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加重,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与发育。五家渠在棉花生产上,结合滴溉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1轮作倒茬对盐碱较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  相似文献   

2.
二、光能利用和光合产量太阳光能是棉花生产一切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棉花通过绿色器官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貯存于有机物质之中。改善棉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是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一项基本技术因素。为了探讨棉花丰产栽培的技术途径,这里介绍几种研究光能利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社属稻棉轮作地区。全社7690亩棉田,一般稻茬棉田占20—30%。现在看来,这样的布局对于确保粮棉双高产是适当的。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新调的稻板茬棉田,一般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影响大面积平衡增产。前几年,我们棉花亩产都在100斤左右,稻茬棉花一般比重茬棉花亩产低20斤左右。在现行的轮作制条件下,怎样使稻茬棉高产,这是棉花生产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和丰富“三土”经验,更加自觉地推广这一增产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各地贫下中农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坚持植棉技术改革,大面积丰产和高产典型大量涌现,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植棉经验,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我们在总结这些高产技术经验的同时,进行了几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研究两熟棉田高产的关键技术,力求找出丰产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的主要动态指标及其主要生理指标,更好地为大面积棉花丰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非常有利。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运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运用地膜覆盖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佳。然而采摘棉铃之后,如果没有将地膜回收工作充分做好,棉田中会残留很多地膜,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棉田肥力下降,对播种之后的棉花种子发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影响棉花根系的正常发育,降低棉花产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棉田残膜回收工作,采用机械化棉田残膜机具,在棉花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及采摘棉铃后,对棉田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能控制和减少棉田污染。基于此,结合实践探讨了新疆棉田地膜污染情况与残膜回收现状,对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新疆地区棉田残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经国 《作物学报》1964,3(3):259-270
根据关中地区水文气象条件和棉花需水规律的研究资料分析,说明关中的气候和土壤资源完全能满足旱地棉花丰产所要求的条件。丰产示范结果进一步证明关中旱地棉田是能够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其关键在于掌握自然特点,运用旱地丰产栽培技术,保证全苗和促进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7.
正7月中旬是棉花生产入伏期的生育时期。入伏前长势稳健,能结上伏前桃,可为棉花打下较好的增产基础;入伏前发育滞后,就增加了增产增收的难度。从棉花生产总的情况来看,今年的生育进度较上年提早3~5天,据我们7月15日在田间调查,多数棉田的棉花品种搭起了丰产架子,棉株高度已达80~100厘米,果枝12~15层,单株有伏前桃1~2个,多的达4~5个,单株果节数45~60个,生长发育比较正常而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84.2%;且可利用日照时数、可利用太阳辐射量、可利用生理辐射量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71.6%以上;生长期利用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了71.3%。在棉田受到较严重的冰雹灾害情况下,年平均总产值18998.7元·hm2,不仅高于未受雹灾的单作棉田12.5%,比受灾单作棉田高145.9%,平均纯收入为7632.3元·hm2,虽然比未受灾单作棉田的纯收入低20.2%,但远远高于受雹灾的单作棉田以及受灾严重又复播玉米田的纯收入,平均增收8144元·hm2。  相似文献   

9.
棉花作为目前团场的支柱产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发展棉花的同时,棉田病虫害危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三虫”、“两病”直接影响当前棉花的产量。无害化防治与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  相似文献   

10.
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止棉田棉株旺长疯长,塑造高光效株型,减少花蕾脱落,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地运用化学调控技术,是确保棉花发挥增产优势、创造高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棉花的经济产量主要是通过绿色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积累起来的。为了夺取棉花高产,在苗期应迅速提高叶面积系数,使棉花早发稳长,充分利用光能。开花结铃期又要稳定合理的叶面积,使它们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一干物质,为棉铃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的增加,光合产物也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叶面积也不是越大越好,如群体过大,势必造成棉田荫蔽,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总干物质并不增加,干物质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棉花种子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收中喷花”的技术路线.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多年的棉花生产实际检验,三桃齐结很难做到。早发棉田,伏前桃结多了,到结铃盛期营养供应不上.伏桃并不多结,后期易早衰.直接影响棉种质量:晚发棉田.秋桃中的晚秋桃比例较大,后期遇低温往往铃轻子瘪.也不能达到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密”,是农业“八字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产措施的中心环节。过去,我的试验棉花,大水大肥密度小,靠培育“大个子”棉花夺高产。群众说:“劳模经验好是好,就是我们学不了。”群众的评价,实践的启示,使我逐步认识到,稀植大水大肥的栽培方法,尽管也能获得高产,但用工多、成本大、生产期长,只能用于小面积。只有“密矮早”的栽培方法,才能适用于现在的栽培制度和生产条件,是夺取棉花大面积高产优质,降低生产成本的可靠途径。近年来,我开始摸索“密矮早”植棉技术。通过几年实践,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根据棉田大小苗、多株苗、棉株生长发育变异幅度大等特点,在常规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棉花均衡生长创高产的关键措施。棉花均匀度概而言之,指棉花生长发育均匀一致,棉田长势、外部形态整齐以及相关栽培措施均匀一致。棉花均匀度指标有出苗整齐度、留苗均匀度、现蕾整齐度、开花整齐度、吐絮整齐度、株高均匀度、肥水均匀度、管理均匀度、综合形态指标均匀整齐等。  相似文献   

16.
棉花高密度栽培在棉花高产县及新疆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回升慢、倒春寒天气频繁、土壤往往不同程度返盐返碱,基层植棉单位又往往不按农田生态屏障保护程度确定适宜的冬、春灌农田次序,不能合理确定棉花的始播期及不同类型棉田适播期,棉田整地质量、播种质量均因各种原因达不到棉花播种对待播棉田要求,棉花播种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缺苗、断垄;在棉田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缺苗、断垄严竣形式下,新疆的棉花新品种(系)的试验、示范繁殖人员在极为被动情况下,通过“一穴留双株”等方式解决了新品种(系)引种试验、示范棉田大规模缺苗、断垄后的棉田有效保苗株数问题,历经多次失败,最终多次刷新了全国棉花高产纪录,创造出了棉花高密度栽培新模式,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索江汉平原棉区棉花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及其原理与技术。1992年对六种三高棉田优化模式与传统麦棉模式在三地九点十八大区108个小区进行了系统的大区对比多次重复试验研究;1986—1991年对三高棉田优化模式中的菜椒棉与传统麦棉模式中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三次重复大区对比连续六年的系统研究,1989─1994年对三高棉田优化模式在江陵棉区进行了定点试验示范应用推广研究。三高棉田优化模式研究与应用的结果证明三高棉田优化模式是棉花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把传统的经验植棉逐步推向科学植棉,把传统的高产、产品植棉逐步推向商品、市场植棉的一项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植棉观念的更新,主产棉区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棉花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早熟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我们过去调查,两熟棉田采用育苗移栽,产量此麦行套种和麦后直播增产5.7—78.7%,前作三麦增产31.9%。据泗阳县棉花原种场采用育苗移栽的经验,一千亩棉田平均单产在200斤上下,比直播增产11.4—24.8%,霜前花增产26.8—38.7%;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延安地区棉花生产形势大有好转。从调查访问中我们感到,陕北棉区存在着无霜期短,平均气温低以及植棉技术发展较慢等不利因素,但更要看到那里的有利因素:一是土地宽广,增产潜力大。当前大部棉田上塬上山可以避免川水地粮、棉争地,有利于提高川水地粮食作物复种指教,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山、塬地种棉花能不能保种保收?根据群众已有经验,不但可以保种保收,搞好了,还可以高产、稳产。1974年是严重的干旱年,全年降雨仅327.2毫米,棉花生长季节5~9月降雨仅226.9毫米,1975年又是个罕见的涝年,5~9月降雨513.5毫米,用这两个旱、涝极端的气候年份的增  相似文献   

20.
棉田烂种、缺苗主要原因及保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国 《种子》2004,23(11):93-95
通过对新疆棉花高产县棉田烂种、缺苗原因分析,指出播种期预测不准确、棉田生态屏障差、整地与播种质量差、湿墒或缺墒播种、种衣剂问题、枯萎病与黄萎病危害是棉田烂种、缺苗主要原因;提出了棉田保苗对路的措施,对新疆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