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金针菇"冷风死亡再生技术":常温生产,搔菌并生出幼菇后,将菌瓶(袋)移入室(棚)外,借助自然冷风低温、大风、干燥的环境条件令幼菇死亡,然后移入室内,按正常操作进行管理。产出的金针菇生长整齐、个头均匀、色泽正常、产量增加。设施化或半机械化生产另有操作办法。2.双孢菇"隧道发酵技术":利用相应的"隧道设备",将基料发酵处理。与露天作业或保护发酵等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发酵均匀、基质分解效率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天 ,金针菇出完菇后 ,大量废料闲置 ,占据场地 ,又给害虫提供了滋生地 ,且出完菇后的废料还有相当一部分营养没有用完 ,造成原料浪费。笔者利用金针菇废料进行了栽培鸡腿菇实验 ,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原料处理将出完菇后的金针菇废料袋 ,搬出菇棚 ,脱去袋膜 ,挑出腐烂、污染袋弃之。将好袋拍碎晒干备用。玉米芯粉碎至玉米粒大小备用。2.培养料配方金针菇废料60公斤 ,玉米芯30公斤 ,麸皮10公斤 ,石膏1公斤 ,石灰2公斤 ,水130公斤。按配方称好料 ,先将废料、玉米芯摊放在水泥地上 ,石膏、石灰溶于水后…  相似文献   

3.
<正>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来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其生产过程为:建造菇棚一配制培养料一培养料建堆发酵一装袋播种一发菌管理一菌袋覆土一出菇管理一适期采收。1.建造菇棚。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  相似文献   

4.
一、菇棚环境的消毒处理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蘑菇生产环境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意乱弃,使其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该现象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显现,至今得不到有效治理。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直强调这个“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无法做到大面积治理的条件下,在基地内可强化消毒杀菌措施,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清理卫生,对厩厕、垃圾等需严格清理,尤其要彻底清理污染菌袋以及菌糠废料等,并喷洒高浓度多菌灵、辛硫磷混合液等进行杀菌杀虫,环境差者应连续用药两次。  相似文献   

5.
阐述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料各成分处理要充分、配方要合理、培养料发酵方法要科学、栽培方法最好选用袋栽、栽培场地要实行轮作、严格处理覆土材料、加强出菇期管理、出菇后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源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明忠  龚翔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127-128,130
通过对出口香菇菌筒模拟冷藏运输及其科学出菇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3~7℃冷库中分别冷藏0、20和30d,其菌筒成品率的差异不显著;菌筒冷藏30d后进行刺孔增氧(刺5、15、35孔)和调控透光(1100、800、500 lx)处理,刺35孔与500 lx散射光处理的转色率均较高;3种出菇方式(脱袋、不脱袋、全封蜡出菇)中以不脱袋出菇方式的综合评价最高;选长第1潮后的98-1菌筒分别注射3种营养液试验,以补充三十烷醇营养液的菌筒生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平菇地棚菌墙增产栽培技术集覆土栽培和菌墙栽培法为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省工,且质量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过第一潮菇的菌袋脱去,靠地棚四周土墙建菌墙,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外端用泥将菌棒与菌棒间空隙抹好,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此办法的优点主要有:(1)建菌墙前先出一潮菇,用已收缩的菌棒建成的菌墙不宜变形,不干裂,稳定性好;(2)地棚四壁是土,蓄水能力强,有利于调节菌墙内的水分平衡,补水多时,多  相似文献   

8.
从设施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Jacq.ex Fr.)Quel.]的场地选择、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发酵、菌袋选择及处理、菌丝的培养、子实体形成阶段的管理、出菇、采菇后期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发酵料无公害栽培平菇的设施环境调控关键技术,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营;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  相似文献   

10.
总结青冈县香菇绿色安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场地及菇棚建造、原料选择及菌袋规格、栽培料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及接种、养菌棚管理、出菇棚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及其他菌类生产中的出菇难题.[方法]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并对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喷雾换气方式和菌袋覆盖材料进行优化.[结果]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构成,其优化方案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入标准出菇棚堆码,堆高5层,覆盖无纺布,开启自动定时喷雾加湿和换气开关,设置成每日9:00~22:00每隔30 min喷雾换气一次(每次1 min),22:00~9:00则是在22:00喷雾换气2min后,密闭过夜.与当地常规出菇管理方法相比,优化方案的猴头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56.3%,畸形率下降近7倍.[结论]利用“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猴头的出菇率、子实体产量及降低畸形率,实现猴头的高产稳产;且具有组装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食用或药用高等真菌类的自动化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一是严格处理菇棚。在菇棚启用前用蘑菇祛病王进行喷洒,密闭2天后,地面按每平方米250克的用量撒石灰粉。二是在发菌期间喷药预防。每5天左右喷1次金星消毒液50倍液或菌绝杀200倍液等,注意药物不要直接喷洒在菇床或菌袋上。三是严格处理覆土材料。菌墙或畦式栽培取土时,应先将土晒干、压碎,喷洒蘑菇祛病王60倍  相似文献   

13.
任志敏 《河南农业》2014,(19):38-38
<正>姬松茸栽培受到区域限制,加上种植上的难度,种植规模一直徘徊不前。笔者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姬松茸原种,针对豫北姬松茸栽培存在的技术问题,比较分析了姬松茸生物特性与栽培条件。试验是以春玉米中后期阴郁环境为草菇提供生长发育场地(发菌与出菇在同一场地),在春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发育期前10d进行地面堆积发酵培养料,把发酵好的基质铺垫在预先准备的畦里,进行播种发菌管理,待菌丝生长45,利用春玉米提供了温湿条件和遮阴环境进行出菇,从而达到粮菇双丰收、达到节本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1栽培场地选择及菇棚构筑1.1栽培场地选择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又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壤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地块为佳。1.2菇棚构筑1)选择菇棚地址:菇棚地点应坐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的地块,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废气废水污染。2)菇棚规划设计: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和二次发酵增温难,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属中温偏高草腐土生菌,菌丝生长适温20℃~30℃。一、生产过程建造菇棚→配制培养料→培养料建堆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菌袋覆土→出菇管理→适期采收。二、建造菇棚选择远离"工业三废"等污染源的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建棚。三、培养料制作1.棉籽壳5%、出过菇的菌料30%、干粪(马、牛粪均可)20%。2.麦  相似文献   

16.
陈茂春 《吉林农业》2005,(11):33-33
石灰具有显著消毒杀菌作用,并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一、场地上的应用包括菌种培养室,出菇场地,四周环境。首先清除场地四周杂草,撒一层石灰粉,然后将培养室打扫干净,喷常规杀虫药物,再撒一层石灰粉,这样能杀灭部分杂菌,减少污染基数,特别是细菌性污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出口香菇菌筒模拟冷藏运输及其科学出菇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37℃冷库中分别冷藏0、20和30d,其菌筒成品率的差异不显著;菌筒冷藏30d后进行刺孔增氧(刺5、15、35孔)和调控透光(1100、800、500 lx)处理,刺35孔与500 lx散射光处理的转色率均较高;3种出菇方式(脱袋、不脱袋、全封蜡出菇)中以不脱袋出菇方式的综合评价最高;选长第1潮后的98-1菌筒分别注射3种营养液试验,以补充三十烷醇营养液的菌筒生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及其他菌类生产中的出菇难题。【方法】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并对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喷雾换气方式和菌袋覆盖材料进行优化。【结果】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构成,其优化方案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入标准出菇棚堆码,堆高5层,覆盖无纺布,开启自动定时喷雾加湿和换气开关,设置成每日9:00~22:00每隔30 min喷雾换气一次(每次1 min),22:00~9:00则是在22:00喷雾换气2 min后,密闭过夜。与当地常规出菇管理方法相比,优化方案的猴头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56.3%,畸形率下降近7倍。【结论】利用“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猴头的出菇率、子实体产量及降低畸形率,实现猴头的高产稳产;且具有组装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食用或药用高等真菌类的自动化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是食用菌的主要出菇季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预防。1菇蕾难以分化。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棚温偏低,不适合幼蕾发育分化,可以通过提高棚温解决。二是药物影响。有的菇农使用大量农药拌料,发菌期间也喷洒农药防止病害发生,结果使得菌袋内废气重,甚至抑制菌丝发生。处理方法:将料面破坏后,喷施6%石灰水溶液,每天2次,连喷2~3天,再次现蕾时即可正常管理。如果使用的药物浓度较高,必须采取石灰水浸泡菌  相似文献   

20.
1.幼菇不分化幼菇不分化的原因有两方面。(1)棚温偏低棚温低不适合幼蕾发育分化。处理方法:通过提高棚温即可解决。(2)药物影响为防发病有的菇农使用大量农药拌料,甚至发菌期间也喷洒农药,结果使菌袋内废气浓重,抑制菌丝发生。处理方法:将料面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