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们对传统医药价值认知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中药材产业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中药材种植是中药材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作为乡村特色产业之一,中药材种植对于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中药材产业主要是指以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中药材的种植需要依托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并经过严格的种植管理和采摘工艺才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相似文献   

2.
驻马店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区位优势明显,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规模较大,品牌效应凸显,科技支撑增强,但还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品牌带动能力不够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整体产业布局,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进生产机械化,延长中药产业链,大力发展中药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健全服务体系等对策和建议,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抚松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步伐,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全县中药材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村干部等有关人员,赴辽宁省清源县、桓仁县学习考察中药材种植项目。考察组一行48人先后听取了当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公司经理及全国劳动模范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辽宁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收益以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中药材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特色产业,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结合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习俗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因势利导,因村施策,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未来,随着中医药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必将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10)
正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材种植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药材种植是一项产业扶贫、产业致富的优势项目,相比于传统农业,中药材种植的效益高很多。谷城县地处秦巴山脉,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具有适宜中药材繁育的优越气候、土地等自然环境条件,目前县域内发现的中药材品种多达539个,收购经营的品种有221个,主要品种82个。近些年,谷城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始终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来抓,县内各乡镇也因势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是提高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宝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宝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策略,以期为宝鸡市中药材种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各地逐步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本文就济南市在中药材特色品牌基地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规划和实施进行探讨,为中药材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和指导广西三江县钩藤中药材生产,以2020版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总指导原则,根据广西三江县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土壤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规定钩藤的产地环境、育苗、种植、采收、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制定了种植技术规程。在该规程指导下生产的药材产量高,质量稳定,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规程已在三江县进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三江县钩藤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2021,(7):14-15
正近年来,涉县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以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以柴胡、连翘作为中药材主导品种,强力推动道地药材柴胡、连翘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科技先导、育龙头、创品牌"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强劲动力。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做法1.突显道地品种,形成主导产业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其中柴胡10万亩,连翘12万亩,中药材产值2.47亿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丽水市中药材产业现状特点,针对规范化种植、抗市场风险、良种繁育等方面制约丽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处于太行、王屋山山区的河南省济源市7个镇的中药材野生资源进行调研,阐述了济源市大宗地道中药材中部分药材由于用工较多,加工繁琐,没能形成产业化生产,但冬凌草和艾草从种植、采收到加工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适合济源发展的名贵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如黄精、连翘、葛根和淫羊藿等。艾草尽管种植和加工生产规模较小,但在山区“一村一品”和乡村休闲旅游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地道中药材冬凌草的产业化成效突出,其在多部门联合推动下,建立了“科研部门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公司优质药材优价收购”的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了以往冬凌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亳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区域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充分发挥亳州中药材产业的潜能,让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本文在分析亳州市中药材现状的基础上,从种植、标准、产业、科研等方面深度剖析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型中药农业体系、加快中药材标准建设、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等建议,进而实现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很多中药材产地都把中药材种植当作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中药材种植逐渐形成了比较健全与规范的生产体系.因此,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生产一直是平山县一项传统的优势产业。目前,该县种植面积稳定在0.33万hm2左右。尽管总体规模较大,仍存在着种植分散、品种杂乱无章、产量效益低下、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文章就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并形成考察报告,希望借鉴典型经验,推动平山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绛县中药材种植产业面临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机械化种植尚需发展、采收作业要进一步规范、种子把关不严、指导与服务水平尚有拔高空间等问题,需从加大中药材生产培育规模化发展力度、完善机械化种植生产体系、严格规范中药材种植生产流程、加强市场监管及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推动新绛县中药材种植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标准化种植技术对推动甜玉米产业进一步向绿色型、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甜玉米已成为广西的特色产业,虽开展了相关研究,但至今还未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针对广西的绿色有机甜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为此,根据绿色食品相关要求,并结合多年甜玉米生产实践,文章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广西绿色有机甜玉米标准化种植的技术规程,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推动重庆市秀山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推进乡村“一村一品”建设,发挥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最大作用,文章对重庆市秀山县近年来银杏项目实施和县外湖北省恩施市鹏海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银杏种植情况进行调研后得出乡村业主不能盲目上产业项目,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规划、加强管理,业主重视的银杏生长较好;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方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入。提出了秀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1)建好基地。全域科学规划、业主科学立项和专家严格审核。2)打好基础。抓好种植技术、打造产品品牌、规划加工厂、建设冷冻储藏库和建立市场销售渠道。3)抓好人才。这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参考作用,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袁德梽 《农家顾问》2015,(2):20+29+38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各地特色效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要按照GAP标准实施规范化种植,而且还要将与中药材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纳入整个产业发展规划,使产业链延伸,从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甘肃省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已从传统的单纯种植中药材发展至种植、加工及康养一体化。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陇南市中药材栽培产业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地建设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中药材商贸体系不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对此,陇南市需要通过采取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构建现代化中药材加工体系、网络化中药材商贸体系、产业化中药科技研发体系、科学化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及智慧农业与中药材产业融合体系等措施,以促进中药材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靖远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是甘肃省主要产区之一,靖远县一直以来都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政府引领、科技创新推动、宣传推广、项目带动等有效措施,促使中药材产业得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