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高热病”以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传染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传播速度快,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当前养猪业生产现状,对该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措施、暴发时的控制措施以及临床防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猪“高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高温、高湿的夏季,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以致出现高热病。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近些年,此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病因复杂,临床上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采取以生物安全为基础,保健为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病"以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传染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传播速度快,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当前养猪业生产现状,对该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措施、暴发时的控制措施以及临床防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猪"高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猪业一直没有摆脱动物疫病的困扰,特别是近2年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严重的损失。虽然我国已经确定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株是猪“无名高热”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是,许多地方的疫情表明,猪“无名高热病”的致病原因复杂,除了涉及多种病原外,卫生管理不当是猪“无名高热病”发生的温床和疫情难防难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5.
刘明洋 《中国猪业》2010,5(11):41-41
随着2006年7月江西第一次猪高热病的爆发,标志着我国猪病的发展与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猪高热病以高发病率、高热不下、高死淘率而闻名于世。几年来,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6年9月农业部把此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俗称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我国暴发猪高热病。高热病的发生使我国养猪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国家农业部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高热病的大面积流行得以控制,但是高热病的彻底根除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养猪业的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近一两年,猪高热病仍在部分地区小范围发生,且表现出临床症状多  相似文献   

8.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了生猪“高热病”疫情,当时由于病因不明.而泛称为生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病综合征,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经过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农医发[2007]10号文件,编者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的流行发生状况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以来.一种被称为”高热病”、”无名高热“的灾难性临床疾病袭击各种规模的养猪场.我国养猪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这次疫情最初(6-7月份)较为集中发生于我国的南方少数省份,后逐渐扩散和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养猪省份和地区.至今疫情仍未平息。发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皮肤发红为特征.而且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故暂定名为”猪高热病”。此次疫病的流行和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据估计疫病的流行造成病死及淘汰猪数量达数千万头.这对中国的养猪业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1.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一种以发热、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死亡率高,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因病因还没有得到明确定论,所以,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无名高热病综合征”。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率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结合实际诊疗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以及病猪的治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流行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发病范围广,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兽医导刊》2009,(9):15-15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热综合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以《“猪高热病”的防制及其启示》为题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动物保健》2009,(9):15-15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热综合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以《“猪高热病”的防制及其启示》为题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夏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畜牧部门,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李传新 《北方牧业》2007,(12):14-14
自去年五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后经专家诊断该病系由变异性的猪蓝耳病病毒引发,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猪无名高热犹如凶神恶煞般地始终在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据统计,仅今年1~5月份我国就因猪无名高热病造成1.8万头猪死亡。当前,又至猪无名高热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农业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保障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为配合农业部的这一批示精神,我们决定自本期开始在“现代养猪”栏目中开辟“猪无名高热大家谈”专栏,通过此栏目,我们将向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些全国各地防控猪无名高热病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广大的读者关注。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农科院所的曾医专家、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猪高热病的重要防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本文通过对我国猪高热病发生的历史回顾,探索发病原因,提出猪瘟控制的核心是免疫,蓝耳病的控制要用疫苗免疫,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在高热病控制中不可忽视,而高热病防制的根本策略是加强猪场管理与执行。这些重要的防控原则,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1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以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严重等特点。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导致治疗成本增加、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又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热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为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猪流感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1].高热病具有发病周期短,发病快、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死亡率比较高、治愈率比较低等特点,由于病因十分复杂,在临床上控制十分困难,治疗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不仅造成很多养殖户财产上的损失,还威胁人类的健康以及整个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学的应对高热病,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出现疫情时采用有效的方式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