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3.
正凡纳滨对虾是天津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自2000年引入以来,养殖面积从100亩发展到30多万亩,逐步形成了从引种、繁苗到养成、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但天津地处北纬38°34'-40°15',外塘养殖受气温及水温的影响,养殖周期短,每年只能养1茬,亩产200~300千克。为提高北方地区对虾池塘利用率,借鉴"温棚模式",因地制宜地形成北方"工厂化育苗车间+外塘"养殖模式,契合北方气候,合理利用养殖池塘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池塘"一年两茬"养殖。该模式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天津地区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试验池塘亩产量400千克以上,提升了经济效益,适宜在北方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且因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暴发病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后来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5.
陈金仙 《水产养殖》2009,30(1):20-21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比较斑节对虾单独养殖、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3种养殖模式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试验结果显示,皮氏罗尔斯通氏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致病菌的丰度相比于对照组沉积物均明显下降。与非海水养殖池塘对照沉积物相比,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中硝酸盐还原生成氨氮的相关基因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硫化氢的相关基因含量更高,而亚硝酸盐和氨氮利用基因含量较低。3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中,斑节对虾单独养殖和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池塘沉积物中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基因丰度均高于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模式。此外,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一些特定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由包括交替单胞菌、拟杆菌、着色菌、黄杆菌、脱硫杆菌和脱硫弧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完成。探明不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中潜在的人类致病菌情况以及氮、硫等基本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优化养殖技术、控制疾病暴发同时提高养殖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对虾养殖是水产中重要的产业。对虾养殖从上一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诸多病害如WSSV、EPH、EMS和WFS的洗礼,仍坚持创新和发展。在诸多业界专家学者和广大养殖者的专研和努力下,如今养殖模式多样,养殖密度和产量逐年攀高。随之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户为了缓解养殖池的内源污染压力,严格控制投喂量,导致池塘弱势群体的数量增多,瘦身和生长缓慢的弱虾普遍存在。一旦池塘水质、气候突变,池塘中的弱势群体就很有可能出现肠炎、黑鳃等症状,甚至出现死亡。严重的可能爆发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海阳市海河大坝的内侧,分布着两万余亩的泥质池塘。如何利用好这部分池塘,提高产出,为渔民增收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海阳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的技术人员,通过近几年的试验,一改单纯养殖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实行了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间投美洲帘蛤的混合养殖模式,使池塘产出和效益明显提高。现将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混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湛江低位池塘养殖对虾约有30多万亩,占全部对虾养殖池塘面积60%。但由于大多数的低位塘投产年限长,多数始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经多年养殖,池底老化极为严重,同时由于外海大环境越来越恶劣,养殖对虾病害越发严重,采用单一养殖对虾模式多以失败告终。近几年来,不少池塘采用鱼虾混养的模式提高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但对于搭配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本研究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FWP)、海水池塘养殖模式(SP)、高位池养殖模式(HP)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FP)]下凡纳滨对虾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FWP和HP下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白斑病毒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从单一品种养殖到多品种立体养殖,提高虾池的综合效益,降低单一品种养殖风险。日照市东港区经过十几年养殖摸索,形成虾、蟹、贝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即四放五收养殖模式(四次放养、五次收获)。养殖风险降低了,但养殖病害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到养殖中后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镇化发展,陆源污染使河口区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对虾养殖病害日益增多。依靠换水的对虾养殖方式已经行不通,当对虾养殖到中、后期,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累积,极易引起对虾中毒、发病和死亡,富营养化也导致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对虾养殖生产难以正常开展。传统养殖方式中通过换水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当下的  相似文献   

13.
<正>自对虾病毒流行病暴发之后,海水池塘的对虾养殖业急速滑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攻克对虾病毒病,从而积极探索海水池塘的综合利用技术,虾蟹贝混养是目前海水池塘的综合生态养殖主要模式。浒苔是一种大型底栖藻类,不仅是造成2008年青岛近岸海域绿藻的主要凶手,而且给海水池塘养殖带来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和方式不断丰富。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对虾的主养区,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苗种多使用来自福建、海南的一代苗;养殖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内土池养殖、室内覆膜养殖、室外土池养殖(大池塘、小池塘)等养殖方式。尽管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前景广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苗种质量难保证、土苗泛滥、滥用药物等,影响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因此,应加强对虾养殖和育苗过程的监管,扶持对虾育种研究,建立和规范育种体系,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加强疾病防治等工作,以促进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围隔式集约化对虾养殖模式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环保、高效养殖模式,其池塘的四面采用地膜护坡,一个养殖单元四周用围网防蟹,隔离细菌、病毒。在养殖过程中,池塘只少量添加经蓄水池消毒处理过的水,基本做到在养殖期间不向外海排水,以有效保护外海生态环境,做到无公害养殖,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对虾养殖面积,提高单位水体的对虾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的一个方向。一、池塘的基本条件养殖池塘水深1.5m~2.0m之间,养殖池及蓄水池之间均用地膜围隔,每亩养殖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每口池塘均有一个闸门,蓄水池进水闸门用80目…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17.
<正>对虾是河北省沿海地区海水及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其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采取池塘单养或池塘鱼虾混养模式,南美白对虾采取海水或淡水池塘单养模式。为掌握河北省2012年对虾养殖病害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现场调查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现场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虾病监测与防治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病害专项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刺参、对虾、三疣梭子蟹的多品种混合养殖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效益不显著。而将刺参、对虾或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从而构建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在虾池综合养殖模式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国的对虾池塘综合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万公顷以上,养殖对虾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与海区水交换明显减少,暴发性虾病有所控制,对虾产量逐年回升,充分显示了虾池综合养殖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