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阶段棉花品种(系)发展较快,为减少盲目推广带来的风险,通过对棉花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系),为棉花生产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现将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棉花品种(系)集中展示,鉴定其在本地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为我区棉花主栽品种(系)的确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机采棉杂交后代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株型、产量及品质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机械化生产较大的因素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方法】以陆地棉Z571与中棉所49杂交的F2:3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方差和相关性。【结果】F2:3群体株系材料间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分离,且后代中出现了许多超亲个体,在田间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株高、单株果枝数与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单株营养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铃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反。【结论】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高产高品质的株型特征为单株营养枝数较多;选育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时要选择铃数较多、铃重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2008年哈密垦区棉花高产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获得高产,除选育高产优质品种和依靠科学的技术管理外,气象条件也是影响棉花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年优越的农业气象条件对哈密垦区棉花丰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1)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冷空气活动少,对棉花播种出苗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褐棉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定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李定国  聂以春  林忠旭 《作物学报》2017,43(12):1733-1745
陆地棉的遗传基础狭窄,阻碍了棉花的遗传改良进程。为有效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野生种黄褐棉(AD4)为供体亲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B0011品系为受体亲本(国审棉华杂棉H318的亲本之一),构建了含71个株系的导入系BC5S5群体。基于SLAF-seq的基因分型和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导入系在产量和纤维性状方面具有很大的变异,共检测到48个QTL,其中包含19个产量和29个纤维构成因素相关的QTL。在At亚组检测到9个性状的32个QTL,在Dt亚组为16个。进一步对QTL加性效应方向分析显示,其中有30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18个QTL的加性效应为负。本研究结果为利用黄褐棉重要农艺性状有利等位基因改良陆地棉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研究棉花陆海杂交种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陆海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2份陆地棉材料和5份海岛棉材料配制陆海杂交种,对海南三亚和浙江临安种植的亲本及F1进行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测定。【结果】陆海杂交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普遍具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部分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纤维长度性状在两地间变异系数较小,可以稳定遗传;在产量方面,部分陆海杂交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等性状具有中亲优势,但仍显著低于陆地棉亲本。【结论】获得2个5A级优质长绒棉杂交组合T035和T044,筛选到1个海岛棉骨干亲本塔10-280,可为探讨陆海杂交种棉纤维品质杂种优势遗传规律提供有价值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三个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农艺因素对杂交棉浙杂166的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杂交种若干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因地区而异,金华点要比杭州和慈溪要求较低的种植密度和较高的氮肥用量;播种日期以4月15日播种地膜覆盖的处理铃数最多。从纤维产量和衣指上看,最适密度和氮肥用量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和180kg,播种日期为杭州和慈溪为4月15日,金华为4月20日,播种后全部地膜覆盖。不同密度、氮肥用量及播种期之间,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但慈溪点表现为N1(135kg·hm 2)处理的纤维长度显著低于其它氮肥用量较多的处理。叶绿素含量(以SPAD表示)生育期间变异很大,在初花期和吐絮期,杂交种浙杂166高于其双亲和常规品种泗棉3号,而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恰好相反。杂种及其双亲的MDA含量在生育期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化,且杂种的变化模式与不育系相似,表现为蕾期较低,而初花期及此后保持较高。与双亲相比,浙杂166具有明显的SOD杂种优势,生育期间的变化模式也与不育系相似。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对高产棉花新品种塔河 2 号的打顶效果,为其高产栽培筛选出最适宜的化学打顶剂。试验将 7 个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分别在 7 月 4 日和 7 月 10 日分 2 次进行叶面喷施,并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组(CK),成熟期对塔河 2 号的产量构成和纤维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5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塑控 75g/hm2,塑控 150g/hm2)、T7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30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降低,T1 处理(缩节胺 75g/hm2,向铃转 150mL/hm2)、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T3 处理(缩节胺 75g/hm2,矮壮素 150g/hm 2)、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T6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15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增加;化学打顶后衣分增加1.21%~9.53%,籽棉产量增加 7.69%~21.92%;籽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增产最显著的 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较 CK 分别增加 7.94%、23.08% 和 6.03%,但品质等级由 B 下降为 C;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品质等级不下降,且籽棉产量增加相对较高(15.85%)。综合来看,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可作为塔河 2 号目前最适化学打顶剂组合进行大田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探讨了栽培因子与棉株不同座果点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量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4个不同座果点及3个不同部位贡献率经显著性差异检验都达到显著水平的基础上,第二果节棉铃对纤维品质与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30.13%和31.74%;中部果枝棉铃对纤维品质与产量的贡献率也最大,分别为36.30%和37.74%,并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建立了3个栽培因子对纤维品质与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棉花新品种SGK958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运用偏相关、通径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产量与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纤维品质性状与纺纱均匀性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产量因素性状组与纤维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以期从中获取有生物学意义的有关统计参数,为棉花育种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从1995年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始受理转基因抗虫棉参试以来,共审定冀中南春播转基因抗虫棉品种35个,杂交种20个,本研究对审定品种的主要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多集中在2006~2008年,常规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呈上升态势,杂交种产量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2002~2003参试年份之前衣分逐年得到明显提高,以杂交种最为明显,从37.6%上升到41.9%,之后逐步稳定在40%左右,常规种衣分也有明显提高,单铃重则延续了上升态势,变化幅度为4.9~6.5 g,单株成铃变化较小.对比常规品种和杂交种表明,杂交种可以迅速改良产量,但到一定程度后,两者表现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杂交棉品种发展较快,为减少盲目推广带来的风险,现将目前我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杂交棉品种集中展示,鉴定其在本地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为我区杂交棉主栽品种的确定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可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其配方与气候条件相匹配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和籽棉产量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不同可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不覆膜对照(CK)相比,常规地膜(PE)、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降解地膜(PBAT)、聚乳酸降解地膜(PLA)和...  相似文献   

15.
曹宇嘉  刘景辉  米俊珍  王英 《种子》2022,(1):99-105
本研究选取10个黍子品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0个黍子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括晋黍8号、晋黍9号、晋黍5号、晋黍7号、雁黍7号、晋黍6号和晋黍3号共7份材料,其生物产量、株高、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较低;第二类仅有齐黍1号,其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第三类包括榆黍1号和晋黍1号,表现为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10个黍子品种生长特性、籽粒品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榆黍1号和晋黍1号品种表现优于其他品种,株高分别为84.31 cm和81.48 cm,籽粒产量分别为6 646.39 kg/hm2和6 363.28 kg/hm2,生物产量分别为15 026.09 kg/hm2和14 962.05 kg/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8%和15.1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33%和4.63%。7个性状与产量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穗重、SPAD值、根冠比、穗长、千粒重、株高、生物产量,而生物产量和株高则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ZD-90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s GK3为材料,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对照,研究了镉(Cd)胁迫下棉花生育期内的植株生长、产量、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Cd对植株的生产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植株生长量、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降低。Cd胁迫对棉花单株铃数、铃重和单铃种子数的影响较大,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Cd处理间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棉花植株体内的抗氧化化物酶(POD、SOD和CAT)活性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初期或低浓度胁迫条件下迅速升高,但随着Cd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受到抑制。植株体内累积的MDA含量则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3个品种比较,TM-1对Cd较敏感,ZD-90次之,s GK3受Cd胁迫的为害相对较轻,是一个较耐Cd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英欣  张忠联 《种子》1998,(5):26-28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强度与产量、衣分呈负相关,但偏相关系数小无真实相关性。纤维强度与伸长率、籽指是极显著或近显著正相关。伸长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衣分是显著偏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整齐度、马克隆值是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籽指呈显著偏正相关。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但籽棉产量与衣分是极显著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杜永 《中国种业》2016,(10):45-46
对连云港市13个主要小麦品种作为稻茬小麦进行种植,测定了它们的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淮麦33、连麦7号、连麦8号、连麦6号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烟农19、连麦7号、济麦22、徐麦33等小麦品种品质较优,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结合产量、主要品质性状、抗冻性等综合指标考虑,连云港市目前生产应选择应用连麦7号、烟农19、济麦22、淮麦33等小麦品种,以达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刘慧平 《种子科技》2023,(11):17-19
棉花是一种常异花授粉农作物,产量和优良的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的.目前棉花品种的产量与纤维品质之间大部分成反比,很难同时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导致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无法同时提高的原因是不利性状基因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要同时提高纤维品质和产量,必须从育种方法入手,文章基于棉花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分析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育种的遗传基础,重点研究棉花育种方法,以达到同时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佟斌 《中国种业》2023,(4):79-83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分析了1974-2020年辽宁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辽宁省47年间共审定265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11-2020年审定151个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104.2kg/hm2提升到2011-2020年的3008.1kg/hm2,与20世纪70年代平均产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及2001-2010年、2011-2020年大豆产量分别提高10.4%、13.8%、33.3%、43.0%。审定品种脂肪含量超过22%的品种有34个,抚豆17号脂肪含量达到24.10%;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品种有8个,辽豆16号蛋白质含量达到4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