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蝴蝶兰的子房、花瓣、唇瓣和合蕊柱进行切片,建立了蔗糖保护-液氮冷冻的冰冻切片技术体系。将蝴蝶兰花器官经过蔗糖磷酸缓冲液保护液处理后抽真空,再经过液氮速冻、固定、包埋、切片、展片观察、染色以及拍照,制作出蝴蝶兰花器官较完整的显微结构切片。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花器官冰冻切片最适条件为:(1)蔗糖磷酸缓冲液处理的最适质量分数为子房4%,花瓣8%,唇瓣4%,合蕊柱16%;(2)最适切片厚度为子房15μm,花瓣10μm,唇瓣20μm,合蕊柱10μm;(3)子房、花瓣和唇瓣最适染色方法均为番红单染色法,合蕊柱最适染色方法为番红-固绿双染色法,4种花器官均不适合单独使用固绿染色。  相似文献   

2.
为摸索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的石蜡切片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花芽为试材,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多茸毛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样品处理、脱水、透明与渗蜡、包埋与切片及染色方式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FAA固定液固定后利用解剖针剔除花芽上的茸毛,不易造成切片组织错位、破碎,切出完整的组织切片效率更高。延长脱水及渗蜡等步骤的时间及提高温度后,切片染色效果均匀,图片清晰,细胞轮廓明显。本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获得了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形态结构观察的石蜡切片方法,为后期花芽分化观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找到番红-固绿染色法对不同植物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效果最好的染液配置方法及处理时间,为后续植物组织细胞学研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主要从染液配置方法和酒精脱色时间两个方面来探索出最适于本试验中植物组织番红-固绿的染色法。结果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达到了12 min,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未被染色。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为6 min左右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只被染为绿色。当脱蜡为6 min,洗去番红,固绿浮色时间较短,且番红为水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既有红色又有绿色,即染色正常。结论用蒸馏水配制番红染液,且洗去番红浮色固绿染色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脱色时间过长,才能获得染色良好的植物组织切片。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小鼠组织器官传统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存在组织易碎、结构不完整的缺点,对传统石蜡切片制作进行了改良.将浸蜡前的透明步骤改为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处理,替代苯类透明剂制作空肠、脾脏2种器官的石蜡切片,并以切片机切片时蜡带质量和HE染色后镜下质量为切片制作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表明,2种器官在切片机上均能切出完整、较长的蜡带,组织块无硬化、不碎裂,展片平整;HE染色过程中不掉片,染色后光镜下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对比清晰,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就脾脏和空肠而言,应用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替代苯类透明剂能制作出优良的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渭北栽培的12个核桃品种叶片为材料,通过番红-固绿双重染色,石蜡切片观察,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叶片角质层、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上下表皮厚度、维管束厚度等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宜槲树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体系,为后续槲树胚胎发育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将材料以60 d为界分为60 d前和60 d后两部分,对材料处理方式(授粉60 d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仅保留子房与胚珠处理)、浸蜡时间(18,24,36 h)与浸蜡条件(60 ℃烘箱内抽真空处理0,6,8,12 h)、切片厚度(6,8,10 μm)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授粉70 d样品切片为材料,对染色方法(染色液分别为5 g/L苏木精、1 g/L甲苯胺蓝和10 g/L番红 固绿)及染色时间(1,2,5,10,15 min)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槲树胚珠的石蜡切片制备体系。【结果】授粉60 d前的样品仅保留子房部分,授粉60 d后的样品仅保留胚珠,两者在50 ℃烘箱经甘油乙醇浸泡48 h的软化处理后,所得切片效果最佳,可避免蜡带破裂等不良现象出现。将浸蜡时间延长至36 h,并于第1次浸纯蜡过程中在60 ℃烘箱内先进行12 h抽真空处理,可保证发育后期体积较大材料的充分浸蜡;脱蜡前将玻片进行3 h抽真空处理,可明显降低脱片率;授粉60 d前样品的切片厚度以8 μm为宜,授粉60 d及以后的样品以10 μm最佳。槲树胚株石蜡切片制备时,采用5 g/L苏木精染色5 min时的制片效果最好。【结论】建立并优化了槲树不同发育时期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备体系,采用该优化体系可获得蜡带连续、结构完整、染色均匀、背景清晰的槲树子房或胚珠切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石蜡切片方法,以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叶片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改良。用环保产品van-clear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与脱蜡剂,同时用番红与固绿溶液相结合进行双重染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较好,节省试验时间与人力。van-clear剂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二甲苯替代物,应用在植物组织切片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时期梨果肉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其果肉中石细胞发育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将不同长势的梨果肉组织(14 d、60 d、120 d)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番红-固绿对染等一系列过程,获得其纵切片。结果表明,处于发育幼嫩时期的果肉的细胞染色较深,随着发育时间的增长,石细胞次生壁显色也愈加明显,在果实成熟期石细胞团以成簇形式分布于果肉当中。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观察梨石细胞解剖结构及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植物石蜡切片在常规制片的脱水进程中同步完成了番红—固绿二重整染的尝试。浸蜡时,将常规法逐级浸蜡和在温箱中逐渐挥发二甲苯的方法,改为一次加蜡,在温箱中停放一段时间后,一次更换纯蜡的浸蜡方法。对通气组织发达的植物,可加长浸蜡时间,亦能获得完美的浸蜡效果。通过本法制片,染色效果好;与滴染相比,每制100片可节省酒精、二甲苯340—500毫升,提高工效8—10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药学方法,用FAA固定法、石蜡切片法及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对血叶兰进行显微结构分析及性状描述。结果表明,血叶兰根茎有18个纤维管束,排成间断的环形,每个环间距不等;叶、花、根茎、粉末均有草酸钙砂晶体;叶片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且下表皮细胞大于上表皮细胞,有环式气孔,有副卫细胞2~3环,每环有3个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普通白菜开花调控机制,以75#普通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chinensis)为试验材料,在筛选优化染色方法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番红单染2 h的组织结构清晰、染色效果均匀且稳定;采用固绿单染时,在各时间梯度上均不清晰;番红-固绿对染染色稳定性较差。因此可知,在组织切片时宜采用番红单染2 h的方法,将普通白菜的花芽分化分为8个阶段: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花原基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盛期、花柄伸长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观察了侧枝花芽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植物标本制片工艺中的一种新的快速整体染色法。供试的材料经不同梯度脱水剂(乙醇—正丁醇)处理7~9h后,直接用正丁醇配制的番红—固绿混合染色液于40~42℃下恒温浸染24h左右,然后通过乙醇—正乙醇脱水3~4h。浸蜡过程相应作些改进。结果表明,所用的染料能一次性地同时进行双重染色,各组织着色均匀一致,红绿鲜明,分色效果好。该制片法,除染色时间外,自材料的洗涤到浸蜡完成,只需25~30h,提高了制片的效率,并能节省大量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大叶藻胚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固定方法、脱水及浸蜡时间、染色方式对大叶藻胚石蜡切片制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固定液(FAA)固定48 h以上,脱水每级梯度时间2 h,分3次浸蜡(每次30 m in),苏木精-伊红染色,可制作出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大叶藻胚切片。  相似文献   

14.
油菜茎的解剖结构和倒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抗倒伏油菜品系(S58、S59)与不抗倒伏油菜品系(双8)的苗期和苔期基部茎段采用滑走切片法切出40μm厚的薄片,用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借助目镜测微尺观察不同品系油菜茎的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的结构,并对主茎的结构与倒伏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皮层细胞的厚薄以及维管束排列疏密与油菜的倒伏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玉米成熟期茎秆石蜡切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材料硬度大等结构特点的石蜡制片方法。[方法]以成熟期玉米基部茎秆节间的部分组织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结构特点,对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石蜡制片方法。[结果]玉米茎秆石蜡制片方法较传统方法整体上缩短了制片周期,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水分含量低减少脱水时间、采用蜡屑逐级透入弥补了传统透蜡不能使皮层致密的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透蜡完全的缺点,并根据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程度高的结构特点缩短染色周期,获得了厚度为10μm且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玉米成熟期茎秆横切切片。[结论]该方法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玉米的生长机制和品种鉴定提供基础,同时为成熟期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秆的石蜡切片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以大花耧斗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0~4℃的低温下,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维管束的叶片解剖结构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通过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来分析耧斗菜叶片生理特性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叶色由墨绿色变成黄色。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耧斗菜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在0~7 d变化不显著,低温胁迫21 d气孔密度显著减小,从30个/mm~2降低到12个/mm~2。气孔大小、气孔开度先增大后减小。叶片栅栏组织厚度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减小,从14. 20μm减小到6. 01μm,而海绵组织厚度显著增大,从8. 51μm增大到12. 00μm,栅海比则显著减小。维管束口径显著增大,从1. 20μm增长到3. 26μm。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前2 d升高,而后逐渐下降6 d后又升高。脯氨酸含量在低温胁迫前4 d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至胁迫10 d时有所回升。丙二醛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6 d后又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引起吉林省长春市蓝莓茎褐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侵染特征,筛选对其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蓝莓茎褐斑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蓝莓茎褐斑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进行回接验证,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病原菌对蓝莓茎组织的侵染特征,用生长速率法筛选高效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杀菌剂。【结果】据鉴定,引起长春市莲花山蓝莓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仅通过伤口侵染蓝莓幼茎,对多年生老茎无致病作用,且细极链格孢菌丝侵入到蓝莓幼茎后仅沿着表皮及皮层组织细胞向前扩展,不能侵染其皮层以内的细胞。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8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氟啶胺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42 2 mg/L;苯醚甲环唑抑菌活性次之,EC50值为0.721 4 mg/L。【结论】蓝莓茎褐斑病由细极链格孢侵染引起,其对蓝莓茎为弱寄生性,氟啶胺和苯醚甲环唑对细极链格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对内毒素诱导小鼠的实质器官的保护作用。用50只健康SD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 35d后腹腔注射内毒素(0.5ml/只), 12h后解剖,取出肝脏,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并显微摄影。结果表明,实验Ⅰ、Ⅱ组器官病变明显减轻,肝索排列较正常,肝窦及毛细血管未见明显扩张,少见炎性细胞浸润;试验Ⅲ组肝脏器官细胞病变明显,血管扩张充血程度加重,炎性细胞渗出增多。结论:双黄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其中中等浓度(4ml/L)双黄连口服液对肝脏器官的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25种灌木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25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比叶片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等12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植物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和结论】25种植物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叶片厚度最高为323.00μm、平均为186.25μm,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最高为4.83μm、平均为1.71μm,上表皮平均比下表皮厚30.00%,气孔小而密集,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进化结果,12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极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筛选出5项具有代表性的抗旱指标: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树种的抗旱性能评分排序,将25种植物分为抗旱性极强树种、抗旱性较强树种、抗旱性一般树种和抗旱性较弱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