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遥感数字图像与GIS空间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全球最大的遗鸥迁徙栖息地红碱淖湿地2001~2011年间遗鸥种群繁殖数量与其生境敏感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间,保护区内遗鸥栖息的主要场所湿地面积与湖心岛面积逐年减小,这与遗鸥种群繁殖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呈负相关。对生态敏感因子进行分析可知,林地面积的增加以及沙地破碎度和草地破碎度的增加,改善了保护区内的生态景观和遗鸥的栖息环境,这些因子与遗鸥种群繁殖数量存在强关联度,是影响红碱淖遗鸥种群繁殖数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子。遗鸥卵孵化率与水体面积、湖心岛面积、居民地破碎度、耕地面积存在高关联度,与保护区内人口增多,违法捕猎行为以及造成的周围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湿地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为了保护遗鸥的重要栖息繁殖地,我们从“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保护“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水源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大扬树林区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域气温、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大扬树林区1981-201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较明显,年际变化为0.49℃/10 a;年降水量变化为减少趋势,年际变化为13 mm/10 a;年均气温的增长高于全国近50 a的平均水平,各气象要素与全球气候变化总体特征较为一致,均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图里河林区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域气温、降水量和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结果表明:图里河林区1981-201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较明显,年际变化为0.47℃/10 a,高于全国近50 a的(0.26±0.032℃/10 a)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变化为减少趋势,年际变化为55.8 mm/10 a;年均风速变化特征为增加趋势,年际变化为0.02 m/s/10 a.全球气候变化总体特征与此一致,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趋势,而风速的变化各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近30a新疆哈密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哈密地区近30a的气象和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突变法对该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径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径流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7月份径流量达到高峰,而10月至次年3月的径流量相对较少.哈密地区径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分为2种情况,有冰雪融水补给的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无冰雪融水补给区的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分析表明该区月径流量与消融期气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当消融期气温大于15℃时,径流量呈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5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月季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33个站点1960—2010年的常规气象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的季、月以及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区平均气温50年内上升2.0℃左右,线性上升趋势明显;各季气温升高不同,冬季0.57℃/10年,春季为0.43℃/10年,秋季为0.35℃/10年,夏季为0.30℃/10年。各月的气温变化为2月份的气温50年上升了近4℃,为各月最大,波动也最明显,3、4月份次之。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减少40.0mm左右。夏季降水与年降水震荡趋势相似,秋季与春季降水有一定的年际波动,不同的是春季降水略增多,秋季微减少,冬季降水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各月中,7、8月份的降水下降幅度较大,其他月份的降水波动性大。结合分区研究表明,近50年研究区东段南部、中段西部、西段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持续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受城市化进度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合肥市降雨特性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根据1954 ~ 2013年合肥市气象观测站基础降雨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合肥市的降雨变化.结果表明,近60年来合肥市年降雨量变化较剧烈,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年降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春季降雨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降雨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降雨也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在12个月份中,6、9、10月份降雨量变化最为剧烈,除4、5、9月份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他月份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2、6、8月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门头沟区不同地形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门头沟区及斋堂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6年气象观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和极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利用其线性变化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1—2016年门头沟区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冬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最近的6年变暖程度趋缓,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一年之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占总月份的74%,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占总月份的73%;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3.2%,同时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显著,结合日最大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特点,说明门头沟区极端天气事件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晴  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2-9904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对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水稻种植区,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最显著;松嫩平原西部热量资源丰富的齐齐哈尔、大庆和哈尔滨西部以及伊春地区北部的局部温凉区域,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次之;仅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泰来县、泰康县和肇源县3县交界的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局部区域,微呈减少趋势。[结论]黑龙江省水稻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平均值为6.37%,气温增高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选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横断山区纳帕海湿地、拉市海湿地以及滇池流域为采样地点,研究这些区域的湖滨带优势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种子繁殖性状,包括穗长、小穗数、每穗种子产量、种长、种宽以及种长/种宽等指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显示:除种宽外,上述水葱种子繁殖性状在不同采样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和最暖月均气温的变化是影响水葱种子繁殖性状的主要原因,其中穗长主要受年均气温和最暖月均气温的共同影响,小穗数和种长主要受年均气温的影响,每穗种子产量和种长/种宽主要受最暖月均气温的影响,而种宽与本研究所有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温度是影响横断山区湿地植物种子繁殖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而降水和饱和大气压差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火灾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伊春林区近43年来气候及森林火灾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3年来,伊春林区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同;年与各季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年平均风速与年降水量反位相配置导致的森林可燃物积累增多和干燥易燃等因素是伊春林区森林火险和火警呈增高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有潜在增加的趋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地区是国家商品粮食的重要生产地,探讨当地的气候变化对于作物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利用1961—2010年和龙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初终霜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50年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的逐月气温资料,通过逐月气温趋势系数和对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贡献最大的月份的比较,深入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月平均气温趋势系数各站点全为正值的月份有1、2、11和12月,冬季升温对西北干旱区增暖的贡献最大。增暖幅度形成依次为南疆-河西走廊-北疆-柴达木盆地增强的趋势。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的月份主要为12、1和2月。其中12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1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2月份站点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反映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来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气温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覃卫坚  李耀先  覃志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15-18318
使用1951~2008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广西气候变暖的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最显著,其次为秋季和夏季气温,最不显著的是春季气温;增温最大的是冬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增高0.6℃,趋势很显著。春季和夏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均为0.4℃,春季趋势不显著,而夏季趋势显著。秋季和冬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分别为0.8和1.0℃,2个季节大部分地区趋势均显著。高温日数变化除了全州、忻城等少数地区有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有增多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高温日数50年平均增多了2.8 d。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0—2019年襄阳市气象数据资料对襄阳市近30年基本气象要素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襄阳市气温季节变化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822.4mm,年际变化大;年均日照时长为1804.17h,光照时长季节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襄阳市整体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气温温和,春雨连绵,日照较少;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条件减弱;冬季漫长,体感温度低,日照少,有明显的暖冬趋势.襄阳市降水变率大,暴雨、连阴雨和干旱均是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虽然2010—2019年襄阳市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冬季仍有发生低温冻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2~2014年宿州市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M-K突变检验法对近33 a来宿州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应对途经。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宿州市气温上升明显,但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年降水分布极为不均衡,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气候变化给宿州农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生长的脆弱性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导致农业气象灾害加剧,同时气候变化通过对土壤、水分和病虫害的影响间接影响宿州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增大。应该顺应变化,培育优良品种,积极调整农业种植格局;加强农业气候灾害防控,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7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关联耦合模型、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平均和累计距平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其近43年的气候变化及降水与气温变化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近43年的年均气温表现出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3℃/10a,上升了2℃,四季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最快;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增加,夏季和秋季降水减少。研究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耦合度在0.42~0.99之间,显示出了高耦合度;春季和秋季气温与降水量的耦合度较平稳,夏季和冬季的耦合度波动性较大,但是总体耦合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3年山西省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 13Q1)和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量),利用斜率分析法、相关系数分析法等方法 ,研究近13年来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年际变化方面,整体EVI和NDVI年均值显著增加,每个月均值也呈递增趋势,其中7月份的年际增长变化最为显著(EVI、NDVI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03 8和0.005 7);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较茂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一带,植被稀疏区主要位于盆地附近;植被指数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整体上呈负相关,显著性并不明显,表明植被覆盖受降水变化影响较大,对其变化响应较强,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呈弱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菏泽市1964?2014年温度、降水、光照、相对湿度和当地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气候变化及农业气象灾情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菏泽市冬季气温升高比较明显,年降水量、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春、夏初降水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使近2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10月份干旱发生次数较1990年以前有所增加,70%的年份出现干旱,严重影响秋播及冬小麦冬前生长;秋季连阴雨出现机率较1990年以前大,使秋作物贪青晚熟,从而影响冬小麦播种;近20年无霜期延长,终霜日提前及初霜日推迟,对菏泽市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干热风、大风出现次数减少,对农业生产威胁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