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杏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新疆野杏)、中亚生态群(新疆栽培杏和李光杏)、欧洲生态群和华北生态群的45个普通杏品种或材料为试材,以梅杏、辽梅杏和辽杏为外组,利用荧光AFLP标记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为130.86,平均多态带为60.58%。4个生态群的多态带百分比比较表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P = 43.59%)>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P = 41.27%)>华北生态群(P = 39.42%)>欧洲生态群(P = 39.42%)>中亚李光杏生态群(P = 37.57%);普通杏在种级水平Nei's基因多样度(H = 0.143)和Shannon信息指数(I = 0.22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H = 0.131;I = 0.202)高于中亚生态群(南疆栽培杏)(H = 0.127;I = 0.195)、欧洲生态群(H = 0.124;I = 0.189)和华北生态群(H = 0.116;I = 0.180),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中亚李光杏生态群(H = 0.113;I = 0.173);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 0.147)显示,普通杏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3%;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GST基因流Nm = 2.901,说明普通杏4个生态群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人为引种可能是产生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初步认为,普通杏起源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通过人为驯化,在新疆南部形成栽培杏中心,并形成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之后通过人为引种向东传播形成华北生态群,向西传播形成欧洲生态群。  相似文献   

2.
采用RAPD技术对17份杨桃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0条RAPD带,其中77条为多态性带,平均多态位点5.92条,多态率达97.19%,表明杨桃遗传多样性的复杂性.利用UPGMA构建了杨桃的亲缘关系树状图,遗传距离为0~2.16093,当入=2.08时,17份杨桃品种可以划分为3个...  相似文献   

3.
李明  胡霞  苗兴军  许正  赵忠 《园艺学报》2016,43(10):1980-1988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212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43条,其中12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5.31%。伊犁河谷野生杏仍然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2411,I=0.3708,PPB=85.31%),吐尔根乡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76.42%)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种群间存在温和稳健的基因流(Nm=1.3680)。UPGMA系统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划分为以霍城样本为主的类群Ⅰ,以巩留和伊宁样本为主的类群Ⅱ和以新源样本为主的类群Ⅲ,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2634,P0.05)。  相似文献   

4.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珙桐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对AFLP引物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0 ~ 500 bp的位点50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48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96.44%;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77% ~ 79.25%,平均为67.00%。在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 = 0.3429,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5107。而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2229 ~ 0.3389,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 = 0.2748,各居群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3219 ~ 0.4877,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3995。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1.60%,基因流Nm为1.8。说明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这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在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之间未找到差异标记。  相似文献   

6.
野生和栽培桔梗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野生和8份栽培桔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为桔梗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9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扩增出80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6.7条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73.4%,显示出了较高的多态性。试验中SRAP数据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6~0.88,并以遗传相似系数0.56为标准,将16份桔梗种质资源分为野生桔梗和栽培桔梗二大类群。  相似文献   

7.
三叶悬钩子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特有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anch.)的12个居群共2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199个位点,其中185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2.96%。三叶悬钩子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99%,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7,Nei’s遗传多样性(H)为0.26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I)为0.417;在居群水平上PPB为62.10%,Ae为1.289,H为0.177,I为0.275。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 = 0.3351,与AMOVA分析的居群间遗传变异量占总量的33.03%相近,说明三叶悬钩子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33.51%,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6.49%,基因流(Nm)为0.9923。通过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MPG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导致居群内高遗传变异水平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基因流,而居群间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生态破坏和生物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8.
海南椰子栽培品种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晓磊  汤华  李东栋  王茜  林艳青  周蓉 《园艺学报》2008,35(8):1199-1204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方法,对海南的11个椰子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取30对引物用于PCR扩增,有23对引物扩增出有效多态性片段136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5.77%,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带数2~12条不等,平均为6.17条,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于0.173~0.896之间,平均为0.561。11份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061~0.861,说明海南椰子栽培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椰子栽培品种分为四个类群和两个亚群。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9份莲藕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有55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6.88条,多态性比率平均为61.8%;通过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能将39份莲藕品种完全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出莲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以168份杏育成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利用16对多态性好、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特征引物,扩增等位基因,研究了不同杏树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杏种质资源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杏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度平均值为0.715 8,Shannon遗传表型指数为1.497 3,说明杏的总体遗传变异偏高,品种多样性丰富。通过对杏的成熟期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早熟和中熟2个类群的遗传数据相近,推测可能存在相近的遗传关系,晚熟与早熟类群等位基因数据差异较大,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茶组植物23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11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35条RAPD谱带, 其中有多态带123条, 平均多态性为91.11%。聚类分析表明, 广南茶与大苞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378) , 汝城白毛茶与厚轴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8995) , 应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了DNA分子系统树图, 并据此讨论了茶组植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龙牙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4个ISSR引物对江西省4个主要产地的100个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扩增出213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样性谱带165条。ISSR分析结果显示:(1)龙牙百合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居群平均水平为PPF = 31.69%,Ne = 1.198,I = 0.168,Hpop = 0.113;物种水平为PPF = 77.46%,Ne = 1.438,I = 0.392,Hpop = 0.260;(2)不同产地的种质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AMOVA:FST = 0.632, P < 0.001);(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来自同一产地的个体聚在一起,丰城市罗山居群(LS)与其他居群间的分化最大,藤田居群(TT)与苏溪居群(SX)的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3.
贵州砂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贵州砂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其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贵州59份砂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55个位点,其中126个是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81.29%。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Ne=1.418 0,H=0.251 1,I=0.381 6;在区域品种群上Ne=1.300 2,H=0.177 1,I=0.266 7),以黔西南地区和毕节地区遗传多样性最高,且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贵州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区域品种群的较高遗传分化可能与地理隔离以及人为干预等因素有关。ISSR标记可有效揭示贵州砂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菀  罗意  阳亿  张志勇  范邓妹 《园艺学报》2014,41(7):1427-1435
 利用细胞核微卫星(nuclear microsatellite,nSSR)标记对中国4 个省的7 个野生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群体139 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 个微卫星位点揭示了 野生桂花等位基因多样性(A)平均为6.03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3.769,平均预期杂合度(He) 为0.673。所有群体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近交系数FIS 介于0.313 ~ 0.580 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 = 0.143,AMOVA 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12.6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7.31%。Mantel 检验表明野生桂花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r =–0.277,P = 0.214)。STRUCTURE 聚类 分析显示,所有个体被划分为3 个理论群体,庐山群体和浏阳群体中谱系较为单纯,而其他群体则存在 一定程度的遗传混杂。瓶颈效应分析显示,除浏阳群体外所有群体经历了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15.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 ~ 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 ~ 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 ~ 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0.72,P = 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杏92份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2份杏抗寒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用于杏资源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3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6.5%。用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龙垦14号杏(Armeniaca vulgaris)、A1B20(A.vulgaris)、牡红杏(A.vulgaris)3个普通杏品种聚为1类,辽杏(A.mandshurica)单独聚为1类,其他88份杏资源聚为1类,不同种质资源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AFLP - 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对40个茶树品种(系) 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E-ACG/M-AAC、E-AGG/M-AAG与E-AGG/M-AGT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226条清晰可辨的带, 其中多态性带207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59% ,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4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 分别为1.59 ±0.09、0.35 ±0.04、0.53 ±0.05。应用SPSS软件计算遗传距离介于0.13~0148之间, 平均为0.32; UPGMA法将40份资源分成4个类群, 从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地区的20份冬荪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分子标记技术,从78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高和特异性强的引物,在供试冬荪菌株中进行扩增。利用NTSYS 2.10e聚类分析软件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PopGen 32软件对20份冬荪种质ISSR统计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评价冬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冬荪遗传育种提供优质材料。结果表明:筛选出具备多态性ISSR引物24条,对供试冬荪菌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谱带有788条,其中多态性谱带768条,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7.5%;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均等位基因(Na)为1.991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85 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3 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6 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20份冬荪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综上,20株冬荪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较复杂;不同来源的种质由于菌种流通频繁而导致亲缘关系复杂,育种亲本的选择纯化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11对SSR引物对喀什、和田和库车3个新疆栽培杏( Prunus armeniaca L. ) 品种亚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 各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He = 0.2364) 显示新疆栽培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分化系数(Gst = 0.1508) 值, 新疆杏各品种亚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亚群(84.9%) 内。基于Gst测得的基因流Nm 为2.3666, 人为通过种子引种可能是其基因交流的主要方式。根据果实形态和地理起源对新疆杏进行传统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新疆杏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