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大豆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刘同群(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技站)摘要本文通过大田调查夏大豆田的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夏大豆田的害鼠种类为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其中以...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3.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早秋蚕桑蓟马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伐后的桑园,根据桑藓马虫口密度的不同,将桑叶受害水平发为个等级。利用没等级的桑叶饲有蚕,得出在桑藓马不同为害水平下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建立了桑蓟马虫日指数(X)与桑叶产量损失率和茧层量损失率的关系式分别为Ym=-0.00532+0.0029X,Ys=-0.00139_0.00011X根据当地桑树害虫防治与蚕茧产品价格的有关经济数据,得到桑叶早秋蚕期间的防治指标为3级受害水平,即桑叶受桑蓟马为害的  相似文献   

5.
泽漆对小麦的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泽漆的发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人工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出草进行泽漆不同密度对小麦为害损失试验。1995-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泽漆发生密度和小麦产量及穗数损失率的最佳数学模型均直线函数关系,方程分别为:Y=-0.3918+1.519X,Y1=2.232+1.553X。泽漆的发生为害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经济阈值计算结果表明,用使它隆进行防除,泽漆发生密度达3.0株/m^3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多元模糊回归预报田昌平,张会孔,宋尚龙(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273100)曲阜市位于鲁中南山区的西侧,农田害鼠种类主要有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种群比为33.4∶36.6∶29.2。夏季6、7月份是农田害鼠年内第一个数量峰期,防...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品种繁多,食源丰富,有利害鼠发生。近年来,害鼠在湖北省农村的为害比较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受害严重的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亿元。笔者通过分析本省农村害鼠的发生特点,结合近10a的鼠害防治实践,探讨了不同害鼠密度下的分级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1优势鼠种分布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农村发生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黑线仓鼠、大足鼠,分别占41.6%、31.7%、13%、9.…  相似文献   

10.
筛豆龟蝽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筛豆龟蝽是浙江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年发生3代,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为主害期。春、夏大豆虫口密度分别在6~82头/穴和5~60头/穴时,大豆产量损失率为2.59%~50.86%、0.55%~30.06%。防治宜于若虫2~3龄高峰期,防治指标春大豆为8头/穴,夏大豆11头/穴,药剂以敌杀死为佳  相似文献   

11.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12.
青稞品种抗麦鞘毛眼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青稞品种麦鞘毛眼水蝇着卵量与其倒三叶叶基部脉间距、平均严重度均呈正相关[Y=2.4769+0.0331X(r=0.5747)、Y=42.6346+1.3424x(r=O.7625)]此外,旗叶和倒一叶叶鞘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平均严重度也呈正相关[Y=30.7957+8.3442X(r=0.6191)、Y=23.67+3.9044x(r=0.5559)];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产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55.1483-2.4633X(r=─0.5786)]。试验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存在着一定的理化抗性和耐害性。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9月在江西永修、新干、赣县、宁都、南丰、上饶等6个县进行的农田害鼠种类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江西农田鼠种以啮齿目鼠科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95.3%,食虫目鼩鼱科占4.7%。鼠科鼠种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5.3%、25.0%和25.0%,不同区域间差异很大。鼠密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4.2%,最高8.6%,赣南赣中高于赣北,水稻田明显高于柑橘园。害鼠雌雄性比褐家鼠为1︰0.82、黑线姬鼠为1︰1.33、黄毛鼠为1︰2.20。害鼠处于繁殖高峰期,雌鼠怀孕率69%~100%,雄鼠睾丸下位率55%~8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成体和亚成体、黄毛鼠老体和成体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有代表性的2 县105 块夏玉米田调查,菏泽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种类共17 科35 种,分析探明优势种类12 种。试验表明不同杂草混合种群密度与夏玉米产量损失率相关极显著,相关式为y=4 .723 6 + 0 .187 4x 。提出其化学除治指标为每平方米有杂草20 株。  相似文献   

15.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温干旱对农田鼠密度的影响张夕林,张建明,张治(通州市植保站,226300)农田鼠害在我市发生逐年趋重,由于食料、气候等条件适宜害鼠的生长、发育及其繁殖,因而鼠密度一直较高,农田密度年平均21.21%(15.61%~28.09%),其中黑线姬鼠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开始设立二个鼠情监测点,并在每年2、3月份对全市各区进行农田害鼠的种类、密度调查,农田共放标准鼠夹41775夹次,捕鼠1710只,平均鼠密度4.09%,其中黑线姬鼠1343只,占78.54%。常年除对大小麦、早晚稻各生育期鼠害进行调查外,1986~1989年重点抓好10月中下旬晚稻成熟期的穗害率调查,全市10个区4年共调查431块田,平均穗被害率0.712%。通过6年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连续2a对以一季稻+再生稻为种植模式的桂林市灌阳县稻田进行鼠密度和鼠种监测调查,结果发现,稻田害鼠自开春后4月开始活动频繁,在6—7月和9—10月分别出现2个高峰期和集中为害期;年鼠害中等局部大发生,且有上升发展趋势,其中2017年平均捕获率为4.00%,2018年平均捕获率为7.31%。稻田害鼠常见种类为黄毛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极少量为黄胸鼠。平均捕获率最高的是黄毛鼠,为58.17%,其次是褐家鼠,为36.88%,第三是黑线姬鼠为3.80%,最少的是黄胸鼠,为1.14%。  相似文献   

20.
0.2%莪术醇饵剂是一种灭鼠的植物性不育剂。为了验证0.2%莪术醇饵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2006年在敦化市翰章乡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1示范实施方法1.1示范地概况试验田为大豆田。害鼠有大仓鼠和黑线姬鼠。天敌有黄鼠狼、猫头鹰、蛇等。整个示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