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分析的基础上,文中采用2003-2013年全国及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农业各产业比重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碳排放强度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间的关联度,发现产业结构对农业碳排放总体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但各产业比重与农业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省份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的关联程度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低碳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收入得到普遍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方面,却是全球变暖、气候多变。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显示,各省份在收入增长能耗系数和气候变化能耗系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收入增长引起的各地区生活能耗的变化明显高于因气候变化引起的能耗变化,说明我国居民人均生活能耗的快速增长大部分源自收入增长后人们改善生活的主观要求。但气候变化对生活能耗的影响日趋显著,城乡居民的采暖节能和降温节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战略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李忠民、陈向涛和姚宇(2011)研究所得结论:按目前态势,2020年我国基于碳强度的减排目标存在较大缺口。文中在LYQ模型逻辑因果链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基于1978年-2008年30年历史数据分析了减排因素、节能因素、价值创造能力因素和汇率变动因素等对实现减排目标的影响差异,分析认为:节能因素和价值创造能力因素对我国碳强度下降目标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我国的减排战略路径设计,实现中国含义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3年新丝路经济带重点涉及的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省级层面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这些省份的能源效率、碳效率进行测算,并从时间序列和地区差异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和碳效率均不同速度逐年提升,但效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西南地区两种效率均高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依据不同效率情况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研究省份分成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省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各省节能减排、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能源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及省际间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了2001~2010年中国及各省电力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研究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电能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001年303Mr逐年上升至2010年745Mt,平均年增长9.99%;各省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2010年东部地区五省碳排放属超重型(≥40 Mt);西部省份碳排放速度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全国电能消费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从276(kg/万元)下降至182(kg/万元),平均年下降4.42%;西部省份碳强度普遍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说明西部经济发展对电能消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电能消费低碳经济格局开始形成.省际间电能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性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人口状况、消费水平等因素相关,为我国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节能减排目标和电力产业发展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脱钩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经济增长对物质消耗的依赖度提出的。文中运用脱钩指数评价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应用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甘肃省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同时测算出了实现甘肃省节能规划的能源消耗目标的脱钩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主要是产业结构效应、政策宏观调控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2015年能源消耗控制总量的脱钩指数只有维持在低于0.163的水平,才有可能实现总量目标;按照这一脱钩指数,2015、2020年甘肃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为10601.92万吨、18684.21万吨。因此,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甘肃省节约能源规划目标,则必须继续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策调控、新能源开发上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改进传统LMDI(log-mean Divisia index)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14年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4年,内蒙古综合能源强度下降了39.41%,其中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分别贡献了92.7%和7.3%;工业对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贡献远大于其他部门,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产部门;城镇对效率效应、结构效应和劳动效率效应所做的贡献均大于乡村,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活部门。内蒙古仍可把提高工业能源效率作为未来节能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节能的长期战略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节能的生活方式,减缓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生活能源消费量是当下除工业用能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来源,减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节能态度、示范性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节能意愿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节能行为,且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影响节能行为;节能习惯对节能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经济因素对节能意愿向节能行为转化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居民节能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变化对甘肃省1995-2009年各部门终端能源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是甘肃省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各产业部门中,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者,其次是交通邮电和仓储运输业、农业。人口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碳排放增长的次要拉动者。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变化。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泰尔指数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在三地区和富裕度分区两种方式下,分别讨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工业以及人口的发展相似性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方式下T(P)都最小,说明能源消费与人口具有最强的发展相似性特征,我国现在实行的能源强度节能目标要比人均能源消费节能目标具有更大的挑战;三地区分区方式下,能源消费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差异,其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成为最大的贡献者;富裕度分区方式下,区域间差异不断上升,并超过了区域内差异,其中中等富裕度区域的差异最大,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属于此区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1952-2004年以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经历了低增长、稳定增长和高增长三个阶段,相应地,单位GDP能耗变化经历了初始上升、稳步下降、反弹上升三个阶段。借助于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两个基本模型,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分析了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所在。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1952-2000年间,单位GDP能耗先升后降,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步减缓。但是,在"十五"时期,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双出现反弹,使得产业结构演进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弱化,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工业等高耗能工业部门的高速发展。因此,适当控制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业部门的超常规发展,是内蒙古"十一五"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乌兰察布盟多年气象资料,说明本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利用效益高,潜力大,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特征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反映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用能特征和效率,以及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文中对比分析了1990-2007年间全国及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水平、结构、变化趋势、利用效率、对农业贡献度及弹性系数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水平从东往西逐渐减小;在用能结构中有机能依然占有一定份额,以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则更偏向于无机能使...  相似文献   

14.
Studies on carbon dioxide(CO2)emissions at provincial level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al use of energy and the formulation of CO2reduction policies.We studied the variation of CO2emissions of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data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rom1952 to 2008,which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Xinjiang’s CO2emission process from 1952 to 2008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rates of total amount of CO2emissions and CO2emission intensity.The impact factor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using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method in each stage.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lated to the role of CO2emissions,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factors were clarif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various impact factors are different in each stage.Overall,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we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for CO2emissions.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rth control policy,the driving force of population growth on the increase in CO2emissions has slowly weakened.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was further affected b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with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ie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CO2emissions.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根茎类禾草含糖量和能值分配存在明显的发育时期、发育器官和植物根茎类型的差异。一般根茎类禾草含糖量在地上部呈单峰曲线 ,前营养期高于后营养期 ;地下部呈“S”型曲线 ,后营养期高于前营养期。根茎类禾草总含糖量和地上部含糖量是 :短根茎大于长根茎 ;地下部含糖量是 :长根茎大于短根茎 ;穗部是 :短根茎大于长根茎。根茎类禾草有性生殖器官的能值分配较低 ,一般在 5~ 1 0 %之间 ,短根茎高于长根茎 ;地上部的能值分配较高 ,一般在 40~ 80 %之间 ,短根茎明显高于长根茎 ,前营养期高于后营养期。地下部的能值分配一般在 1 0~ 50 %之间 ,短根茎明显低于长根茎 ,后营养期高于前营养期。根茎类禾草在生育期内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能值分配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在前营养期地上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能值分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糖含量与生长发育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糖含量与根茎类禾草的生长发育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近50 a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与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近50 a夏季日降水量数据,借助ArcGIS 9.2和Matlab 7.0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Mann kendall检验法,分析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极端降水频数主要存在19 a和8 a周期,极端降水强度主要存在11 a和19 a周期;② 夏季极端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③ 极端降水频数呈减少趋势,而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碳强度与能源强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降低碳强度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能源强度的降低有助于碳强度的降低。选取1953~2007年中国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数据,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碳强度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强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碳强度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能够保证碳强度与能源强度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碳强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1995年~2007年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在考察期内呈"U"型变动趋势,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总量较大,能源效率、能耗总量与结构上的行业差异是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其次,经济总量是促进碳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其年均贡献达到48.51%;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结构优化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能源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制造业减排的关键在于重点耗能部门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流理论,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是该城市带的集聚辐射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城市流倾向度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够协调,除兰州外,均表现出城市流倾向度高于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的特点;城市总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