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根瘤蚜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 pergande)又名长山核桃叶根瘤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是随苗木由美国传入我国的外来虫种,现分布于江苏,浙江,是危害长山核桃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叶片上布满豆粒状虫瘿,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作者于1987~1990年通过田间调查,定虫观察和室内间断的饲养,认为该蚜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4代虫瘿,早春阻止干母上行是比较理想的防治方法。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警根瘤蚜届叶瘿型根瘤蚜,成虫有6个型,即干母、无翅雌蚜、短翅雌蚜(性母)、长翅雌蚜(迁飞雌蚜)、雌蚜和雄蚜。 1.1.1 干母:干母系越冬卵孵化出来的无翅  相似文献   

2.
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是美国薄壳山核桃嫩叶尤其是苗期的重要害虫。为了摸清警根瘤蚜的发生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调查了南京地区警根瘤蚜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警根瘤蚜从4月下旬开始出现,5—6月虫瘿量呈不断增长态势,7—8月新形成的虫瘿数量和活虫瘿数量最多,9月以后活虫瘿数量急剧减少直到本世代完成,至10月底活虫瘿基本消失。7—8月是警根瘤蚜发生的高峰期。此外,虫瘿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是决定警根瘤蚜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平均温度最高的7—8月也是虫瘿增长数和总数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警根瘤蚜是危害薄壳山核桃嫩叶的重要害虫之一。运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等7个常见的聚集度指标,分别对南京苗圃地的1年生与2~3年生美国薄壳山核桃苗上警根瘤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验证,还运用种群聚集均数概念分析警根瘤蚜的聚集度原因。结果表明,警根瘤蚜在2~3年生和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虫瘿的分布型都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原因是不同的。其在2~3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聚集是由昆虫本身特性或由其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异质性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在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个体聚集的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薄壳山核桃警根瘤蚜的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内吸性药剂吡虫啉、乐果和敌敌畏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noensis k.Koch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施用后警根瘤蚜的数量均大幅减少,防效均在91%以上,以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施药4个月后,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调控效应最好,株危害率和叶片危害率分别降低至3.3%和8.5%。生产上可选用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期室内外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美国山核桃警根瘤蚜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学特性,重点记录其虫瘿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警根瘤蚜越冬卵于3月末4月初开始孵化,4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10月中旬开始产生越冬卵。警根瘤蚜成虫有多个形态,由越冬卵孵化出的为干母,干母在寄主的幼叶上形成第一代虫瘿。警根瘤蚜在寄主叶片上形成虫瘿,成虫、幼虫均在虫瘿内吸食叶片汁液,严重影响了美国山核桃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美国薄壳山核桃虫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美国薄壳山核桃虫害的文献,对薄壳山核桃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据报道薄壳山核桃害虫总计6目34科60种,主要分属于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以食叶害虫种类最丰富,蛀干害虫次之,其他为刺吸类、种实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警根瘤蚜、星天牛、山胡桃透翅蛾分别为苗期、幼树期和大树期的主要害虫。提出了薄壳山核桃虫害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建议将"山胡桃透翅蛾"的中文名改为山核桃透翅蛾。  相似文献   

7.
栎大蚜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刺吸害虫之一。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乐大蚜对柳树的危害。同时,针对栎大蚜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栋大蚜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刺吸害虫之一。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乐大蚜对柳树的危害,同时,针对栎大蚜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梨二叉蚜是辽西北地区近年来为害梨树较重的虫害之一,其大量发生,常导致梨树树体衰弱、产量下降、毁树死树的情况发生。为及时有效控制梨二叉蚜的危害,对梨二叉蚜在辽西北地区的发生规律、危害状况进行了观察,并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梨二叉蚜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suis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又名黄粉虫。寄主仅为梨,是一种为害梨树的枝干、果实而不为害叶片的蚜虫。被此蚜为害后的梨果,轻者影响外贸出口,重者失去商品价值。1985年由于梨黄粉蚜的为害使河北省的鸭梨出口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研究了此蚜的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此虫打下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套袋鸭梨黄粉蚜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黄粉蚜[Aphamosligmajarsuin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俗名黄粉虫。寄主为梨树,是一种为害梨树枝干和果实的蚜虫。被此蚜危害过的梨果将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梨黄粉蚜在泊头市1a发生5~10代,以卵在树皮裂缝及旧果苔裂缝内越...  相似文献   

12.
禹州市苹果绵蚜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2004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发现禹州市有苹果绵蚜危害.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对其危害分布、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48%毒死蜱或10%吡虫啉、50%抗蚜威交替使用等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点观测方法研究栗大蚜生物学特性。调查了栗大蚜在不同树龄危害情况;基本弄清楚了栗大蚜危害规律。结合多年防治实践,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栗大蚜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德、新昌两地调查了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初步查明薄壳山核桃病虫害62种,其中虫害59种,病害3种。发生较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薄壳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按柯赫法则,根据病原菌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还提出了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梨黄粉蚜的发生对梨树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严重地影响到梨果的品质和产量。1 危害症状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 ,俗称黄粉虫 ,危害梨树枝干和果实 ,不危害叶片 ,以成虫和若虫在枝干翘皮下、嫩枝上、果实萼洼或果面取食繁殖 ,果实被害后形成褐色斑点 ,严重的形成黑斑 ,遇潮湿环境引起腐烂。2 发生规律梨黄粉蚜大多以两性卵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 ,越冬卵在每年 4月上旬 ,梨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 ,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 ,羽化为成虫后产卵繁殖。 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当梨果长到 2~ 3cm时 ,开始向梨果转移 ,在梨果萼洼处为害繁殖…  相似文献   

16.
雪松长足大蚜危害严重,根据近两年对雪松长足大蚜的防治经验,分析了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西藏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年发生代数为7~23代,平均15代,在林芝地区,树体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均可越冬。绵蚜的危害有群集性,种群增长曲线为直三角形,3~10月迅速增长,11月早霜来临迅速下降,传播途径有主动型、被动型2类,主要天敌有食蚜蝇4种,草岭2种,瓢虫3种,食虫鸟及蚜霉菌。尚未发现日光蜂寄生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检疫,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避蚜雾,氧化乐果,敌杀死等。苹果绵蚜综合防治应加强检疫,保护新果园,结合老果园改造,引进抗蚜、耐蚜新品种;加强新农药引进,试验。把虫口基数压到危害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球蚜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落叶松球蚜干母、瘿蚜、伪干母、性母、侨蚜和有性蚜6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和营林措施等防治方法;强调了化学防治适宜天气条件、时间点、防治要领及人工摘除虫瘿时间段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砧木在葡萄种植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根瘤蚜的危害 ,葡萄种植中开始应用砧木。随着砧木的广泛应用 ,研究者、生产者发现利用砧木还可以在更好地适应土壤—气候条件、调整接穗长势、提高品质、抗土壤传播病虫害、抗旱、抗寒、抗涝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球蚜是当前长白山林区红皮云杉的主要害虫.本文介绍了落叶松球蚜的形态和生活史、危害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