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乙醇-水杨酸的体外抗氧化模型、等辐射分析方法及石榴籽油的加速氧化试验,研究了迷迭香提取物、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和茶多酚棕榈酸酯等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性受其组成和比例的影响,迷迭香提物体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棕榈酸酯在不同比例下分别表现出协同性和拮抗性,迷迭香提取物与茶多酚在不同的比例下均表现出协同性,且两者间的比例为1∶9时,协同性最高(37.62%),此时在石榴籽中的抗氧化效果与TBHQ相当。  相似文献   

2.
非水相催化技术已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介质的种类,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异)抗坏血酸酯、短链酸酯、糖酯、维生素A酯和维生素E酯等食品添加剂合成中的应用。最后对非水相酶催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余琳  孙文敬  刘长峰  崔凤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02-14506
非水相催化技术已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介质的种类,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异)抗坏血酸酯、短链酸酯、糖酯、维生素A酯和维生素E酯等食品添加剂合成中的应用,最后对非水相酶催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合成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的改进方法,产率为86%。并探讨了AP作为抗氧剂在棉籽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P的抗氧效果优于BHA和BH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和增效使用时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其货架期。【方法】选取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种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植酸和柠檬酸为增效剂,以保护系数(protection factor,Pf)为衡量指标,在单一抗氧化剂使用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3种抗氧化剂最佳复配配方,在此基础上使用增效剂对其抗氧化效果进行增强并预测货架期。【结果】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但与合成抗氧化剂(阳性对照组)相比效果较差;最佳复配配方为茶多酚棕榈酸酯0.21 g·kg-1、迷迭香提取物0.45 g·kg-1,此时Pf为1.87,氧化稳定性较好;增效剂确定为柠檬酸0.20 g·kg-1;将最终复配配方应用于亚麻籽油中并预测25℃下亚麻籽油货架期为843 d,是添加合成抗氧化剂(阳性对照组)的2倍,同时是未添加抗氧化剂(空白对照组)的10倍。【结论】复配配方显著提高了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延长了亚麻籽油货架期,为取代合成抗氧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70%乙醇提取制得粗黄酮浸膏(黄酮含量为7.75%),且对粗黄酮浸膏进行初步纯化得到精制黄酮浸膏(黄酮含量为20.87%);以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阳性对照,比较2种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当浓度在0.05~0.25 mg/mL时,粗黄酮和精制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0%左右,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清除率最高为77.34%。当浓度在0.40~2.00 mg/mL时,3种样品溶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精制黄酮、粗黄酮、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浓度为2.00 mg/mL时,粗黄酮、精制黄酮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2.41%、36.03%和33.68%。总之,枳椇子黄酮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效果和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类别通用名称适用范围氨基酸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盐酸硫胺(维生素B1)、硝酸硫胺(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2氰钴胺)、L-抗坏血酸(维生素C)、L-抗坏血酸钙、L-抗坏血酸-2-磷酸酯、维生素D3、α-生育酚(维生素E)、α-生育酚乙酸酯、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亚硫酸烟酰胺甲萘醌*、烟酸、烟酰胺、D-泛酸钙、DL-泛酸钙、叶酸、D-生物素、氯化胆碱、肌醇、L-肉碱盐酸盐养殖动物矿物元素及其络合物氯化钠、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  相似文献   

8.
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新疆野生刺山柑干果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7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4.19%,主要化学成分为 (Z,Z)-9,12-十八碳二烯酸(26.40%),棕榈酸(15.35%),十八碳-9-烯酸(11.41%),1,2-苯二酸二(2-甲基丙基)酯(5.7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41%),2-甲氧基苯酚(2.94%),肉豆蔻酸(2.67%),月桂酸(2.4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03%),Z-11-棕榈酸(1.86%),α-吡咯乙酮(1.04%),棕榈酸甲酯(1.02%).以上12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7%.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籽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国标GB/T14772-2008,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番木瓜籽中的粗脂肪油,再分别以N,O-二(三甲基硅烷)乙酰胺硅酯化法和碱催化甲酯化法进行衍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油的组成。结果显示,番木瓜籽粗脂肪油提取量为25.5%(W/W);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类化合物,3种非甘油脂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6.89%)、油酸(22.80%)、β-生育酚(维生素E,15.29%)、亚油酸(7.21%)、硬脂酸(5.82%)、棕榈油酸(4.16%)以及角鲨烯(4.03%)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产于北纬44°、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的特产水果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果实籽油为材料,采用KOH-甲醇溶液法甲酯化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酸碱结合法甲酯化葡萄籽油和哈密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2种、15种、14种和12种脂肪酸,番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8.59%)、油酸(26.31%)、棕榈酸(8.39%)、硬脂酸(5.02%);哈密瓜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4.58%)、油酸(22.01%)、棕榈酸(13.86%)、硬脂酸(7.62%);葡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64.31%)、油酸(20.96%)、棕榈酸(9.34%)、硬脂酸(4.09%);石榴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6.38%)、油酸(29.39%)、棕榈酸(8.15%)、硬脂酸(4.66%);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为食用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油体是植物种子贮脂的细胞器,通过分离油体来提取脂类为研究植物脂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首次建立了能源植物续随子种子油体的提取方法,提取了江苏海安和河南朱集2个产地的续随子种子油体,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油体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2个产地的续随子种子油体脂肪酸都以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83.32%、73.99%,其中含量较多的脂肪酸还有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等;2种种子中的脂肪酸以油酸(82.04%、75.63%)和棕榈酸(6.00%、11.75%)为主,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且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负相关,即油酸含量高的种子的棕榈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长白猪皮下及肌间脂肪中8种脂肪酸的含量,分析了埋植Anabolic的影响。发现埋植Anabolic显著降低了豆蔻酸、硬脂酸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的比例,提高了棕榈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UFA)的比例。Anabolic的A,B两种剂型比较,以B剂型的作用较强。此外,皮下脂肪中未测出棕榈油酸,没有发现肌间脂肪中有亚麻酸和花生烯酸;前者富含棕榈酸、亚油酸、UFA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后者豆蔻酸和SFA较多。肌间脂肪的脂肪酸易受Anaboli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常温下贮藏不同天数的丁香鱼干为研究对象,测定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脂肪氧化程度、色差、肌纤维结构、挥发性风味物和感官评分等指标,探究了茶多酚(TP)、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单月桂酸甘油酯-大豆分离蛋白(GML-SPI)三种食品改良剂对丁香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改良剂均不会显著影响丁香鱼干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TP和AP能够抑制丁香鱼干中菌落总数的增长、减少挥发性盐基氮(TVB-N)生成量,而GML-SPI作用恰好相反。三种改良剂均能有效延缓脂质氧化速率、控制色泽变化程度、保护肌纤维结构完整性,其中TP效果最好。从丁香鱼干样品中共检出了五大类25种挥发物,筛选确定了3-甲基丁醛等5种气味活性物质。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改良剂处理鱼干挥发物总浓度和气味活性值(OAV)总和均有大幅下降,TP组降幅最大。按感官总评分排序,TP组最高,AP组次之,GML-SPI第三。综上,最终确定0.03%茶多酚溶液对丁香鱼干具有最佳的品质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车勇  李松涛  张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22-782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的脂肪油成分,并通过GC—MS法分析测定脂肪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萃取物中共含有2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24.52%)、棕榈酸(22.38%)、十四碳烯酸(12.09%),亚油酸(4.11%)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酶法辅助提取对橄榄油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陇南油橄榄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南油橄榄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提取橄榄油,将酶法提取与未经酶处理提取的橄榄油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以及理化指标测定。[结果]通过酶法辅助技术,橄榄油得率可提高3.48%,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油酸(81.78%)、棕榈酸(9.04%)、硬脂酸(1.50%)、亚油酸(7.01%)、棕榈油酸(0.5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89%;酶法提取对橄榄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大。橄榄油的酸价、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4种指标符合国际食用油标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橄榄油碘值高于未加酶提取的,其他3个指标基本相同。[结论]酶法辅助提取橄榄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腊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为黄腊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黄蜡果的种子油,用GC-MS技术测定分析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黄腊果种子油的提取率为35.56%,种子油中含有棕榈酸、环十二烷基乙酮、亚油酸、油酸和正四十四烷,其中油酸(27.19%)和棕榈酸(25.82%)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庆元县13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植株茶籽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茶籽脂肪含量在54.4%~66.1%之间,均值为61.1%,油脂中共检测出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和顺-11-二十碳烯酸(C20︰1)8种脂肪酸组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其中,以油酸含量最高(81.8%~87.2%),其次分别为棕榈酸(6.6%~9.4%)、硬脂酸(2.2%~4.3%)、亚油酸(0.5%~6.1%)、顺-11-二十碳烯酸(0.4%~1.1%,2株未检出),其他脂肪酸组分含量较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亚油酸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水红木果油,在探讨超声功率、温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用GC和FTIR对水红木果油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作溶剂,在超声功率为110 W、50℃下超声70 min,油脂提取率最高,为25.86%;水红木果油主要由棕榈酸(24.63%)、硬脂酸(1.93%)、油酸(39.61%)、亚油酸(28.93%)和亚麻酸(1.69%)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0.23%;FTIR证实水红木果油结构中酯基和双键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具有优良的抗油脂氧化性能,抑菌活性优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结论]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