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棚秋延后辣椒套种落葵是杭州市郊区菜农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模式。1997~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667m2)以上。辣椒、落葵畅销各大饭店、宾馆,成为杭州郊区菜农秋冬季赢利的主要来源。1 模式特点和效益分析1.1 辣椒、落葵都是喜温蔬菜,其生长环境相似,为套种奠定了基础。1.2 充分发挥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优势,通过套种技术,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补冬淡季,丰富蔬菜市场。1.3 该模式可亩产辣椒1300公斤(kg),落葵500公斤。按近三年平均价格(辣椒8元/公斤,落葵3元/公斤)计,亩产值可达11900元。比单作辣椒或落葵均有明显…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西不同地区葡萄采后秋冬管理的特点,进行辣椒套种,重点从葡萄采后整地、辣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葡萄采后套种辣椒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辣椒基肥施用量30%~40%,每667 m^(2)利润增加3 300~9 300元。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的方法,辣椒3~4叶期根际施加辣椒疫霉病病原菌液后分别用清水(CK1)、NB培养基(CK2)、芽孢杆菌PBS-14菌液(T)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和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处理组(T)辣椒生长态势明显好于对照组CK1和CK2,CK2辣椒生长态势较CK1也明显提高;处理组(T)辣椒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CK1和CK2,说明芽孢杆菌PBS-14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同时对辣椒疫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盆栽防效达77.27%.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丘北辣椒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丘北辣椒与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间作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辣椒间作大豆的3种模式总产值和纯收入较辣椒单作(CK)低外,其它间作模式均比CK高;其中,总产值和纯收入最高为SF2C10(2行向日葵‖10行辣椒)模式的30 824.5元/hm2和12 713.5元/hm2,其次为M2C8、M2C10模式的平均总产值25 495.9、26 686.4元/hm2和平均纯收入7 083.48、294.1元/hm2,3种模式的总产值分别比CK高47.2%、21.7%、27.4%,纯收入比CK提高了263.5%、91.3%和124.0%。说明这3种间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浸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为材料,采用清水浸种(CK)、硬化处理(T1)、赤霉素浸种(T2)、纳米处理水浸种(T3)4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势,CK、T1、T3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  相似文献   

6.
大棚秋延后辣椒套种落葵是杭州市郊区菜农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模式。 1997~ 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 333hm2( 5 0 0 0亩 )以上 ,该模式 6 6 7m2 可产辣椒130 0kg ,落葵 5 0 0kg。按近 3年平均价格(辣椒 8元 /kg ,落葵 3.0元 /kg)计 ,产值可达1190 0元。比单作辣椒或落葵均有明显的增效。现介绍如下。1 大棚结构及保温方式①大棚应于 8月中旬建成 若采用竹架大棚栽培 ,则棚宽 6 .0m ,中柱高 1.8~ 2 .0m ,南北走向 ,长度因地而异。采用“三膜一苫”保温方式 ,即大拱棚里套中拱棚 ,中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外面盖二…  相似文献   

7.
以苏椒5号辣椒为材料,通过在有机育苗基质中添加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菌剂,研究AMF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的辣椒苗根系有明显的菌根侵染,接种菌剂后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增加了叶片数,同时提高了辣椒幼苗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光合测定结果表明,AMF能够提高辣椒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而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O2)显著降低;育苗基质中添加AMF菌剂可以培育菌根苗,菌根苗能够有效地提高辣椒幼苗的光合效率从而促进生长,是提高有机基质应用效果和培育菌根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2种不同光质LED为光源,以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光质(处理Ⅱ红︰蓝=5︰1和处理Ⅲ红︰蓝=7︰1)在相同补光时间(3小时)对设施辣椒生长指标、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Ⅱ有利于提高辣椒果实的单果重(54.02g)以及单株产量(486.18g),处理Ⅱ和处理Ⅲ辣椒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42%、6.25%和12.33%、6.18%,处理Ⅱ果实维C含量相对对照和处理Ⅲ分别提高了155.06%和18.87%,而处理Ⅲ果实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和处理Ⅱ提高了6.13%和6.37%。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生长指标还是果实产量和品质方面来看,处理Ⅱ红︰蓝=5︰1在各方面均表现良好,推荐在温室早春茬辣椒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长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越夏整枝。为了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越夏栽培辣椒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整枝处理,即处理1(再生整枝)、处理2(四干整枝)和处理3(多干整枝),以不整枝为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干整枝法最有利于辣椒的越夏生长,能使植株保持获得高产的良好株型,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为害,提高辣椒果实的商品性,椒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5.8%和19.0%。  相似文献   

10.
辣椒玉米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增产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辣椒田间(5~10行) 边行外各间作1行玉米的方法进行6种不同模式辣椒、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和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 、小斑病(Helminthosporiun maydis) 的病害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模式的辣椒、玉米间作对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害发生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单作相比, 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减少由35.0%逐渐增加到69.6%; 间作对玉米大、小斑病的控制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增加由43.0%逐渐提高到69.3%。同时, 辣椒玉米间作可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其中, 5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最高, 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10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但经济效益最高。与单作辣椒相比, 辣椒玉米间作的总产值增加1 683~2 012元/hm2 , 增幅达10%~12%。证明利用辣椒玉米间作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强农田稳定性可达到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孙丽芳 《北方园艺》2016,(14):47-50
以设施辣椒为试材,采用钾肥不同梯度施用量的方法,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辣椒的生长指标、产量及施用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宁夏设施辣椒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氧化钾施用量低于300kg·hm~(-2)时,钾肥对设施辣椒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钾肥用量与辣椒产量之间呈现抛物线分布,当氧化钾施用量低于300kg·hm-2时,辣椒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地区最高产量氧化钾施用量为315.4kg·hm~(-2),综合分析钾肥价格及辣椒价格,得出最大经济效益氧化钾施用量为177.5kg·hm~(-2)。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肥对辣椒促生长及疫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G15-7和G28-6为试材,配制成不同配比单剂微生物肥(AF、BF、CF)和混合微生物肥(ABF、ACF、BCF、ABCF)施用于辣椒,探讨微生物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及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微生物肥均显著促进辣椒的生长,微生物肥(BF)对辣椒苗期株高和茎粗的促生效果显著,比对照CK2分别提高11.17%和26.54%;微生物肥(AF、BF、ABF)处理显著增加辣椒根部干鲜重;微生物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AF、CF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最为显著,比CK2分别提高158.42%和155.12%;微生物肥(AF、ABF、ACF、BCF)处理显著增强根系活力,比CK2分别提高217.86%、235.71%、235.71%、239.29%。另外,供试微生物在辣椒根际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其定殖密度均达到106 cfu/g以上,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BF、CF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LED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干"辣椒幼苗为试材,设置3种光强(50、100、150μmol·m~(-2)·s~(-1))和2种光质(红光和蓝光)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了LED不同光强和光质对其生长和形态的影响,为"余干"辣椒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光质和光强对"余干"辣椒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且光强与光质存在交互作用;继续分析单因素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表明,中强光100μmol·m~(-2)·s~(-1)下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和茎间距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中,红光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分枝点高、茎间距、叶长、叶宽以及地上鲜重,蓝光显著提高了分枝数,红∶蓝=8∶1复合光下幼苗生物量介于红光与蓝光之间。  相似文献   

14.
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磷,是制造生物肥料的理想微生物原料。以辣椒为试材,检测了解磷菌菌株3P29对辣椒幼苗生长指标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3P29促进植株生长的生理机制,以期为3P29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P29可以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质量、鲜质量以及茎粗等生长指标,促进其生长。3P29显著提高辣椒叶片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等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同时,接种3P29的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Ci,Gs和E)、荧光参数(ΦPSⅡ、qP、ETR、RC/CS_0)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植株,NPQ则低于未接种植株,表明3P29能促进植株对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氮代谢,提高PSⅠ和PSⅡ活性,改善植株的光合性能,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5.
程真奇 《长江蔬菜》2002,(11):18-18
乐平市乐港镇蔬菜办在多年推广早熟辣椒栽培技术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连续、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菜农运用该模式,辣椒可连年种植、连续丰产,667 m2产量达4 000kg以上,收入3 000~4 000元,现已推广6个乡镇,推广面积达1 200hm2,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春大棚辣椒套种甘蔗栽培技术,是我县近年来推广的一种良好的套种模式。它不仅利用了大棚资源,而且提高了良种指数和种植效益。早辣椒套种甘蔗每667m^2产辣椒2250kg,甘蔗4120根,纯收入达到5688.1元,是双季稻栽培纯收入的10.2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该套种制度2001年在我县已推广种植300hm^2(4500亩),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辣椒与玉米套栽模式是正邦种业近年在实践中摸索研究出的一项新技术.据我们追踪调查,成功应用该技术模式的农民朋友的667 m2收入比单纯种植玉米的增收2~6倍,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散户种植,还适用于辣椒基地规模种植,更适用于辣椒、玉米种植地区的当地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项目开发.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保加利亚尖椒"、"948辣椒"、"茄门甜椒"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从根系气体环境、温度(15、20、25、30℃)、光照强度(0、60、117μmol·m-2·s-1)和收集时间(1、2、3、4、5、6h)4个方面研究了适合辣椒根系分泌物活体收集的方法;同时,以黄瓜幼苗为受体,对在该条件下收集的根系分泌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通气条件下,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17μmol·m-2·s-1,收集时间为3h的辣椒根系分泌物收集量最大;辣椒根系分泌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符合化感物质"低促高抑"的趋势;该收集方法可以作为辣椒根系分泌物活体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冬瓜搭架栽培生长前期套种辣椒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架式栽培冬瓜株与株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肥水利用率,可以增加冬瓜和辣椒生产基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1品种选配冬瓜选用具有第一雌花节位较高(18节以上)、结果迟、产量高、商品性好、耐贮便运等特点的中迟熟品种,如湖南省蔬菜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7,(12):54-56
在开封地区推广小麦-西瓜-辣椒-玉米一年四熟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套种的玉米不但为辣椒起到遮阴降温作用,而且能促进辣椒多开花、多结果、结大果,同时能够诱集鳞翅目害虫集中产卵,然后集中进行防治。该种植模式较其他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