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每 3~ 5年流行一次 ,以高热、呼吸迫促、喘粗、跛行等为特征 ,发病率高 ,流行速度快 ,可引起少数孕牛流产甚至死亡 ,给养牛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自 80年代初开始筛选相应的中药方剂治愈该病 1 5 0多例 ,效果显著。1 症状一般发病突然 ,病程约一个星期 ,流行初期病情较严重 ,随病程延长逐渐减轻 ,死亡率较低。临床表现患牛精神差 ,食欲废绝 ,不反刍 ,瘤胃不蠕动或蠕动弱 ,有轻度瘤胃臌气 ,粪干稀不均等 ,大多数病牛粪带血 ,尤其一岁以下犊牛较为严重。呼吸 2 5~ 85次 /min,喘促或腹式呼吸 ,鼻流清涕或粘稠鼻液。有的病牛跛行 ,…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每 3~ 5年即流行一次 ,以高热、呼吸迫促、喘粗、跛行等为特点 ,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 ,可引起少数孕牛流产甚至死亡 ,给养牛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自 80年代初开始筛选相应的中药方剂治愈该病 1 5 0多例 ,效果显著。1 症状一般发病突然 ,病程约一个星期 ,流行初期病情较严重 ,随病程延长逐渐减轻。临床表现 :食欲废绝 ,不反刍 ,精神差 ,瘤胃不蠕动或蠕动弱 ,有轻度瘤胃臌气 ,粪干稀不均 ,大多数病牛粪带血 ,特别是一岁以下犊牛带血严重。呼吸 2 5~ 85次 /min。喘促或腹式呼吸 ,鼻流清涕或粘稠鼻液。有的病牛跛行 ,特别是流行初…  相似文献   

3.
瘤胃积食又名“宿草不转”,是瘤胃内积滞过多食物,不能运转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耕牛饲养管理不当,如摄取粗糙难于消化的或变质的饲料等原因,导致瘤胃内容物过分充满,胃壁扩张,瘤胃蠕动减弱,前胃运动神经紊乱。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老龄、体弱、舍饲午多见。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牛脾虚慢草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脾虚慢草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本病是由长期饲喂难消化或腐败的饲料以及使役过度引起的疾病,其病因病灶较隐蔽,一般发病较慢,治疗也颇棘手。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笔者在几年的临床上应用中药治疗该病37例,除1头7岁越冬老牛救治无效,其均愈,治愈率达96%。  相似文献   

5.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是一种较珍贵的猴类,在野外以新鲜的树叶、水果为主食,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因树叶供应有限,以水果、蔬菜为主.重庆动物园所给树叶以女贞叶为主,在树叶较充足的夏季,亦给桑叶、构叶等;饲喂时常以树枝的形式投给,黑叶猴亦喜吃树皮,这种饲喂方式常易导致叶猴类动物肠梗阻.该园今年发生2例,一只成年雌性黑叶猴于2001年5月22日突然死亡,另一只与之同舍的成年雄性黑叶猴于6月10日出现临床症状,采用中药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6.
1 病因 痢疾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因采食腐败发霉或冰冷不洁的草料后 ,或饮浊水过量刺激胃肠 ,湿热积滞于脾胃 ,下注肠内 ,则引起本病。2 症状 患牛初起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 ,口色红而干燥 ,脉洪数 ,弓背努责 ,大便稀而量水 ,呈现里急后重 ,小便短赤 ,后期粪便中带有拉丝的红白粘液 ,气味恶臭 ,排粪时表现痛苦呻吟 ,四肢厥冷、口色青紫、卧地不起。 。3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 ,调气行血4 方药 白头翁 5 0g ,龙胆草 30g ,黄芩 30g ,白芍4 0g ,当归 5 0g ,木香 30g,榔片 30g ,甘草 2 0g ,黄连30g。5 用法 共研细末 ,温开水…  相似文献   

7.
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奶牛.水牛和黄牛都会发生。此病全年四季都可流行.秋、冬季多发.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可以在土壤中生长.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牛肠道.在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一般遵循强心补液、  相似文献   

8.
<正> 2004年2月26日,邢台县龙泉寺乡东上庄村养牛户赵伍林到我处(笔者在崔峪村进行禽流感预防工作),声称自己所养的一头牛(已经12年)产下牛犊后,胎衣不下,要求给牛治病。现报告如下:症状该牛于24日晚产下一弱犊,至今胎衣不下。观察病牛,精神不振,较为瘦弱,起卧不安,有腹痛之状,体温升高。牛尾巴时时抬起,牛用力努责,阴户外有20厘米长的一段胎衣。治疗让户主到附近中药店购买如下中药:当归90克,川芎60克,红花24克,炙桃仁30克,灵脂30克,炮姜24克,炙甘草24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BVDV)的疗效.方法:以某养殖场2019.4~8月56头发生BVDV的病牛为研究对象,以圈养区域抓阄划分.对照组28头以病毒唑联合庆大霉素治疗,观察组28头以中药复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两组病牛发热、腹泻停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BVDV疗效96.43%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观察组病牛发热、腹泻停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给予中药复方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牛发热、腹泻情况,提高疗效,促进其尽快恢复正常进食.  相似文献   

10.
牛便血是一种养牛业易发的常见病,黄牛较水牛易发。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使役,危及健康,重者因此引起死亡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年用九味中药加减诊疗牛便血113例,  相似文献   

11.
牛肠梗阻见于各种品种的牛,它是一种某段肠管机能发生紊乱的一种急性腹痛病;此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难以诊断,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2.
13.
口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牛、羊中以犊牛、羔羊多发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笔者在临床中用中药治疗牛、羊口炎10 0 0例 ,疗效很好。1 临床症状  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 ,流涎 ,继而口腔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水泡 ,泡内充满液体。水泡破溃后继发感染 ,使口腔黏膜发生糜烂、出血、坏死、溃疡 ,有恶臭味 ,口内流大量唾液 ,口角边缘附有白色泡沫。继发性口炎伴有发热等全身性变化。2 治疗  青黛 15g ,黄莲 10g,黄柏 10g,薄荷 5g,桔梗 10g ,儿茶 10g ,人中白 10g ,混合 ,研为细末 ,涂或吹入牲畜口腔病变部位 ,每日 1~ 2次。轻症 1次可…  相似文献   

14.
牛腐蹄病是耕牛常发的、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疾病。笔者近年用中药组方治疗该病8例效果好,现介绍于后供参考。病因:畜舍不洁,久被粪水浸蚀,环境泥泞,久立湿地,刺伤蹄底,湿毒侵害蹄底,瘀血凝滞蹄底,日久腐烂成漏。诊疗病例:(1)2000年7月23日,我市流长乡茶元村杨纯武饲养水牛1头,5.5岁,主诉近1星期以来行走跛行,敢抬不敢落,特别是在硬地行走时跛行加重。临床检查蹄底腐烂,有压痛感,蹄底流出腐臭的脓液。处理首先修削蹄底,除去腐烂组织,排净脓汁,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清洗蹄部,再用方药枯矾500g,…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梗阻是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如果未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轻者会影响到牛的正常消化功能,重者会因为机体酸中毒导致死亡。临床上造成牛急性肠梗阻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卫生调控不科学、牛的运动不足和自身因素。饲养管理人员应对牛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有全面的了解,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能及时判断牛的病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不同治疗方案,保证牛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牛翻胃吐草可分为虚寒吐草和胃热吐草两型。虚寒型吐草表现为初期患牛反刍常吐出带有少量稀水的草沫,严重时吐草吐水增多,并以夜间为甚。患病后牛食欲减少,精神倦怠,行走缓慢,逐渐消瘦。后期有时排出粗糙的稀粪,眼鼻浮肿,口色淡白、微黄,脉象沉细。胃热型吐草表现为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时有吐草,吐出物气味酸臭,口内亦甘臭难闻,鼻镜干燥,口渴喜饮,但即饮即吐。病牛口色潮红,舌津黏稠,苔黄腻。牛翻胃吐草,可采用下方治疗:虚寒型吐草以“温脾暖胃,降逆止吐”为主。用暖胃温脾散加减,方为:益智仁45g、木…  相似文献   

17.
18.
1996年4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革薜苦参汤结合西药治疗牛尿道炎48例,痊愈41例,占85.4%;有效5例,占10.4%;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  相似文献   

19.
刘茹馥 《北方牧业》2003,(14):17-17
<正> 取蓖麻子100克(去壳捣如泥状),烟丝20克,白酒约40毫升,共混匀,敷于百会穴(头顶),用纱布包扎,让患牛休息。每次敷3~4小时,每日1次,连敷数次。并结合内服如下中草药,疗效更佳:党参300克,炙黄芪100克,炒白术80克,陈皮、当归、炙甘草各50克,升麻、柴胡各40克,生姜20克,水煎喂服,每日1次。  相似文献   

20.
牛胃肠炎是指真胃和肠粘膜深层的炎症。原发性急性胃肠炎 ,病牛多数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泻 ,排出水样粪汤 ,内混有粘液、血液、脓样物 ,并具有腥臭味。体温高达 40~ 41℃ ,角根、耳根等末梢部发凉 ,严重病牛眼球下陷呈现明显的脱水及酸中毒现象。最后站立困难 ,衰竭死亡。继发性胃肠炎 ,先呈现原发病症状 ,而后慢慢表现出胃肠炎症状。治则是清理胃肠、消除炎症、保护胃肠粘膜、制止胃肠内容物异常发酵 ,维护心脏机能 ,解毒 ,防止脱水。治疗胃肠炎时可用肠炎散 (郁金 40 g、诃子 30 g、白芍30 g、枝子 30g、木香 30 g、黄芩 30 g、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