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是为害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本试验着重做出了5%氯虫笨甲酰胺悬浮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在吉林省榆树地区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并对防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稻二化螟发生盛期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降低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中防治二化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水稻二化螟为害逐年加重,为寻找价廉物美、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新型农药,进行了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目前的水稻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的上升,2%阿维菌素乳油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理想药剂之一,建议在二化螟卵孵盛期以喷雾的方式使用,667 m2用量为20~25 mL。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几种试验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其安全性等,为农民生产中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得出福戈、杀虫双水剂、杀虫单等药剂可用于大面积防治水稻二化螟,防治应做到交替使用,延缓二化螟对药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水稻二化螟对稻米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分析了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提出了其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能够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达州地区为例,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为害特点,并分析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药物防治和其他防治管理措施,以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屈丽莉 《农技服务》2014,(6):138-138
通过在大洼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示范,结果表明:对性信息素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防治二化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6.
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目前的水稻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的上升,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理想药剂之一,建议在二化螟卵孵盛期以喷雾的方式使用,每667 m2用量为20~25 mL.  相似文献   

17.
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5种农药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丁虫腈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和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在目前水稻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二化螟抗药性增强,以上4种常规农药交替使用防治水稻二化螟为理想途径之一,建议在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二化螟的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以期指导防治水稻二化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胡学友孙友武20世纪70~80年代初,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较重,1981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公顷次左右.此后,二化螟种群数量急聚减少,在绝大部分地区对水稻生产已不构成威胁,二化螟由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9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快速回升,1999年二化螟在我市重发,当年全市发生面积5.3万公顷次左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都偏重发生,在我市再度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市水稻丰产丰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