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农办科[2009]3号主导品种1水稻(17个)天优998适宜在广西自治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及浙江省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9,(3):28-30
<正>农办科[2009]3号主导品种1水稻(17个)天优998适宜在广西自治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及浙江省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科学》2007,(9):118-118
秋乐公司独家买断——温麦19(秋乐9519): 矮秆、大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已通过河南省审定。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我公司买断该品种对外独家生产、经营和打假权。三要素比较协调,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病、耐病性强。抗寒性好。适宜黄淮冬麦区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3,(14):22-23
<正>黄淮海地区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浚单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省、山西省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鲁单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省和山西省运城夏播区种植。金海5号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省和山西省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08,(4):27-28
<正>水稻(13个)天优998适宜在江西作晚稻和广东、广西作早、晚稻种植,但粤北稻作区作早稻应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博优998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双季稻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或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11,(3):16-17
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6,(10):28-30
郑麦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1年河南省、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安徽省、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品种利用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黄淮麦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亿亩以上.仅河南省每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安徽省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江苏每年种植面积达2400~2600万亩.近几年来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例如河南省2004~2005年小麦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还扩大种植了200多万亩.近几年来,该麦区小麦总产量连续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依据2005-2019年黄淮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4年来黄淮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值,分析这14年来黄淮小麦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黄淮旱肥冬性品种在这14年里随着产量的增长,产量三要素构成比例变化较大,增长最多的是公顷穗数(480.0万~634.5万/hm2),其次是千粒重(35.6~44.6 g);黄淮旱薄冬性品种增长最多的是公顷穗数(417.0万~597.0万/hm2),其次是千粒重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杨子光  孙军伟  张珂  孟丽梅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7):1051-1053+1060
利用2005—2018年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试结果,分析了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推进,产量水平整体表现为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三要素中有效穗数表现为逐渐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株高与最高群体随年份的推进整体起伏不大,呈基本稳定的态势;反映旱肥小麦品种品质的指标湿面筋随年份的推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稳定时间随年份的推进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随年份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能是育种人员着重提高品种的产量而对育成品种的抗旱性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1.
束林华  陈震 《农家致富》2007,(20):24-24
宁麦11 (1)来源及审定情况。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宁麦8号变异株经系统选育,于2001年育成。(苏审麦200408)。(2)品种表现。弱春性,早中熟。2002~2003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49.00公斤。中感赤霉病,中感穗发芽,感梭条花叶病毒病,耐肥抗倒性较好。(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盐城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信息》2013,(8):26-30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1水稻(30个)1.1长江流域(1)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  相似文献   

13.
束林华  陈震 《农家致富》2007,(18):25-25
一、弱筋小麦 扬麦13号(1)来源及审定情况。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年通过江苏省认定(苏引麦200301)。(2)品种表现。春性,中早熟。2001~2002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8.10公斤。感赤霉病,中感纹柿病、白粉病(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我省淮南麦区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分析与研究”课题在京通过成果鉴定,为优质小麦的育种、区域规划,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淮南部小麦高产品种产量三要素及选择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对黄淮南部最近3年26个高产品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期高产品种仍以多穗型品种为主,在多穗型品种基础上,穗粒数对产量的效应最大,决定多穗型品种的产量潜力。在育种目标上,应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笔者从河南省科技厅了解到,由河南省农科院培育、不久前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弱筋高产型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004",现已成为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的主导弱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钟文 《油气储运》2011,(25):22-23
2009~2010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济麦22、烟农21号、良星99、泰农18、良星66、山农15号、烟农24号、临麦4号、邯6172、临麦2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济麦22,达到167万公顷。现将这些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彬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44-44,108
介绍2004-2005年在安徽省怀远县进行小麦不同品种比较区域种植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百农207是近年新选育的多穗兼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2013~2015年,宁陵县对百农207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一般亩产550~600 kg,产量比本地现有当家品种增产8%~10%。该品种具有株高适中、长势好、产量因素协调、高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当地作为主推品种种植。根据该品种不同年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0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黄淮南部试验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及抗性来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没有对赤霉病抗性在高抗及以上的品种,中抗及中感的品种也较为匮乏。将27个对赤霉病表现为中抗及中感的参试材料进行系谱分析,发现其抗源主要来自阿夫及其衍生系、意大利St、辉县红及其衍生系、八倍体小偃麦及其衍生系。因此,黄淮南部麦区参试品种(系)对赤霉病抗性普遍较差,且抗源较为单一,建议通过筛选赤霉病抗病新种质,挖掘抗赤霉病新基因,加快黄淮南部麦区抗赤霉病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