通过播期与密度的互作试验得出,宁粳3号在江苏大丰地区播种时间应控制在5月10日前后,栽培密度应控制在2万穴/667 m2,基本苗4.0万/667 m2左右,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株行距,同一栽培管理水平,及时早播(栽),产量表现就越好,又有利于实现稻麦周年高产;播(栽)越晚,不仅当季产量表现差,同时也影响下茬小麦种植,不利于稻麦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氮、磷、钾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扬麦12为供试品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小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小麦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施氮、磷、钾肥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06.50%、8.49%和4.24%;不施氮、磷、钾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24.60%、92.17%和95.93%、土壤地力贡献率为21.82%,萧山区土壤氮、磷、钾的丰缺等级分别为极低、中、高。[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有一定增产增收效果;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氯、磷、钾肥最佳经济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66.40、73.20、53.7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