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杀菌剂,通过试验表明,氟噻唑吡乙酮单剂及桶混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第二次药后7d,防效均在70%以上;第二次药后14 d,防效均在76.3~88%。建议在生产使用25%氟噻唑吡乙酮(SC)3.2~4.0ml/mu、氟噻唑吡乙酮12 ml/mu+阿米西达124 ml/mu或氟噻唑吡乙酮12 ml/mu+瑞凡100ml/mu进行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2.
三种农药防治稻水象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锐劲特SC25ml/666.7m^2.,35ml/666.7m^2.,45ml/666.7m^2,20%三唑磷EC110ml/666.7m^2,40%辛硫磷EC75ml/666.7m^2防治稻水象甲,其中5%锐劲特45ml/666.7m^2药后5d、10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0.0%,药后25d控制幼虫的效果仍有75.0%,而40%辛硫磷EC对应的防效分别为91.43%、73.33%,对控制幼虫的防效为63.16%。建议这二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不同浓度及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玫瑰香葡萄进行无核化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玫瑰香葡萄无核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玫瑰香葡萄生产提供有效的无核化处理技术。【方法】以4种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吡效隆(CPPU)、脱落酸(ABA)和氯毗脲(KT-30)对玫瑰香葡萄进行无核化处理,试验共设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选取长势一致的花序,于花前2d对花穗进行第1次浸泡处理,15d后再浸泡一次。葡萄成熟后测定单果重、颗粒大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无核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结果】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玫瑰香葡萄的无核率,其中以处理1的效果最好,果实无核率达86.0%;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获得与常规有核栽培大小及品质基本一致的果实。【结论】生产上宜在玫瑰香葡萄开花前2d用20mg/LGA,处理花穗,15d后再用10mg/LGA,+2mg/LKT-30+10mg/LABA处理一次,能获得与常规有核栽培大小及品质基本一致的无核化果实。  相似文献   

4.
不同膨大剂对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无核葡萄品种无核白鸡心为试验材料,以当前普遍使用的膨大剂赤霉素和吡效隆来进行试验。研究表明,盛花期蘸施吡效隆、盛花后10d蘸施50mg/L的赤霉素处理对无核白鸡心葡萄膨大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明显,而且可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成熟期提前4-5d。用药剂处理过的无核白鸡心葡萄普遍出现果穗的果柄硬化变脆,并在穗轴上出现纵裂,但随着处理时间、浓度和处理次数的减少,硬化程度均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5.
以塑料大棚内四年生粉红亚都蜜葡萄为材料,在盛花前5d、盛花期、盛花后15d3个时期,依次用60mg/L、40mg/L及30mg/L的CPPU溶液浸泡花序或幼果穗,研究不同处理对粉红亚都蜜葡萄座果率、无核果率、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溶液处理花序或幼果穗后,可使粉红亚都蜜葡萄达到无核及果实膨大的效果;盛花前处理显著提高了座果率(81.32%),无核化效果也最为明显,无核果率高达92.23%;盛花期和盛花后处理显著促进了果实膨大,平均单果重分别达7.15g和8.51g,且处理后果穗显著变大、果刷变长、果皮变厚,但风味品质(固酸比)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无土栽培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叶片中Ca、Mg、Fe、Mn、Cu、Zn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用不同基质配方栽培,除Mg以外,番茄叶片中其他元素的含量没有极显著性差异。番茄叶片中的Ca元素在整个生长期内呈先下降后迅速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18.410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4.789 8 mg·g-1; Mg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30.515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12.637 8 mg·g-1;Fe呈上升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0.478 7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0.193 8 mg·g-1;Mn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65.942 9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为40.928 6 μg·g-1;Cu元素含量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300 d,为13.785 7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5.3143 μg·g-1;Zn元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后期又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20 d,为116.8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26.357 μg·g-1。

  相似文献   

7.
用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连续两次喷施40%嘧霉胺悬浮剂1200ml/hm。的效果较为理想,第2次喷施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7.1%、72.6%,与常用药剂施佳乐1050ml/hm。差异显著,番茄折合产量最高,为44550kg/hm^2,较对照增产10.96%。  相似文献   

8.
40%氟硅唑·多菌灵水乳剂,用于防治稻曲病,20ml/667m^2的处理,在破1:7前7d和破口期连续2次用药,穗防效、粒防效分别为64.54%、66.67%,基本上接近对照药剂30%爱苗15ml/667m^2在破口前7d1次用药的效果。40%氟硅唑·多菌灵EW用量低于15ml/667m^2的处理、20ml/667m^2在破口期1次用药的处理,其穗防效、粒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30%爱苗15ml/66m^2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45%灭铃宝乳油剂量以874.5ml/ha和1312.5ml/ha防治棉铃虫卵和幼虫效果理想,药后1d防效就分别达82.50%和86.30%,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辛硫磷油.  相似文献   

10.
3l%三拂ME70ml/667m^2防治高龄稻纵卷叶螟药后3d、7d防效和保叶效果较为理想,与5%锐劲特SC40ml/667m^2相当,对褐飞虱控制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11.
1986~1989连续三年对啤酒大麦80-15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每亩18-20万苗为宜,播期在10月27日至11月3日,亩施氮磷钾配合分别为7.5公斤、5公斤和5公斤.2.氮肥分施有利于增产.基肥、腊肥和拔节肥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20%:20%.3.播期越晚且密度越大.条纹病发生越重. 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氮磷钾肥对80-15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斯美地熏蒸土壤防除烟草苗床杂草和病虫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田间试验示范和室内外测定证明:32.7%斯美地50ml/m^2能够有效防除烟草苗床常见杂草,其除草效果达86.1%(与溴甲烷效果相当),比手工除草节约用工率84.3%,斯美地50.75,100ml/m^2的除草效果差异不显著,其用药量以50 ̄75ml/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鱼虾养殖等水域采取无人机和喷雾机喷施不同浓度的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无人机每亩喷施10ml、15ml、20ml防治美国白蛾2-3龄幼虫,施药15d后防治效果后分别达到57.43%、73.15%、88.28%;喷雾机喷施1500、2000和25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1-3龄幼虫,施药15d后分别达到94.82%/88.51%、87.63%。在防治生产上,防治时期以美国白蛾幼虫1-2龄为佳,选择喷雾机喷施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在树木高大、交通不便的林分,可采用无人机每亩喷施20ml药剂,防治效果良好。该药剂对鱼虾安全,可在鱼虾养殖等水域大面积推广,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于1994—1996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莠去津、禾耐斯、乙草胺、拉索、巨星和2.4—D丁酯单用及混用于春、夏玉米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春玉米田单用乙草胺200—300ml/亩,或禾耐斯75—100ml/亩,或莠去津200—300ml/亩;夏玉米田单用莠去津150—200ml/亩,或拉索300ml/亩对禾草株防效达90.4%以上,对阔叶草株防效达80.7以上。春玉米田乙草胺100—200ml/亩十巨星1g/亩,或禾耐斯50—75ml十莠去津100—150ml/亩,夏玉米田2.4—D75—100ml分别与莠去津100—150ml/亩、拉索300ml/亩、或禾耐斯60ml/亩混用对禾草防效达95.3%以上,对阔叶草防效达90.2%以上,且扩大杀草谱。2.苗后茎叶处理,春玉米田单用巨星1g/亩、或2.4—D50—75ml/亩对禾草防效差,对阔叶草鲜重防效达85.7%以上,单用莠去津200—250ml/亩对禾草防效达94.2%以上,对阔叶草防效达80.1%以上;夏玉米田单用莠去津150—200ml/亩,杂草防效达79.4—84.8%,莠去津100—200ml+2.4-D50-7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光温室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药(CK)、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T1)、6%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 875 mL/hm2(T2)、6%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 200 mL/h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T3)4个处理,研究了生物农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协同化学农药代森锰锌减量施用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营养指标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使用(处理T3)农药用量减少,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显著,番茄生长旺盛,营养指标有明显改善,产量提高,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素饱和设计,定位研究了农家肥、麦草、氮、磷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施肥措施,可使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4种肥料对土壤水分生产效率影响的顺序为;氮肥>农家肥>磷肥>麦草.其中农家肥和氮肥是正效应,麦草和磷肥呈负效应;各肥料间尚有一定的交互效应.当前提高羊地小麦水分生产效率的较好的肥料结构为:农家肥7500kg/亩,氮肥12.5 kg/亩,磷肥2~5kg/亩,不施用麦草.  相似文献   

17.
本次试验针对棉隆30kg/亩土壤处理方法,设置了两个处理时长,旨在研究通过棉隆相同浓 度条件下土壤处理不同处理时长对芹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24 天覆膜土壤处理的芹 菜地生长82 天后,芹菜死亡率为8.9%,产量为6954.5kg/亩;经过10 天覆膜处理的芹菜地经过相同生 长期后芹菜的死亡率为18.1%,产量为6219.4kg/亩;对照经过相同生长期后的死亡率为54.5%,产量为 2927.7kg/亩。因此,说明棉隆覆膜对芹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与土壤处理时间长短存在直接关系。系 统性研究棉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测定了5头贵州香猪和5头版纳微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的 9~12天,贵州香猪为 26.00ng/ml,版纳微型猪为24.30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香猪和版纳微型猪在妊娠-3~12天与发情周期-2~12天的孕酮含量变化相近,妊娠 12天峰值香猪为 21.40ng/ml,版纳微型猪为 27.80ng/ml;在妊娠12天后两品种猪孕酮含量略有下降;16~20天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天后有明显差异(P<0.01),可供早期妊娠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菌灵与氟硅唑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配农药的使用,研究了多菌灵、氟硅唑单施及其混配施用后28 d内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施药28 d内,多菌灵(20 mg/kg)与氟硅唑(2 mg/kg)单施后对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激活作用,将多菌灵(20 mg/kg)与氟硅唑(2 mg/kg)按剂量混施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处理情况对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酶的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劲丰"是利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试验结果表明:"劲丰"对水稻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水稻基部茎秆组织结构,增大膨压与抗折力,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重心,极大地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主要体现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劲丰的最佳喷施时期为水稻破口期,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