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字花科种植较多的浙江省7个地区(常山、慈溪、杭州、金华、丽水、三门、上虞)采用室内浸液法和诊断剂量法进行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上述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金华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8.55,其余6个地区的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较为敏感,抗性指数0.42~3.24.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药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金华地区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指数68.69,慈溪和常山地区小菜蛾抗性指数分别为25.82和15.17,丽水、杭州、三门和上虞地区小菜蛾种群分别产生了9.74,7.16,5.99和5.73的低抗药性.结果还显示,诊断剂量法可定性判别小菜蛾的抗药性,可用于田间小菜蛾的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生态控制配套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 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 U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其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其中7套措施可将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Ⅰ)持续控制在1.0以下,不同地区可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与生境的小菜蛾种群进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省小菜蛾EST谱带模式可分为A、B、C等 3区 ,共 14条带 ;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EST谱带位点及杂合体频率不同 ,聚类后归为 4类 ,具有空间多态性 ,存在异质现象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种群EST谱带组成及强弱表现明显不同 ,体现生境多样性 ,有异质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小菜蛾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小菜蛾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田间甘蓝地小菜蛾种群和敏感种群3龄幼虫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贵阳地区田间小菜蛾种群除对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藜芦碱仍处于敏感(抗性倍数小于3.0倍)状态外,对其他10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352.1005和164.0557倍,达极高抗水平.[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贵阳地区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其次为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氰氟虫腙,藜芦碱对其毒力一般,建议尽量少用或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小菜蛾药效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室内饲养的小菜蛾与田间小菜蛾自然种群在平均蛹重、平均羽化率、平均产卵量和平均孵化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室内饲养的小菜蛾除第五代在平均蛹重和平均孵化率上与田间种群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均与田间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使用室内饲养的小菜蛾进行药效试验时得出的结论理论上可反映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建福州地区9~10月份的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表明影响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数量的重要因子是捕食与其他,其控制指数为2.8125;其次为寄生,控制指数为2.3181;而病亡的控制指数为1.2141.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2.833.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对张家口地区自然种群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茚虫威EC药剂对小菜蛾的LC50为0.138,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为0.02.结论是茚虫威对张家口地区自然种群小菜蛾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即小菜蛾对5%茚虫威EC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8年珠三角6个地区小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虫酰肼和灭多威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小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倍数介于1.08~41.86,所测试的6个田间种群有1个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出高抗水平,有1个种群表现出中抗水平,4个种群表现出低抗水平;对溴虫腈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是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重要害虫,常年发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提高预测预报和防控水平,应用性诱剂对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对该虫发生的影响,明确了小菜蛾种群消长规律.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小菜蛾的诱虫量在2月份出现1个小高峰,6~7月份数量较低,而9~11月份是一年中的第2个高峰,发生数量居全年最高.小菜蛾成虫数量与气温变化有显著相关性.随着温度上升,小菜蛾的诱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菜蛾成虫数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符合二次线性方程y=-18.0285+13.7018x-0.3906x2.小菜蛾成虫数量与降雨量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当雨量由少到多时,成虫数量随之减少.两者间关系可用方程y=94.69464-0.4431 1x+0.000897x2描述.  相似文献   

11.
南昌小菜蛾种群动态、天敌种类调查及4种药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寄主、天敌与农药之间的关系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药剂控制害虫的基础。为此,调查了江西南昌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并评价了4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地区小菜蛾成虫和幼虫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即春峰和秋峰,春峰主要发生在4~6月,秋峰发生在10~11月;该地区小菜蛾天敌有16种,其中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是优势天敌,其种群数量与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天敌追随现象;综合分析4种杀虫剂的影响,认为在生产上宜优先选择施用6%乙基多杀菌素SC和24%甲氧虫酰肼SC,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不宜单独用于小菜蛾的防治,需与乙基多杀菌素等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或在小菜蛾种群数量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而10.5%三氟甲吡醚EC则应在小菜蛾重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应用性诱剂对宝鸡地区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3个监测点的秋甘蓝的小菜蛾幼虫和成虫的种群动态以及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因海拔高度不同引起的温度差异导致了小菜蛾幼虫和成虫在3个监测点的终见期、高峰期、最高峰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均有所不同。为宝鸡地区小菜蛾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灭虫灵乳油对小菜蛾相对敏感种群、抗溴氰菊酯种群、抗快灵种群及抗DDVP种群的活性。结果表明,灭虫灵对4个种群小菜蛾的活性基本上无差异。田间防治抗性小菜蛾每亩a.i.012~024g,防效90%左右,持效期7天以上。防治柑桔红蜘蛛浓度为05~1mg/kg,防效95%以上,持效期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供试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结论】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药性加剧。  相似文献   

15.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群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的性质研究表明,小菜蛾各种群成虫与幼虫AChE活性相比,差异极显,成虫是幼虫的5~7倍;武汉种群小菜蛾成虫和幼虫AChE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小.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性质研究表明,宣化、武汉、云南3个田间种群GST活性较高,明显高于台湾敏感品系;北京种群GST活性较低,与台湾敏感品系近似。  相似文献   

17.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周期14 L∶10 D条件下,将浸泡过油菜汁液的卡片插入产卵瓶中,让小菜蛾在卡片上产卵,将更换下的卵卡放到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上孵化饲养,结果得到大量发育良好、虫龄一致的小菜蛾幼虫,并且连续饲养多代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合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根据试验要求,可采用低温冷藏方式调控小菜蛾的发育进度,在低温4~5℃条件下,卵和蛹的冷藏时间分别控制在20,15 d内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浸叶和点滴方法,就贵阳、安顺和遵义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和氟虫腈的敏感性很高,对杀螟丹和杀虫双的敏感性较差,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农业大学农场油菜地为研究对象,对油菜田中小菜蛾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消长趋势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太谷地区小菜蛾及其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并为山西晋中地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小菜蛾的发生自4月下旬开始呈增长趋势,于5月下旬达到高峰,而降水降温使小菜蛾发生量显著减少。另外,捕食性天敌与油菜田小菜蛾的种群数量消长上存在天敌追随现象。建议防治适期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