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可分为两种疾病。一种是冠状病毒性腹泻;另一种是环状病毒性腹泻。临床特征都表现顽固性腹泻。发热、鼻漏、咳嗽、水泻、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及淋巴组织显著损害。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5,(10):19-1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由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病牛出现黏膜糜烂发炎以及黏膜坏死和患病牛出现腹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被称作牛病毒性腹泻或者牛黏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奶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奶牛病毒性腹泻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病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发热和腹泻为特征,发生于牛的热性传染病.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分布广泛,流行性严重,是我国乃至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牛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养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的防治牛病毒性腹泻,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变化...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BVD—MD)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牛、羊和猪的一种急性热牲传染病。牛羊发生本病时的临床特征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猪则表现为怀孕母猪的不孕、产仔数下降和流产,以及仔猪的生长迟缓和先天性震颤等。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致病机理及实验室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也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MDV)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以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征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黏膜病毒所致的一种世界广为传播的传染病。以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笔者对犊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会造成牛只黏膜发炎、糜烂,甚至坏死,同时会造成牛只腹泻,对牛只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对各年龄段以及不同品种的牛只都具有感染性。本文总结了1例牛病毒性腹泻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措施、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免疫接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预防措施,帮助养殖户将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牛羊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羊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发热和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特征,部分病畜常伴发蹄叶炎及趾间蹄冠处糜烂、坏死及跛行症状。其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给牛羊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黏膜病毒所致的一种世界广为传播的传染病.以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笔者对犊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牛传染病,该病以腹泻、急和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流行在我国牛群中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牛病毒性腹泻病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兽医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诊断检测及防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粘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粘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腹泻、产奶量下降、妊娠牛流产、产畸形胎或死胎为主要临床特征,将本病简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的黏膜病。牛群一旦感染本病,每年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1946年美国首先报道,随后在美国的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相继出现该病的报道,分离得到该病的毒株。1971年,美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感染牛的典型症状是牛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发热以及随后的产奶量下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可导致怀孕母牛的流产和死产,产下存活的小牛可出现免疫耐受,并会终生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