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POT5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伊洛河赵沟小流域应用SPOT5卫星影像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遥感监测,以制作流域"4D"产品为基础,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构建赵沟小流域虚拟现实环境进行定义分类模板技术研究,整体分类模板定义精度可达95.48%;进而对SPOT5卫星影像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遥感监测分类处理,运用ERDAS IMAG INE精度评价统计功能对虚拟现实环境参照下的水土保持措施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0.49%;对各地物类型和总体Kappa系数进行分析,总体Kappa系数达到0.769 4。研究表明,SPOT5在大规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遥感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遥感图像叠加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土地利用变更遥感监测常用的两种方法,即图像增强法和分类后比较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矢量图与遥感图像叠加探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方法。采用二元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卷积法进行几何精校正,通过验证,拟合方程的精度与有效性均合乎要求,在几何精校正后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到校正后的遥感图像上,通过叠加比较可找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并可检测出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水力侵蚀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根据部颁新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我们着重研究了基于小尺度、大比例尺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监测的新技术,内容包含:研究和制定基层水土保持数据标准化(元数据),采用1:1万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高分辨率SPOT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投影、校正、融合处理,在遥感影像解译中采用快速提取分类,在栅格到矢量的转换中采用了几乎全自动化的方法,在结果分析中完成了图形和属性数据的联合查询和虚拟GIS。因此,在基层单位我们率先实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准确度,该文以水稻小区试验过程中为进行氮素水平检测而采集的低空机载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为对象,对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高光谱图像进行光谱校正,从而提高氮素水平检测的精度。试验中采用机载的双摄像机同步采集可见光和近红外的水稻遥感图像,并将两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后合成得到彩红外(color infrared,CIR)光谱图像;同时在图像采集区域布置3块不同反射率的1.2 m×1.2 m标定靶,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标定靶的反射光谱曲线,并统计标定靶在图像中各通道的亮度均值。以标定靶在晴天无云和有云图像中的亮度值为节点,对G、R和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通道分别建立分段的线性变换模型进行校正。为验证校正精度,在遥感图像中分别选择大田水稻、小区试验田块和裸地3个不同区域的图像的G、R和NIR通道像素亮度均值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整体线性变换相比,采用分段线性变换校正具有较高精度,G、R和NIR通道校正后的平均误差为8.6%,9.1%和11.7%,NDVI平均误差为11.5%,有效提高了阴影条件下的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精度,提高了受云层影响遥感图像的利用率。研究为低空遥感的图像校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提取过程中,遥感分类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提取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空间分辨率为2.5 m的卫星影像数据,针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信息提取,用不同大小的聚类处理参数对各类型的措施面积精度进行了检验,在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特征与图像特征基础上,确立了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遥感分类时,宜选用最小图斑为6×6个像元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向对象的SPOT卫星影像梯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信息准确和快速提取是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评价的核心技术之一,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地物信息提取是一种有效手段。该研究以燕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高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通过影像分割构建影像对象,在分析影像对象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梯田信息的遥感提取规则,实现了梯田的自动提取。最后用手工勾绘结果对梯田的遥感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从田块边界的吻合度评价位置精度,并通过比较该结果与人工目视解译结果进行面积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遥感方法可以较好地从原始影像中提取复杂地貌区梯田的位置信息,面积提取正确率达到78.38%,该方法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梯田信息遥感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影像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不同的分类方法存在精度差异.为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中措施分类测算的准确率,依托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雪车雪橇中心水土保持监测工程,采用隶属度函数、最邻近分类法、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以及随机森林5种分类方法,详细分析水土保持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获取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区域的低空遥感影像,通过倾斜摄影技术构建数字表面模型,结合ESP分割尺度评价工具获取最优分割尺度参数,采用多元特征空间指标参与最邻近分类法的监督分类,并依据位置信息的评价方法和误差矩阵对分类解译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的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区域的地物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86.10%,Kappa系数为0.841,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满足精度需求。[结论]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实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区域地物的快速、精确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探索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的使用,以某燃机电厂为例,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重点分析了扰动范围、土石方量、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的监测。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可实现监测信息的有效管理,相较于传统监测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技术可应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经县编办批准成立水土保持监测站以来,福建省长汀县按照层次性、系统性、代表性原则,科学布点,开展了水土保持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分别于2000、2003、2006年购买法国SPOT卫星数据(10 m分辨率),应用“3S”技术开展遥感调查,对全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水文监测: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水土保持遥感调查中的分类精度,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 GIS)软件平台,构建伊洛河流域的虚拟现实环境,以SPOT5卫星2.5 m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为数据源,在卫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训练样地并定义分类模板。通过与传统二维环境下的分类模板定义技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分类模板定义整体精度可以达到95.48%,而后者最高达88.19%;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强解译人员对遥感影像的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表明其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ETM+SPOT5融合卫星影像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冶炼厂区及矿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针对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大,海拔高,交通不便且区域基础资料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利用ETM+SPOT5融合影像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及弃土弃渣等进行遥感调查,结合已有水土流失资料,查清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客观合理地确定了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数量及危害,从而提高了调查效率,节省了人力,保证了精度,为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中的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遥感数据解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从而进一步评价土壤侵蚀现状。采用人工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遥感识别样本知识库。通过建立知识库,并使用GPS对其加以检查、更新,提高了样本的广泛性与精确度,从而提高了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的精度与速度,并使遥感影像的植被判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卫星数据对长汀县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研究,掌握了2000—2003年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的新方法,以便为实施《水土保持法》的定期监测公告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以延庆县为例,介绍根据TM、SPOT数据复合影像判读土地利用现状的方法。在遥感图像处理、解译的基础上,对各类土地利用的信息进行提取、数据库空间管理、面积求取工作,最后得到延庆全县耕地、园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监测面积和地理分布情况,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The accelerating rate of change in urban areas calls for mor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surveys of derelict land. A review of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1 for this task reveals that, although aerial photography has been used for urban analysis since the 1940s, it has not been widely adopted for surveys of derelict land, despite demonstrations of its utility. Other forms of remote sensing are similarly shown to have been little-used and to have had patchy success. The hitherto restricted utility of remote sensing is found to be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limitations of the forms of imagery available and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employed. Recent changes in available remote sensing imagery, notably the higher resolution now provided by the SPOT satellite, coupled with advances in digital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point to improved opportunities for using remote sensing to monitor derelict land. As a demonstration of these developments, a texture image based on scene variance is derived from a SPOT image of part of north Staffordshire. All derelict and neglected land parcels larger than 1.25 ha are delimited on this imag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re not yet ready to supplant detailed ground surveys but they have a growing role to play in monitoring various aspects of land dereliction.  相似文献   

17.
以洪家渡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步骤。结果表明,应用遥感监测洪家渡水电站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总体精度达到了94%,能获得项目建设前和竣工验收期水土流失的精确数据、地表扰动面积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8.
由于雷达遥测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其不受天候及昼夜影响之特性,除了早期应用于军事探测之外,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地球资源之探测,其数值影像与地理资讯系统(GIS)整合功能已日益增强,藉由 GIS整合遥测资料并将其应用于资源经营管理上,乃 GIS发展的趋势。有效的洪水管理及水利防灾系统为一套整合许多地理空间资讯的系统,此系统可用于更新防洪区之范围图、洪患区域评估与洪水消减之时间分析等的功能,可应用于水利防灾之工作上。本文旨在分析雷达遥测之原理、特性、种类、影像资料之获取分析及其应用范围,并探讨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与相关遥测资料如何与 GIS结合应用于水利防灾上。合成孔径雷达为测绘洪水区域范围较为理想可行的遥测工具;而SPOT卫星影像资料则是应用于土地利用分类上,以 GIS整合两种资料并计算出洪泛区域之总面积及其土地利用形态,期能将人文、社会及经济等资料纳入洪水管理体系之发展,有助于水利防灾整套系统之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