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农业、农村地区急需大量的农林专业人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高等农林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5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及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旨在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55-14156,14159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林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指出社会环境因素、就业机制、教育体制与思想工作、学生自身原因,是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了农林类院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对策与能力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林院校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鹏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177-179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日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调查问卷方式对我国现阶段的农林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基本法律意识方面了解程度较高.但是在对法律系统性认识、处理道德与法律关系、对法律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最后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林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我国西部农林院校贫困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助学贷款方面对西部农林类院校实行优惠政策;农林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要自立、自强、自助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农林院校发挥培养服务“三农”的人才“造血池”的作用,引入校本资源的概念,探讨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三农”情怀培育的内在逻辑,并分析了当下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现状及问题成因。最后,对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乡村地区,与艺术的接触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感知较弱,加之学习课程以农科为主,缺少艺术氛围的熏陶,这制约着他们的整体发展。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对他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学生热情不够、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整合艺术素养教学资源,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这既发挥了农林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长,又提升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农林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应将传授数学知识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林院校的大学生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必须更加注意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希望在相关高校之间加强农林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出更加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农林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林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四所非农林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的调查及比较,分析了农林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对择业观的影响,并就农林院校毕业生阳光心理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农林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农业科技人才的主体,如何提高该部分主体的信息素养,将是农林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对信息素养概念发展过程及构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对安徽农业大学在校生的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整理结果,分析了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水平、信息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农林院校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信息素养提高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 ,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特别是农林院校 ,更应重视美育与艺术教育。对未来大学生的要求除了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外 ,还应通过艺术和现实的美来塑造完美的人格 ,使农林院校的大学生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艺术情趣。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 ,美育还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一种灵魂的净化剂。它能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 ,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本文就农林院校实施美育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75-176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农林院校毕业生自身受传统思想束缚、就业岗位供需矛盾、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探寻解决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农林院校生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少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良心态,直接影响着择业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对农林院校大学生不良择业心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塑造农林院校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72-274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素养较为浓厚的农林院校设置法学专业,往往能够进行学科渗透,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完美结合,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林院校法学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了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强化农林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编制调查问卷,以分层取样、随机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行为、择偶及婚恋观等方面着手,对当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 ,恋爱观及对待爱情的态度 ,有着与过去乃至八九十年代青年不同的显著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特点 ,论述了大学生恋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即普遍性、低龄化、公开化以及恋爱观存在爱情至上、男主女从、容貌第一、功利至上等消极因素。提出了进行恋爱观教育引导的原则 :即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 ,从而把大学生谈恋爱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林院校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约10% ~ 20%的大学生存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极端思想,但大部分农林院校大学生持有比较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但在人与野生动物是否平等的问题上,超过65%的大学生不同意“人和动物不平等”.性别、年级、是否素食等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