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5年河北省干旱、洪涝、风雹灾和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结果表明: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77年,灾情指数达7.20,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67~1969年;4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小为旱灾>涝灾>风雹灾害>低温冻害;农业气象灾害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大,旱灾逐渐取代涝灾成为影响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因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河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6-2015年河北省统计年鉴和农村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研究河北省4种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旱灾和风雹对河北省粮食产量变动有重大影响;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对不同气象灾害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草莓常见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河北省的重要果树树种之一,是城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介绍了河北省草莓生产中常见的灾害种类,描述了各种灾害对草莓生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对各种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从而可以促进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实现小麦安全生产目标,分析了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不同类型区小麦生产的危害,并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今后发展小麦生产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河北省中南部农业气象灾害寒潮、霜冻、干热风、冰雹等危害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金龙  梁艳花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02-202,207
根据武陟县气候特点和30年气象资料,统计了影响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通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建立气象综合监测网、建立完善实时气象报警系统和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御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  相似文献   

8.
张志霞  郝纹慧 《油气储运》2019,(9):980-987,995
针对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情景建模中信息资源丰富但来源众多、异质特性明显及微观分析不足等问题,研究采用知识元表示法,从突发灾害事故的情景状态、应急救援活动、孕灾环境及承灾体4个角度进行描述,结合灾害事故演变不确定性、自组织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灾害事故动态情景模型。利用青岛"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验证了基于知识元和贝叶斯网络的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动态情景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动态情景模型的情景演化路径与实际管道泄漏事故演化的顺序基本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预防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至半湿润地区,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具有相当的危害。在河北省历年沙尘暴灾害天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尘暴对河北省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综合评价了68个县市的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全省1/3以上的县市属于强度旱灾脆弱区,脆弱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冀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气象站生长季内≥0。C的活动积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相对干燥度指标,对太行山区旱涝对空分布作了探讨,揭示出该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区域性和波动性。最后,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作了旱涝灾害的农业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能力建设是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必要战略选择之一。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的内涵、农业气象灾害适应的类型及强适应能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构建纳入农业发展政策、实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农户参与的基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以农民生计为核心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和进行制度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遥感监测干旱图像产品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河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遥感监测干旱图像产品的自动化生成软件设计的角度,以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干旱为例,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其中2个主要环节:信息系数自动获取和假彩色图像自动生成的设计思路、物理意义及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恒  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竟竟  于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02-4005
对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序特征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受灾和成灾两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农业气象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其次是水灾,再次是冰雹和霜冻灾害,其中旱灾和水灾占到了80%以上,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均呈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表明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周期性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受灾与成灾的面积呈现出一定周期性波动,并且相应年份的农业气象灾害受(成)灾面积的灾损程度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及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花  刘春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47-15149
分析了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农业灾害应急本体构建基础及如何模拟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的产生、组织和服务过程,建立服务模型体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基于本体的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基本框架模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广东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气象服务措施,以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广阐述了我国灾害的类型及对农业发展的危害,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灾害防治体系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及可行途径.认为应尽快建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灾害防治体系,必须改革现行的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建立防灾救灾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应用现代科学进行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省197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及气象灾害资料,计算了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冻害的影响权重、成灾率及其变异值,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相应年农业气象灾害存在负相关关系,1989、1997、2000年农业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粮食产量相应严重减产。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小灾情出现频率最大,占总年数的39%,同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权重为63.0%,成为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灾害多发的国家,频繁的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灾害防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树立灾害防治指导思想、制定灾害防治规划、建立统一的农业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完善农业灾害防治立法与有偿救灾机制、丰富农业灾害防治资金来源、加大农业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