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成分是不易缺乏的。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氮是充足甚至过量的。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2.
养殖废水的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养殖废水生成是必要的,以保持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发展。由于饲料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废弃物来源,水产养殖废弃物的管理应通过饲料配方或饲养策略来进行。高消化日粮是解决和降低固体废物排放的有效方案。通过选择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以提高营养有效性,可进一步减少固体废物。通过控制饲料采食,增加粪便浓度可以提高固体清除效率,降低废水中固体物质比例,改善农田水质。通过确保蛋白质和能量之间的平衡,使鱼类利用非蛋白资源,可以减少溶解氮的浪费。通过对原料的精心选择和适当处理可以减少磷的浪费,提高消化率。由于饲料废弃物是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应采取适当的饲料定量和阶段饲喂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洪 《饲料世界》2004,(2):48-49
近年来,将植酸酶开发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热点。目前,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却不多。水产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残留与污染问题。残饵,鱼虾蟹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等矿物质元素,以及药物饲料添加剂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导致水质恶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营养调控的方法来降低氮、磷及微量元素的排泄量。本文就植酸酶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是一种来源于自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生环境后会造成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超标,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病变和死亡,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一直以来是渔业养殖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当前鱼类主要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综述了不同国家、不同鱼类养殖模式下重金属在养殖水体和养殖鱼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在养殖鱼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与含量变化特征,以期为不同鱼类养殖模式的选择及鱼类养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结合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和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用对策为主要依据,从鱼类养殖、虾蟹养殖和贝类养殖中的应用,以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体氨氮转化形式与调控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顺风 《饲料工业》2005,26(12):44-46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4种主要物质,而后3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很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渔业倡导绿色环保为前提的生态养殖,使得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水产益生菌在鱼类肠道健康、促进鱼虾生长、提高鱼类免疫功能和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有助于渔业生产转型过程中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高于畜禽,为0.5%~0.6%,而鱼类消化系统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植酸结合态磷.目前水产养殖中常喂高鱼粉、骨粉含量饲料,而水产动物对鱼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L-肉碱作为一种绿色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于畜禽和水产养殖中。本文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如增强机体对外来活性物质的耐受、增强机体对水体中氨毒性的耐受、增蕊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性、增强鱼肉的蛋白含量等方面作了综述。并对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鱼类除遭受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而引起种种疾病外,还会因水体中的各种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使养殖鱼类生病或死亡。由于长时间的滥用药物和养殖水体的使用、保护不当,导致池塘养殖水体的严重恶化.再加上运输方式、使用器具不当等原因.增加了养殖鱼类非寄生性鱼病的爆发。非寄生性鱼病主要包括感冒、窒息、气泡病、饥饿及营养不良、水生生物引起的中毒等。各种致病因子单独致病,或多个致病因子协同致病,给水产动物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1前言在传统的鱼类饲料中鱼粉是主要的蛋白源,肉食性鱼类,如虹鳟的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大约为30%~50%。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鱼粉的产量或多或少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产量会相应降低。鱼粉产量降低会直接导致其价格升高,因此,饲料生产厂商转而寻求价格较低的植物蛋白,如豆粕,这种原料的产量大,来源广,相对鱼粉而言,价格也低廉。水产养殖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是他的发展也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氮和磷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到水体的最主要营养素。因此,降低氮和磷的排放是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环境控制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产养殖过程中磷的过量投入已经对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近期研究表明,鱼类能够吸收和保留日粮中磷的40%,剩下的60%污染了环境[1]。在日本,水产行业每年大约要消耗50万吨的饲料[2],而这些仅占世界的1.7%[3],一般饲料中的磷含量为15~20 g/kg,鱼日粮磷需求依赖饲喂密度、鱼类的养殖条件、鱼体大小以及生命阶段[4]  相似文献   

13.
生石灰有效成分是氧化钙(Cao),易溶于水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呈碱性pH11~12。经过水产养殖户的长期实践,证明生石灰是水产业中用于改善水质,防治疾病必不可少的药物。1 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1.1 清洁水体作用生石灰通过中和水中酸性物质和结合作用,使悬浮胶状有机物质,泥末胶结合吸附沉底,从而澄清池水。1.2 间接增氧作用生成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与池底淤泥作用,使塘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氮、磷、钾等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起疏松作用,改善池水循环和泥土的通气条件。通过酸碱中和、盐基交换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会议上,营养学专家对鱼类营养进行了许多探索。认为鱼类可以用鳃吸收水体中的钙,减少其对饲料中钙的需要量,但大多数鱼类却不能用鳃吸收水域中的磷,体内所需磷只能靠肠道从食物中获取。大豆产品是目前替代鱼粉的最经济有效的饲料蛋白,但植物产品中的磷存在于植酸的钙镁盐中,  相似文献   

15.
水产动物养殖生产 ,在给人类带来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残饵和鱼虾蟹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等矿物元素以及药物饲料添加剂污染养殖水体和水底土层 ,导致水质恶化 ,引起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从水产动物的饲养管理和饲料研制抓起 ,即通过营养调整的方法来降低氮、磷及微量元素的排泄量。采用营养平衡、消化吸收率高、排泄物少的低污染性饲料配方技术 ,就是一个新方向。低污染性饲料是指饲料营养素利用率比普通饲料高 ,残留在饲养水体中的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的饲料 ,多指鱼虾蟹类…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波  岳斌  许梓荣 《饲料工业》2005,26(18):49-51
氮、磷营养盐是构成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作为化学收支平衡重要组成的氮、磷收支的研究可以揭示其来源和归宿,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的循环、收支情况以及氮、磷收支与水质的关系,探讨了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前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池塘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水产养殖管理上最艰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和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而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鱼病增多。直接影响全年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体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是水产养殖的第一生产要素,在水产生产诸多要素中,水体环境是当前养殖者较难实施有效控制的,它是养殖风险最大的来源,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体中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使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得以维持平衡。在水产养殖中定期投放人工筛选的优良微生物,可保证微生物降解功能的稳定和高效,获得良好而稳定的水质。微生物净水制剂在水产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水质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水产高产模式成功的主要保障措施。要控制好水质,从当前来看,就要积极发展使用微生物水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变化及养殖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分析,综述了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氮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对虾养殖废水对周边海域水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和发展前景,旨在为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接受了大量废物(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以及其水体内部自身底泥等沉积物所释放的氮、磷营养盐,使养殖水体容纳了过量的营养物质,污染作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恶化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破坏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用以下方法改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物理防治法。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养殖水体中的悬浮或浮游有机物尽可能的去除,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