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对山东、河南及安徽共五个养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大多数药的耐药率都非常高,并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对山东、河南及安徽共5个养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茵进行耐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非常高,并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用临床常用14种药物对109株禽源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离109株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大,多重耐药已经广泛存在。耐药比例较大药物:氟苯尼考耐药85株,78%;磷霉素钠71株,65%;恩诺沙星68株,62%。耐药菌株比例较小药物:头孢匹罗10株,9%、左旋氧氟沙星19株,17%、洛美沙星、头孢喹肟20株,18%,头孢曲松钠25株,23%,丁胺卡那霉素29株,27%。因此,目前,临床上长期、广泛、不按规定剂量导致耐药大肠杆菌菌株出现的概率较高。规范用药、轮换用药已成为兽医行业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地区禽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试验采集疑似患病鸡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山东各地区采集的59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5株大肠杆菌,对泰乐菌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6%,对阿莫西林钠、盐酸土霉素、磷霉素钠的耐药率超过8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度相对较高,高敏菌株比例占20%;对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粘杆菌素、利福平、痢菌净、环丙沙星有一定的敏感度,中高敏菌株的比例超过60%。试验结果提示山东地区禽大肠杆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上需要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生物培养法和PCR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MIC法对13种抗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源沙门氏菌耐药程度远低于禽源沙门氏菌,仅对3种药物出现耐药,而禽源沙门氏菌对10种药物同时耐药,且耐药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对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17株,纽波特沙门氏菌(Snewport)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6株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65株。结果表明,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24株(27.0%)为能够引起人的沙门氏菌感染的血清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而且这24株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有12株(50.0%)。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89株禽源沙门氏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对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敏感;在使用的其他16种抗菌药物中,89株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43.8%,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奥比沙星、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0.3%、22.5%、22.5%、20.2%、20.2%、19.1%和19.1%;对氯霉素、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恩诺沙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呈现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1%、9.0%、9.0%、7.9%、7.9%、6.7%、6.7%和2.2%。  相似文献   

8.
采用K-B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7株不同年代、不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4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分离株耐药性较低,耐药谱从1重耐药到6重耐药,未见5重耐药和超级耐药株,其中,3重耐药株数最多,占总分离株比例的16.2%;多数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新霉素、壮观霉素、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分离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耐药谱从8重耐药到11重耐药,其中8重耐药菌株数最少,占总株数比例的2.7%,11重耐药最高,占总株数比例的18.9%;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出现新高,其中链霉素耐药率达到了94.4%.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重视和研究,严格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们先后对10余户10日龄以内的雏鸡大批死亡的养鸡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确诊6户雏鸡为大肠杆菌感染或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给育雏工作带来很大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其病原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且多与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给养禽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iss基因与鸡大肠杆菌毒力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株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的iss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鸡E.coli O1、O2、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10、E11、E27对1日龄雏鸡具有较强的毒力;O78、E5、E21的致病性较弱;而E.coli E1、E4、E7、E8、E9、E14、E18接种雏鸡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鸡E.coli O1、O2、O78、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5、E21、E10、E11、E27中的扩增频率为92.31%;在毒力较强的致病性鸡Ecoli O1、O2、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10、E11、E27中的扩增频率为100%;在无致病性(或低毒力)的鸡Ecoli E1、E4、E7、E8、E9、E14、E18中的扩增频率为14.29%。结果表明:iss基因在致病力强的菌株中的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它菌株,iss基因的存在与鸡大肠杆菌的毒力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1日龄雏鸡对1株O1血清型鸡源大肠埃希菌(E.coli)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扩增iss基因.结果表明,鸡E.coli O1对1日龄雏鸡具有较强的毒力.iss基因在致病性鸡E.coli O1中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某银狐养殖场幼狐发病,根据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且两种菌均具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重PCR对临床分离的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103株和沙门氏菌33株的3个磺胺类药主要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19株耐SD的沙门氏菌中有17株检测出Sul1或Sul2基因,检出率为89.47%,与药敏试验的结果相比,符合率为89.47%;在56株耐SD的大肠杆菌中有53株检出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为94.64%。二重PCR方法与常规PCR的结果符合率为98.5%,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与药敏试验也有很好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整个试验过程只需7 h,比常规PCR节约7 h,检测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锦州地区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经血清型鉴定为O78型。通过对这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在9种受试药物中,极度敏感的药物有一种为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的药物有两种分别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该菌种已对其他六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该试验结果将对锦州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黏附素是具有黏附宿主细胞能力的细菌表面结构的统称,是直接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黏附的物质,故又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在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宿主发病的过程中,黏附是病原菌接触和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因此,黏附素黏附宿主上皮细胞并使宿主致病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文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的组成成分、黏附机制、种类、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黏附素受体等进行相关综述,为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及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发病鹌鹑的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方法:从发病鹌鹑的肝脏和心脏等组织,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复达欣、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复达欣、新霉素、氟哌酸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药敏试验结果为规模化鹌鹑养殖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8分离株和/或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ild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MPAIV)接种10-12日龄SPF鸡。在接种后1-96h进行临床症状与大体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发现:大肠杆菌接种组、MPAIV接种组和健康接种组除扑杀鸡外未见鸡死亡,MPAIV与大肠杆菌混合接种组除扑杀鸡外死亡率为24%。混合接种组的病变比大肠杆菌接种组出现的时间早,恢复也慢,各脏器的病理变化更严重。MPAIV主要引起各实质器官的坏死,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经气管内接种后试验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炎症反应;MPAVI可使鸡大肠杆菌病严重化。  相似文献   

19.
制苗用鸡大肠杆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气搅拌培养方法对鸡大肠杆菌用MM培养基和改良MM培养基进行了对比试验,并用改良MM培养基对鸡大肠杆菌进行了静止培养、通气搅拌培养和连续通气搅拌培养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改良MM培养基培养的鸡大肠杆菌菌数和光密度(D)值明显高于MM培养基;连续通气搅拌培养和通气搅拌培养的方法明显优于静止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