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蓉 《绿色科技》2022,(12):125-129
以长江口为研究区,采集崇明东滩潮滩湿地与不同围垦年限菜地(20年、28年和52年)土壤,测定了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分析了不同围垦年限菜地对土壤TOC、TN和TP等生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天然潮滩湿地,围垦菜地土壤TOC、TN和TP含量相对较高,且总体上随着围垦年限的延长而增加;(2)土壤TOC与pH值、电导率、容重、含水率和Fe2+/Fe3+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TN仅与pH值、电导率、容重和Fe2+/Fe3+值密切相关,而TP与pH值、电导率、含水率和Fe2+/Fe3+值显著相关;(3)单因子指数评估结果:长江口天然潮滩湿地和围垦菜地土壤TOC、TN和TP的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表明其均具有一定的污染风险,且围垦菜地一定程度增加了TOC、TN和TP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台湾地区的牛樟和福建省的沉水樟根、茎、叶为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各器官的精油,结合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沉水樟的精油平均含量为1.11 mg·g-1,牛樟的精油平均含量为2.78 mg·g-1;沉水樟与牛樟根的精油含量分别为2.46 mg·g-1和2.72 mg·g-1,两者差异较小,主要成分均为黄樟油素。沉水樟与牛樟茎、叶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差异均明显,牛樟的茎、叶精油含量分别为沉水樟的12.00、8.32倍;牛樟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均以含氧单萜为主,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沉水樟茎、叶的精油含量极低,化学成分以碳氢倍半萜为主,无明显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种、雌雄异株对榧树化学计量的影响,为榧树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树龄300 a左右的不同品种雌榧树(实生雌榧树圆榧、嫁接良种香榧)和实生雄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品种榧树植物样品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品种榧树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研究表明:(1)实生雌雄榧树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差异,雌雄异株对榧树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2)圆榧和雄榧树与香榧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中,香榧叶C含量(533.0 g·kg~(-1))显著高于圆榧(502.8 g·kg~(-1))和雄榧树(502.7 g·kg~(-1)),香榧根P含量(1.5 g·kg~(-1))显著高于圆榧(0.9 g·kg~(-1))和雄榧树(0.9 g·kg~(-1))。整体上香榧C∶N比高于圆榧和雄榧树,而C∶P和N∶P比低于二者;(3)榧树不同器官C、N、P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C、P含量表现为叶枝根,叶N含量显著高于根和枝。圆榧和雄榧树不同器官C∶N和C∶P比表现为根枝叶,N∶P比表现为根叶枝;而香榧C∶N比表现为枝根叶,C∶P比表现为根枝叶,N∶P比表现为叶根枝。[结论]雌雄异株对实生榧树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对实生榧树管理时可以不考虑雌雄差异,人为经营显著影响榧树化学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桂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碳(C)、氮(N)、磷(P)元素在林下植被和凋落物中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林龄和器官对其影响,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5、13、23、30、40、6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样品,对其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灌木层C、N、P含量分别为436.13、6.87、0.55 g·kg-1,草本层分别为421.64、6.09、0.59 g·kg-1,凋落物层分别为406.81、6.23、0.75 g·kg-1。C、N含量在灌木层中各林龄均表现为叶>枝>根,在草本层中各林龄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凋落物未分解层C含量在各林龄均显著高于半分解层(P<0.05)。整体而言,桂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C、N、P含量偏低,凋落物层则表现出C、N含量低、P含量高的格局。灌木层和草本层叶的N/P平均值均小于14,表明该区域林下植被均受N限制,可在森林抚育措施中追施N肥,同时也可引入固N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风景区土壤理化特征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和干扰距离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干扰的土壤容重(1.23 g·cm-3)显著高于轻度(1.03 g·cm-3)和中度(1.07 g·cm-3)干扰的(P<0.05),而其土壤总孔隙度(57.5%)则显著低于轻度(61.3%)和中度(59.6%)干扰的(P<0.05);中度及重度干扰下的土壤全氮含量(1.9 g·kg-1和1.8 g·kg-1)和有机碳含量(19.3 g·kg-1和21.2g·kg-1)均显著低于轻度干扰的(2.2 g·kg-1和26.8 g·kg-1)。与背景区(距干扰中心区边缘外10 m以上)相比,干扰导致缓冲区(距干扰中心区边缘外3~10 m)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变化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核心区(位于干扰中心区0~1 m)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森林风景区的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典型群落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代时间方法,在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槽谷选取弃耕地(弃耕半年)、草地(5~10年)、灌丛(15~25年)、灌乔林(30~40年)和乔木林(50~60年)作为一个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30、30~50、50~7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碳氮比(C/N)和土壤pH,估算各演替序列下土壤碳氮储量,分析在自然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碳氮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植被自然恢复演替显著提高土壤SOC和TN含量与储量(P<0.001),灌乔阶段的土壤SOC和TN含量与储量最高,含量分别为57.75和6.31 g·kg-1,储量分别为87.71和10.06 t·hm-2,相比弃耕地阶段的碳氮储量分...  相似文献   

7.
胡建文  王庆成 《林业科学》2022,(11):174-180
【目的】探讨树干液流中养分含量用于白桦人工林营养诊断的潜力,探索更经济、方便的树木营养诊断方法。【方法】以12年生白桦人工林为对象,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块,设立研究样地(30 m×120 m)。随机选择40株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样木。在完全展叶前采集林木叶片、单株林木所占土体表层土壤、树干液流3种样品,测定养分含量。分析3种样品养分含量与林木长势的相关系数,判定利用树干液流进行营养诊断的可行性。【结果】树干液流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全碳(TC)(4.03±0.16)g·L-1、全氮(TN)(60.66±4.02)mg·L-1、全钾(TK)(34.41±2.14)mg·L-1、全磷(TP)(5.84±0.52) mg·L-1。树高与土壤、叶片、树干液流的T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树干液流TC含量对树高的贡献度最大(R2=0.145); 3种诊断材料中仅树干液流的TN、TP含量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中仅树干液流的T...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白龙江地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Mary)不同器官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采用典型样方法布设16个辽东栎样地,采集根、枝和叶样品,分析C、N、P含量.结果表明:(1)辽东栎C、N、P在各器官中的表现分别为叶(517.36g·kg?1)>根(411.39g·kg?1)>枝(392.8...  相似文献   

9.
以林下栽培的2年生於术为试材,研究分析了於术现蕾期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布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於术的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於术叶片中的氮含量最高,达17.74g/kg,各器官中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细根中的磷含量最高,达2.46g/kg,各器官中的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细根>根茎>叶片>花蕾>茎枝;於术叶片中的钾含量最高,达22.60g/kg,各器官中的钾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茎枝>花蕾>根茎;於术叶片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9.57g/kg、3.61g/kg,各器官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同一器官中,均以钾元素含量为最高,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钙>磷>镁;於术叶片中的氮:磷、氮:钾、钾:磷平均分别为9.69、0.83、12.54;於术叶片、茎枝、根茎和细根器官中的氮含量、钾含量和镁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较为紧密,具有显著(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榆树幼苗C、N、P分配格局对氮沉降和降水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明确榆树对水氮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4月末,将榆树幼苗(株高37.76 cm,茎粗0.44 cm)盆栽于风沙土(全C、N、P含量分别为4.52、0.31和0.11 g·kg~(-1))中。采用两因素(氮素和水分)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施氮处理梯度(施不施氮及添加5、10和15 g N·m~(-2)a~(-1))以及3个水分处理水平(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增加50%和增加100%),分析不同水氮处理下榆树幼苗叶、枝、茎、粗根和细根的C、N、P含量及计量比变化特征,探讨C、N、P元素含量的稳定性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施氮和增加降水对榆树幼苗不同器官N、P含量及比值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施氮量增加,叶和细根C含量增加,枝、茎和粗根C含量保持稳定;各器官N含量及N∶P升高,C∶N降低;叶和茎P含量降低,叶、茎和细根C∶P增加。随着降水增加,叶和细根C含量下降,枝、茎和粗根C含量保持稳定;枝和茎P含量下降,C∶P和N∶P上升。而在不同氮沉降水平下,降水增加对各元素分配影响不同。当不施氮时,随着降水增加,叶N含量及N∶P增加,C∶N下降;叶、粗根和细根P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P先降低后升高;细根N∶P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15 g N·m~(-2)a~(-1)时,随着降水增加,叶N含量下降,C∶N增加,N∶P无显著变化;叶、粗根和细根P含量下降,C∶P增加;细根N∶P逐渐增加。水氮添加处理下,幼苗C含量顺序为茎、枝和粗根叶和细根,N和P含量顺序为叶细根枝、茎和粗根。各器官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异系数不同,C含量变异系数为叶和细根枝、茎和粗根;N含量变异系数在叶和粗根中最大,在细根中最小;P含量变异系数在茎中最大,在叶中最小;C∶N变异系数为粗根叶、枝和茎细根,C∶P和N∶P变异系数为茎粗根和细根叶和枝;且各器官N∶P变异系数均高于N、P含量变异系数。幼苗叶、枝、粗根和细根中C与N含量具有显著异速生长关系,C与P含量在叶和粗根中呈显著负相关。各器官N与P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异速生长指数在-0.534~-1.224之间。【结论】氮沉降可提高榆树幼苗叶和细根C含量、各器官N含量及N∶P、叶、茎和细根C∶P,降低叶和茎P含量、各器官C∶N。降水增加可提高枝和茎C∶P和N∶P,降低叶和细根C含量、枝和茎P含量,同时N利用效率降低,P利用效率提高。N含量稳定性在细根中最强,P含量和N∶P稳定性在叶中最强,N和P含量稳定性在各器官中均高于N∶P。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不同层次土壤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来自3个杉木林分不同层次土壤的盆栽试验,分别为A层(0~20 cm)、B层(20~40 cm)和C层(40~60 cm),1年后测定杉木生长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和C/N比与杉木幼苗生长相关性。结果表明:A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9.4 g·kg-1、1.2 g·kg-1和15.5,幼苗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分别为85.9 cm和16.8 mm;其次是B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6.7 g·kg-1、1.1 g·kg-1和15.3,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6 cm和14.5 mm;C层土壤(40~6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3.8 g·kg-1、0.5 g·kg-1和7.8,幼苗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0 cm和13.4 mm,通过相关性分析,杉木生长与有机碳C、全氮N...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根茎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硝酸铝比色法、索式抽提法和等离子体光谱仪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龙泉市5个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样地的1年生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蛋白质、黄酮、粗脂肪和9种矿物质元素(Na、Ca、P、K、Cu、Mg、Mn、Zn、Fe)含量。结果表明:A样地(兰巨乡南山村油茶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7.50±6.41 mg·g-1和12.40±0.42 g·100 g-1;B样地(安仁镇大舍村香榧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10±0.38 mg·g-1;C样地(上垟镇泗源村毛竹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黄酮含量最高,为7.22±0.77mg·g-1。5个样地多花黄精根茎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互有高低。以上结果说明生境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的主要成分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 ]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 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大别山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14.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盐分类型(中性单盐NaCl、碱性混合盐NaCl+Na2CO3和中性混合盐NaCl+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统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率,分析盐胁迫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分类型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不同盐分含量对其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霸王种子发芽率随盐分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对照条件下发芽率为95.11%;低盐分含量(5 g·L-1)种子发芽率为93.55%,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中盐分含量(10 g·L-1和15 g·L-1)种子发芽率有所下降,平均为77.11%;高盐分含量(≥20 g·L-1)种子发芽率呈断崖式下降,发芽率不足23.72%。霸王种子萌发的盐分含量阈值上限为20 g·L-1,超过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 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 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 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 451.666μg·g-1)>辽宁大连(1 425.822μg·g-1)>宁夏吴忠(1 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C/N表现为木荷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而C/P和N/P则表现为尾叶桉林大于木荷林,两种林分表层土壤N含量丰富,而P元素较缺乏。两种林分土壤CEC差异不显著,尾叶桉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显著高于木荷林;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Mg2+>K+>Na+。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ROC/TOC表现为木荷林小于尾叶桉林但没有显著差异。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与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ROC/TOC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木荷林土壤的ROC含量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ROC/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在黑土修复区的生态效益及灌丛内、外土壤腐殖质(Humic substance, HS)特征,对宾县典型黑土修复区种植1年、5年、7年、10年、16年的紫穗槐灌丛内、外土壤与自然恢复模式(CK)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种植第16年时土壤三相比R值为25.16,显著优于自然恢复区的28.28,种植区灌丛内土壤整体优于灌丛外土壤。与自然恢复模式相比pH从8.00降低至6.27,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从20.84 g·kg-1增加至62.60 g·kg-1,腐殖酸碳(total soil humic acid carbon, HAcC)从5.36 g·kg-1增加至23.54 g·kg-1,腐殖质总碳(Humic substance carbon, HSC)从9.96 g·kg-1增加至36.36 g·kg-1,灌丛内、外土壤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钙添加对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碱土过程中土壤CO2排放和土壤碳库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与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鸡粪(BM)以及水稻秸秆+鸡粪(SM)的基础上,以氢氧化钙和硅酸钙作为钙源,按照等钙量原则,分别设置了6种处理:不施用硅酸钙和氢氧化钙(CK)、施用12.4 g·kg-1硅酸钙(Ca1)、施用24.8 g·kg-1硅酸钙(Ca2)、施用7.9 g·kg-1氢氧化钙(Ca3)、施用15.8 g·kg-1氢氧化钙(Ca4)以及施用12.4 g·kg-1硅酸钙+7.9 g·kg-1氢氧化钙(Ca5),进行1个月的培养试验。【结果】培养期间外源钙的添加能显著降低CO2累积排放;有机物料的施用会导致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外源钙的添加不会显著影响SOC矿化但会导致土壤无机碳(SIC)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弥补SOC的损失,增加土壤的总碳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对黔中岩溶区天然次生林灌草阶段、灌木林阶段、乔木林阶段的主要优势植物展开调查,按照植物光适应、生活型及叶习性不同功能类群的划分方法,研究分析了主要优势植物叶片C、N、P、K养分元素及其各组分配比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OC、TN、TK、TP含量依次为511.35±34.16mg/g、18.27±4.33mg/g、11.30±3.87mg/g、1.41±0.54mg/g,除TN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外,其余各元素间均未达极显著水平;(2)植物叶片OC和TP含量随着灌草丛—灌木林—乔木林正向演替呈逐渐降低趋势,TK和T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除灌草丛阶段的植物叶片OC含量显著高于乔木林(P0.05)外,其余未达显著水平;(3)不同光合特性功能类群间植物叶片OC、TN、TP、TK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植物叶片OC和TP含量为灌木树种乔木树种,TK和TN为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落叶型常绿型。研究区植物叶片具有较高有机物含量和C蓄积能力,植物生长受到N、P共同限制,富足的K含量可能是植物适应严酷生境和N、P养分限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水分是限制干旱区植物生长与生存的重要因素,为探明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C、N、P和K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方法 ]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且是荒漠区唯一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为研究对象,分析沿自然降雨梯度下,沙冬青根-茎-叶的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了解其生长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结果 ]沙冬青各器官C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N、P、K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叶>根>茎,N、P、K三大营养元素在叶片中的富集,可以提高沙冬青光合速率,为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反映了资源分配模式和植物生长策略。沿自然降雨梯度,沙冬青的根、茎、叶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且存在着同时投资的生态策略,N和P含量在各器官中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K均呈下降趋势,沙冬青通过提高各器官K含量和降低N、P含量来应对干旱胁迫的环境。器官间的养分协同性远高于器官内部,各器官中的N:P在不同降雨梯度间相对比较稳定,说明沙冬青以保守的养分利用方式抵消元素含量随环境的变化,且N:P比值均大于16则生长主要受P限制。[结论 ]各器官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