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亚硒酸钠(Na_2SeO_3)的氧化速度。以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为壁材、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为交联剂,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亚硒酸钠/海藻酸钠微胶囊(SSSAM)。借助FTIR和XRD表征,对SSSAM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法,以载药率(LC)和包封率(EE)为指标,优化SSSAM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内源乳化法成功制备了亚硒酸钠/海藻酸钠微胶囊,Na_2SeO_3以非晶态形式包埋于SSSAM中。制备工艺优化条件为Nano-CaCO_3质量比为1/2、油水体积比为4:1、Span80质量分数为3%,乳化40min,交联15min。在此条件下,SSSAM的LC和EE分别为16.2%和52.7%。  相似文献   

2.
以咖啡酸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咖啡酸/马铃薯淀粉可食性膜,探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咖啡酸对可食性膜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分子结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咖啡酸浓度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至23.79%~45.81%,透光率降低至28.92%~76.70%,对水蒸气透过率影响较小;FTIR光谱分析显示咖啡酸与马铃薯淀粉之间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膜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与咖啡酸浓度呈正相关,当咖啡酸浓度为0.5%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e3+还原能力最强;当咖啡酸添加量为0.4%时,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灰绿青霉和黑曲霉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铁金  王琦  厉悦  刘敏  刘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1-7013
[目的]研究玉米淀粉基缓释膜的制备条件及特征。[方法]以玉米淀粉与聚乙烯醇为原料,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得包膜料液,用此料液给尿素涂膜,制得包膜尿素。通过红外光谱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改性淀粉膜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制备玉米淀粉基缓释膜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淀粉和PVA的质量比为1∶1,PVA的含量为15%,吐温0.2 ml,尿素0.5 g,丙三醇1.5 g,甲醛2ml,硼砂0.2 g,引发剂用量0.5%,反应30 min,反应温度控制在80℃。[结论]制备得到的包膜材料具有成本低、可生物降解、无环境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以甘油和N,N-二羟乙基甲酰胺(BHF)为塑化剂,以马来酸酐为助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淀粉/PPC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透水性能。提取出了共混材料中的PPC,用红外表征,测定挤出后PPC的粘均分子量。结果证明:以BHF为塑化剂的共混材料拉伸强度高于以甘油为塑化剂的共混材料。挤出过程中PPC发生降解,马来酸酐的加入抑制了挤出过程中PPC的降解,使得共混材料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淀粉微球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及医药领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IEP)制备藜麦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工艺,以期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藜麦淀粉微球。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数码测量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TG)对藜麦淀粉微球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质量分数9%,大豆油相用量100 mL/120mL,交联剂环氧氯丙烷1 mL/120mL,搅拌速度400 r/min,乳化剂用量3 mg/mL,反应时间3 h,此条件下藜麦淀粉微球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828 mg/g。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藜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5μm,藜麦淀粉微球表面分布大量较小的孔洞。  相似文献   

7.
以β-环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湿法制备工艺合成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探讨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糊精乳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8.0,反应时间4 h,糊精乳质量分数3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在1 723、1 572 cm-1处均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由酯基、碳碳双键伸缩振动产生。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形成的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结构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熊竹 《农技服务》2014,31(9):49-49
<正>蕨根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在重庆周边,武陵山脉山区分布广泛,其根茎淀粉含量最高达46%,可生产蕨根粉条、蕨粉羹等保健食品[1]。另据《本草纲目》记载:蕨粉有去湿热、通经络、舒筋骨、补五脏不足之效[2-3]。故将蕨根开发成食品和保健药品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研究醋酸酐用量、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PH、反应时间对醋酸酯淀粉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条件。并首次制备出了低取代度的蕨根  相似文献   

9.
淀粉基超吸水性树脂的新型制备体系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新密炼反应体系,将双螺杆密炼机改进后作为具有混合剪切及温控功能的反应釜。在新体系中,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淀粉基超吸水性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动态流变仪等仪器对合成材料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新的反应体系能使复杂的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简单化,可成功合成具有较好性能的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受pH值影响显著,在过酸或过碱条件下均会抑制其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油酸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油酸玉米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油酸玉米淀粉酯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和乳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酯化后的淀粉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透明度较高、抗凝沉性好并具有较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 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罗菊香  崔国星  张琳君  陈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8-21349,21471
[目的]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方法]将木薯淀粉经乙醇活化之后,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丙酮为反应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马来酸单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结果]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淀粉用量为1 g,反应温度为50℃,活化淀粉和酸酐的摩尔比为1∶3,吡啶用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7 h。[结论]采用最佳的制备条件,制得取代度为0.332的马来酸单淀粉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淀粉的接枝改性对缓释肥包膜材料疏水性及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吡啶为溶剂,采用硬酯酰氯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并通过流延法制得一系列接枝改性膜。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所得接枝改性膜的取代度进行分析,采用FT-IR、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尿素渗透性及生物降解性等测试对改性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接枝取代度的增加,改性膜的接触角迅速增大,达110°以上,疏水性增强。7 d尿素累积渗透率下降,最低达23.6%。接枝改性后,膜材的生物降解速率下降,60 d的降解率由纯淀粉的86.0%降至29.3%。[结论]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及酰氯与淀粉的添加比例,获得不同缓释性的酰化淀粉膜,以满足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淀粉、糠醛与甲醛共缩聚合成淀粉基树脂为基质,二氧化硅颗粒为研磨材料制备新型天然可再生生物质砂轮片,分析了淀粉基树脂的主要化学结构、黏度和凝胶时间及砂轮片的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糠醛与甲醛在弱酸性条件下发生了共缩聚反应,该淀粉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淀粉树脂高。用该树脂制备的砂轮片的硬度高于自制酚醛树脂砂轮片,且该生物质树脂基砂轮片的切割性能与自制酚醛树脂砂轮片相近。因此,未来用该砂轮片替代部分酚醛树脂基砂轮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高取代度丁二酸酯玉米淀粉的半干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丁二酸酯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淀粉为原料、NaHCO3为催化剂、丁二酸酐为酯化剂,利用半干法工艺合成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探讨了不同反应参数对丁二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二酸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9%、反应体系含水量为25%、NaHCO3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135℃反应2h的条件下可获得取代度为0.163 3的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与原淀粉相比,丁二酸酯淀粉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丁二酸酯淀粉中丁二酸酯基的存在,并且其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所制高吸水性树脂采用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衍射等检测手段对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吸液速率、保水性、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树脂表面看不见明显的淀粉颗粒,且不影响树脂的吸水倍率.影响树脂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是在树脂内部通过交联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在高温和高压下均...  相似文献   

19.
为增加改性淀粉比表面积,降低结晶度,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可溶性淀粉进行预处理后,再制备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大比表面积、低结晶度的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其比表面积为53m2·g-1,与未改性的多孔淀粉相比,结晶度进一步降低。通过考察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对Pb2+离子的吸附性能可知,随着pH的增大,Pb2+去除率也随之增大,当pH=7时,处理效果最佳。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对Pb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1.54mmol·g-1,与Pb2+的螯合反应非常迅速,在25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小麦交联淀粉。选取环氧氯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作为影响产品交联度的3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来探究小麦交联淀粉的优化工艺。小麦交联淀粉交联度的3个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环氧氯丙烷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优选工艺组合为A3B3C2,即环氧氯丙烷用量0.6 m 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交联淀粉的沉降积为0.790 m L。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与小麦原淀粉相比,交联淀粉的抗老化性能显著增强,低、中度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能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