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患纳米热疗法 德国科学家宣布推出癌症“纳米热疗法”,该疗法已在动物实验中初获成功,研究人员称,其临床试验效果同样良好。 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的医生使用一根特制的“细长针”将一些纳米级磁性氧化铁微粒注入病人的癌变组织内,通过外加交变磁场,使这些纳米微粒在癌变组织中运动,产生热量,癌变组织因此被“加热”从而抑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市场》2004,(3):8-8
电子鼻监测诊断疾病: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电子鼻”,它可以“闻出”病人携带的病菌,甚至能给出合适的处方。“电子鼻”就像X光仪一样,它可以绘制出病人的“呼吸图”,医生可以从中看出病人是否受到细菌的侵害。“电子鼻”还能提供对抗这种细菌的最有效的抗生素。“电子鼻”配备了多个含有碳分子聚合物的传感器。病人呼出的空气在穿过“电子鼻”的传感器时,改变了聚合物的电阻。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以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前列腺肿瘤杀个“片甲不留”。  相似文献   

4.
纳米治癌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哲 《技术与市场》2009,(10):95-95
“纳米蜂”杀死癌细胞副作用小 美国科学家最新试验发现:在“纳米蜂”帮助下,蜂毒可以在不损害健康细胞前提下有效摧毁癌细胞。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市场》2001,(4):23-24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也能装入口袋里;世界上还将出现一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日本到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最近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开发重点;德国也把纳米技术列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领域,19家研究机构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更是将纳米计划视为工业革命的核心,仅美国政府部门的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就将从1997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5亿美元,试图像微电子那样在这一领域独占老大地位。一时间,“纳米热”遍及全球。 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早在纳米科技兴起之时,中科院就紧跟国际水平,用原子 “写”出了“中国”和中国地图。 从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到合成世界上最长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从组装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到合成出高质量的储氢碳纳米材料…….我国科学家纷纷联手,在这一最活跃的前沿科学领域里勇敢搏击,不仅建立了几个...  相似文献   

6.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助治疗癌症的纳米微粒。在光动力疗法中,它可以携带大量光敏分子进入肿瘤,帮助杀灭癌细胞,其效果好于常规方法。光动力疗法是指让一些对光敏感的分子进入到肿瘤中,然后用光照射,这些光敏分子就会产生有毒物质杀死癌细胞。现在常通过血液注射的方式来输送  相似文献   

7.
啄木鸟,人称“树医生”啄木鸟不但能捕食生活在树干外部的多种害虫,还能啄出钻在树干内部的蛀干害虫,如一般食虫鸟所难以捕食的小(?)虫,青丁虫和天牛等幼虫。科学家观察研究发现,啄木鸟每天啄树干六、七百次以上;能捕食二百多条害虫。啄木鸟啄树能产生相当于每小时一千五百公里的冲击速度,半公里左右的范围内都可以听见其啄树声,这样的强烈震动,是其它鸟类经受不起的。啄木鸟怎能有这种奇特的啄树本领呢?动物学家观察和拍摄了啄木鸟头部的结构,发现它的头部有强大的肌肉系统,头骨有一层密而松软的骨骼,把脑子紧紧裹着,起到了防震和保护脑子的作用。它的两条舌骨特别长,紧裹着头骨,因此,能灵活伸缩从树干深处勾取害虫。人们怎样才能把它们招引来呢?科技人员发现,啄木鸟是一种留鸟,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受  相似文献   

8.
晓薇 《技术与市场》2010,(8):187-187
美国科学家使用其研发的独特的金属——半导体“混血”纳米设备,演示了一种新的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且在仅为几纳米的胶体纳米结构中首次实现了对量子比特自旋进行完全的量子控制,这些新进展朝着制造出量子计算机迈开了更加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工业、农业、医药、食用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人们对真菌的利用正日益扩大。其中有一些真菌能和高等植物的根生长在一起,形成菌根,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二十世纪初,许多人发现豆包菌和树木一起生长时能形成外生菌根(ectotroph),它可以和松属 Pinus、黄杉属 Pseudotsuga、冷杉属 Abies、桦木属 Bltula、桉属 Eucal-ypt、栎属 Quercus、山核桃属 Carya 等共生。据报导松属 Pinus 中有34个种可以和豆包菌共生(Marx 1977)。通过人工培养可以形成菌根(Marx 和 Bryan 1971)。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市场》2002,(4):9-10
聪明村衫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一种“聪明衬衫”,它不但可以提高士兵的存活率,还可以预防婴儿猝死症。 “聪明衬衫”装有用光学纤维编织成的感应器。每个感应器都可以与荧幕相连,因此重要的生命迹象,如心跳等,都可以在外接的荧幕上监看。 据悉,在阿富汗严酷地形作战的美国士兵都穿有“聪明衬衫”。科学家称,这种衬衫可以让他人确切知道士兵被射击的位置,同时也可以透过衬衫上的感应器,观察他的重要生命迹象。 神奇衬衫 意大利时装样式设计师发明一种神奇的男式衬衫,它不仅是免熨的,而且能自动卷起自…  相似文献   

11.
怎样养刺猬     
刺猬是一种食虫兽,主要以捕捉甲虫、蠕虫、软体动物为食;也喜欢吃鼠类、蜥蜴等。一只刺猬一年捕食老鼠500多只,还吃掉许多害虫,如在5平方里以内居住一窝刺猬,这里的鼠类就会受到抑制,虫害也会减轻。刺猬是一种经济动物,它的带刺的皮制成中药能治许多病症。因此人工饲养刺猬,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科学家使用遗传算法逆向设计出一种架构,并用这种架构设计新型纳米材料。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证明,可用逆向设计方法设计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另外,该研究也证明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方法在设计纳米材料方面的潜力。该研究团队使用以前研发出的一种遗传算法,设计出嫁接了DNA的粒子,这种粒子能自组装成他们想要的晶体结构。这是一种逆向研究过程。传统研究中,嫁接了单链DNA的胶状粒子可以自组装,随后,科学家们会对得到的晶体结构进行检查,然后再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市场》2012,(2):120
现在,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廉价的太阳能涂料,可利用半导体纳米粒子—量子点产生能量,将光转化为电。该研究的领导者、诺特丹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教授拉夏特·卡马特表示,他们将能产生能量的纳米粒子—量子点整合入一种可以涂开的化合物中,制造出了这种单涂层太阳能涂料,其可以用于任何有传导能力的表面上,也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利用磁脉冲灼烧肿瘤细胞直至癌细胞死亡。科学家用氧化铁的小颗粒环绕在癌细胞周围形成一个小磁场,在磁场中形成颤动导致升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癌细胞提高至少6摄氏度的温度,此时癌细胞开始死亡。研究人员希望这种被称为高温治疗的新技术,能够针对人体的癌细胞并且杀死它们,而不是像放射治疗那样还伤害到周围其它的组织从而引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市场》2005,(8):8-9
专杀癌细胞的“智能导弹”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智能导弹”药物分子,能杀死癌细胞而不损害健康组织,用它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动物实验已经取得成功。据报道,这种“智能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责使癌细胞自杀的蛋白质,另一部分是起“精确制导”作用的氨基酸短链,它能使药物准确作用于癌细胞。癌细胞经常混杂在健康组织中,一般化疗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发送邮件时都要用到“@”,但您是否知道,追溯历史,“@”还有其他方面的发明与应用。中世纪时期,印刷机尚未问世,要出版一本书,每一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都得用手工刻出来,很是辛苦。从事这项长时间辛苦誊写刻画的僧侣们就开始寻找减少每一个常用字笔画数的方法。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它在文本和文件中出现的频率却非常高。于是,僧侣们就想,如果能进一步简化它,写起来就可以更快更容易。结果,僧侣们就在“a”四周画了一个圈,将“at”写为“@”,从而节省了笔画,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微观诊断技术 日本科学家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检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这一技术可以辨别身体内物质的特性,因而有望用来预防和诊断糖尿病等疾病。 科研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级微粒子,它可以同人或动物体内的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用深入血管的光导纤维来检测反应所产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以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前列腺肿瘤杀个片甲不留。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首个可杀死癌症细胞的机器人"纳米推进器",它可在活细胞内快速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据介绍,机器人是由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成,抗癌药物可以装载在这种导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只有针头那么大,人的眼睛几乎无法看到的微型机器人.由德国伊斯堡的一位从事“超微物体”研究的科学家赖纳·格岑研制成功。这种机器人可以安放在随着医生给病人的体循环系统注射的一种溶液进入人的血管,并在其中游弋,为病人有缺损的细胞进行修补。这种被称为“人体内的救命潜艇”的新装置进一步完善后,将可在人体内到处航行,把药物送到每个需要治疗的器官里、其航线总长可达1500公里,特别是它可以装载某些特殊药品直接驶向癌肿瘤,使治癌药物准确地在癌症部位发生作用,而不损伤身体其他器官。此外,潜艇上的小锉刀还可以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