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人工橡胶林集水区径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双版纳人工橡胶林集水区(1993-2008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橡胶林集水区的降雨量、径流深度、无径流日和径流系数特征。结果表明:橡胶林集水区年降雨量(1 510.6 mm)、年径流深度(361.3mm)、年无径流日(80.4 d))和年径流系数(0.235)具有年间差异和显著的季节动态。年、季节尺度的降雨量对年、季节的径流深度和无径流日的影响有差异。人工橡胶林小流域集水区降雨和径流在雨季集中,干季降雨和径流输出少,尤其是在干热季和雨季前期,无径流日多,使得橡胶林干热季和雨季前期发生长期的断流现象,形成区域性的间断性水资源短缺。因此,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将对西双版纳地区水资源尤其是干季水资源,利用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干季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橡胶林面积遥感监测和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橡胶林种植面积,探讨橡胶林的林龄划分方法,揭示橡胶林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为认识橡胶林的林龄结构、空间扩展模式和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基础。该文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的生长过程,并提出了基于橡胶林从种植到生长过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变化,判断橡胶林的林龄阶段的方法。并进一步从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林龄结构、地类转变关系4个方面,探讨了西双版纳地区1990-2014年橡胶林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西双版纳橡胶林按年龄阶段可划分为橡胶幼林(0~5 a)、橡胶成林(5~13 a)、橡胶老林(13 a);1990-2014年,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橡胶林的林龄结构有所变化。1990年橡胶林空间分布从中心到外围为老林-幼林/成林,2000年变为老林-成林-幼林,2010年和2014年为幼林-老林-成林且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橡胶林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远远低于非自然保护区。橡胶林扩张以侵占天然林为代价,热带季雨林是受橡胶林扩张干扰最强烈的天然林。该研究以2月下旬-4月中旬为提取橡胶林的时间窗口,利用逐旬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土壤湿度指数、近红外反射率变化特征提取橡胶林空间分布信息效果较好。此外,基于NDVI阈值的橡胶林林龄阶段判别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庆地区花椒生长特点,在不影响花椒生长和采摘的前提下,筛选出适宜花椒林下间作大豆-榨菜周年绿色种植模式.简述花椒林下间作的实施意义.从间作模式下大豆、榨菜田间配植,适宜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花椒林下间作大豆-榨菜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施肥与栽培措施对豌豆/玉米间作高产高效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西灌区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施肥水平下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在产量及水肥资源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和栽培措施显著影响间作系统生产力,其中高产模式(T3)优势明显,较农户模式(T1)产量提高52%;高产高效模式(T4)通过减量调控施肥和全膜覆盖种植实现了较农户模式增产31%的目标,同时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垄作沟灌模式(T5)较农户模式产量提高了2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5%。综合考虑高产高效的双重目的,高产高效模式(T4)和垄作沟灌模式(T5)可以作为河西灌区高产高效的豌豆/玉米间作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作大豆充分发挥了高秆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地块选择、机械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品种、适期播种、扩行缩株、确保全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庆市蔬菜产业规划布局,提出了浅丘平坝纯菜型、粮菜型、高山生态型、山地节本增效型、休闲观光型、采摘体验型等重庆蔬菜高效栽培六大模式,并对六大栽培模式适宜的菜类、品种、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成本、产值、纯收入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重庆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俏 《南方农业》2021,(11):15-16
菠萝与其他水果不同,其产量和质量无法同时得到保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着很大的关联,同时果农在菠萝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误区.基于此,阐述当前我国菠萝栽培过程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相关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辉 《南方农业》2021,(11):53-54
博白空心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的特产,只适合博白特有的土质和气候,尽管在市场中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农民获得的经济收益尚未达到最大化.近年来,规模化种植理念确立,采取高效栽培模式成为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结合广西博白县当地气候条件及当下种植情况,探讨行之有效的高效栽培模式并对其经...  相似文献   

9.
对银杏为主的混农林系统改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银杏与低秆农作物间作平均高生长和粗生长值均高于单一种植的20%左右,银杏-烤烟模式生长最佳,其树种平均高生长和粗生长值分别比对照增加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筛选出了适宜于西南山区幼龄柑橘园的间作模式,分析评价了各种间作模式对柑橘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通过柑橘—大豆、柑橘—马铃薯、柑橘—白菜3种模式的周年间作,幼龄柑橘园周年间作单位面积产出较单一柑橘园种植提高87%,盈利增加76%;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2000 t/(km^2·a)以下;N、P、K肥的环境贡献量为-16.9 kg/667 m^2、2.7 kg/667 m^2、-16.9 kg/667 m^2。结果表明,通过柑橘园的合理间作有效提高了柑橘园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水土流失与土壤中N、P的蓄积,创造柑橘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埂、地界、地畔等栽植黄花菜,不仅可充分利用闲置地,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其护埂保土效果还很好,可切实发挥生态保护功能。黄花菜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产业开发前景好,不仅可在传统种植区黄土高塬沟壑区种植,而且推广到东北漫川漫岗区种植的效果也很好,是适合三北地区种植的一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黄土高塬沟壑区黄花菜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地适种、细致整地、种苗繁育、精心栽植和抚育管护等。  相似文献   

12.
13.
黑穗醋栗是极具寒地特色、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在东北黑土区栽培,从生态、经济两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黑穗醋栗的模式化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适地适树、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和抚育管护等方面;其产品的开发,需要从产品特色、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大田县山区中低海拔木薯高效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大田县人均水田面积不足半亩,人地矛盾突出。充分合理利用旱地土地资源,实行山地高效栽培,有利于提高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结合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适合福建省大田县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的木薯—大豆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庄浪县林农和林草间作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对平凉地区庄浪县周边乡镇处于不同生长周期的林农、林草间作模式与单纯种植农作物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农、林草间作模式的总利润和年均利润都在单纯种植农作物的2.5倍以上,其中油松间作苜蓿模式的总利润最高,达到26万3097元/hm2,为单纯种植农作物的5.16倍;各间作模式单位面积的年均利润现值均大于单纯种植农作物的年均利润现值4800.9元/hm2。因此,林农、林草间作模式先期投入虽然大,但有长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较单农种植明显适宜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介绍了"菜-稻-菜"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增产原理.该技术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可特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忍冬属药典植物多采用嫩枝扦插技术进行良种扩繁,其田间配置主要有簇墩、树形、篱架、攀石等4种模式。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忍冬属药典植物在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后,还要格外重视抚育管护,除开展土肥水管理、植物保护等常规管理措施外,还应重视立体配置,认真搞好越冬管理,并及时更新重建,以持续高效发挥其生态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潼南县是重庆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蔬菜除了供应重庆、成都、遂宁、广安、南充等地市场外,还远销贵州、陕西、湖北等省。特别是地处涪江边的桂林街道办推广应用的"春大棚辣椒-夏苦瓜-秋甘蓝"套种高效蔬菜栽培模式,每年栽培面积在15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减轻蔬菜连作障碍,使广大农民通过种植蔬菜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种植模式方面介绍了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绿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大棚蔬菜两年七茬蔬菜轮作种植模式,即番茄—小白菜—芹菜—小白菜—黄瓜—豆角—生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