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星瓢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本文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七星瓢虫2、3、4龄幼虫和成虫对农田与果园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对不同龄期幼虫毒力高低顺序,2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灭多威>齐螨素>吡虫啉>辛硫磷>氧乐果>氰戊菊酯;3龄幼虫为:啶虫脒>辛硫磷>溴氰菊酯>灭多威>吡虫啉>齐螨素>氧乐果>氰戊菊酯;4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齐螨素>吡虫啉>氧乐果>灭多威>氰戊菊酯>辛硫磷;对其成虫的毒力高低顺序为:马拉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溴氰菊酯>齐螨素>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氰戊菊酯。药剂不同对七星瓢虫成虫及不同龄期的幼虫毒力大小不一样,反应出该虫不同虫态及龄期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旨在为保护农田及果园的天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2.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星瓢虫是新疆棉区棉蚜的重要天敌,为更好地的保护利用使其在棉蚜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运用田间系统调查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其控害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是控制蚜虫及多种害虫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在恒温24~28℃内。十一星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较高,种群加倍时间较短。因此,十一星瓢虫是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3.
林间蚜虫3种天敌间竞争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其各虫态间的变化关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对其10d龄和20d龄幼虫、蛹及成虫体内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各虫态AChE酶源蛋白含量、酶活力和比活力差异显著,酶源蛋白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10d龄幼虫<20d龄幼虫<成虫<蛹;AChE活力和比活力依次为:成虫<蛹<10d龄幼虫<20d龄幼虫。酶动力学分析发现,AChE米氏常数Km值大小依次为:蛹<成虫<10d龄幼虫<20d龄幼虫,但成虫和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幼虫AChE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亦显著高于成虫和蛹。通过对幼虫AChE离体抑制作用测定表明,毒扁豆碱、马拉氧磷和西维因对20d龄幼虫的抑制中浓度I50均高于10d龄幼虫,说明20d龄幼虫体内的AChE对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更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探究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生长抑制、拒食活性以及驱避活性影响,明确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非特异性作用,为马铃薯瓢虫绿色防控和木醋液的害虫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杏壳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的龙葵叶片喂食马铃薯瓢虫,测定不同浓度处理在各时间段4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情况,并分析不同浓度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驱避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4龄幼虫的体重增加、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均显著受到杏壳木醋液的影响,其中杏壳木醋液在48 h时4龄幼虫体重增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3%;4龄幼虫和成虫的最高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2%和82%;最高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和78%;马铃薯瓢虫幼虫和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均表现出了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幼虫的最高驱避指数为0.67,成虫为0.95。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有显著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和驱避活性,杏壳木醋液浓度对马铃薯瓢虫还有显著的非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龟纹瓢虫是农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明确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卵子发生和滤泡上皮细胞发育规律对于解决人工扩繁龟纹瓢虫的难题至关重要。【方法】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细胞核和细胞骨架染色对龟纹瓢虫卵巢小管和滤泡上皮细胞形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1)龟纹瓢虫1龄、2龄、3龄、4龄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平均历期分别为1.13 d±0.09 d、1.48 d±0.11 d、1.34 d±0.08 d、2.34d±0.06 d、2.81 d±0.08 d、51.08 d±1.13 d、48.36 d±1.29 d。在2~3龄幼虫期体长增加最快,4龄幼虫体长达到最长9.32 mm±0.27 mm,成虫体宽达到最宽3.70 mm±0.05 mm;(2)单雌日均产卵量最高为14.42粒±2.36粒,单雌累计产卵量为414粒±41.27粒,最高可达654粒。(3)明确了卵泡和卵母细胞动态变化,并观察到在卵黄沉积期滤泡上皮细胞间隙的形成,主要用于卵母细胞摄取卵黄原蛋白。【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龟纹瓢虫体长、体宽和卵子发生规律、滤泡上皮细胞发育规律,为进一步探索龟纹瓢虫生殖调控分子机制、解决人工扩繁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rn(Herbst)不同虫态(3-4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POD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CAT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SOD活力:3-4龄幼虫〉1-2龄蛹〉羽化1 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赤拟谷盗3种虫态POD活力均在500 Gy辐照剂量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CAT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300 Gy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SOD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500 Gy最高。本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对储粮害虫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 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 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幼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不同虫态(2~3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三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5个辐照剂量下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玉米象CAT活力为:羽化1d成虫1~2龄蛹2~3龄幼虫;POD活力为:1~2龄蛹羽化1d成虫2~3龄幼虫;SOD活力为:1~2龄蛹2~3龄幼虫羽化1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加强对储粮害虫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2.
7种杀菌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桑园常用的杀菌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桑树及家蚕安全性。评价了常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80%戊唑醇WP、30%苯甲?丙环唑EC、50%百菌清WP、50%嘧菌酯WG和22.5%啶氧菌酯SC对桑树的安全性及药后不同间隔期的桑叶对家蚕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在4倍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均未产生药害;除30%苯甲?丙环唑EC、50%嘧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药后3天出现中毒外,其他处理无明显中毒现象。家蚕取食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处理药后3天的桑叶后,其4龄未眠蚕率分别为23.44%、28.33%、53.70%,4龄和5龄龄期比对照延长0.5~1.5天,药后3天和5天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杀菌剂处理与对照对家蚕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的7种杀菌剂在桑园使用时,至少在药后7天后方可采叶喂蚕,特别是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应控制好使用剂量及间隔期。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为比较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的作用差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等,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3种害虫的卵、3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无杀卵作用,但能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  相似文献   

15.
探索4种植物源农药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毒力,评价其对龟纹瓢虫卵及成虫的安全性,为扶桑绵粉蚧的绿色防控提供理想药剂和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3龄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龟纹瓢虫卵的孵化率影响,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2种对扶桑绵粉蚧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天敌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评价其对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扶桑绵粉蚧3龄幼虫24 h后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LC50为81.2831 mg/L)>0.5%藜芦碱SL(LC50为112.8811 mg/L)>2.5%鱼藤酮EC(LC50为208.9296 mg/L)>5%桉精油SL(LC50为343.0920 mg/L);与化学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EC相比,相对毒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3.3025)>0.5%藜芦碱SL(2.3780)>2.5%鱼藤酮EC(1.2048)>5%桉精油SL(0.7824);几种杀虫剂的田间最大推荐剂量和对扶桑绵粉蚧的L...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在浓度为17mg/m^3的SO2胁迫下,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3龄幼虫和成虫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es(Blanchard)捕食的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SO2可以提高异色瓢虫3龄幼虫、成虫捕食能力,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桃粉大尾蚜的寻找效应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SO2减缓了随着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存在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为给苹果黄蚜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  相似文献   

18.
竹醋液对田间防治斜纹夜蛾和茶小绿叶蝉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棉田和茶园开展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5%氟铃尿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和10%吡虫啉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增效研究,结果表明:5%氟铃尿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施药后7d增效作用显著,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10%吡虫啉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施药后1d、3d和7d、11d增效作用均显著,施药后1d、3d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但添加稀释600倍竹醋液,施药后1d增效作用显著,施药后3d、7d和11d增效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20.
正据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监测地区棉蚜的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水平抗性。而于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的新杀虫剂巴斯夫双丙环虫酯,成为了应对高抗药性棉蚜并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